國學伴我成長作文合集15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學伴我成長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國學伴我成長作文1
我在上幼兒園的時侯,爸爸媽媽就教我讀了《三字經》中的一些內容,但那時候人小,只能趕個口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其中的含義不甚了了。最近,上了四年級的我,再次用心地讀了《三字經》,我不由得發自內心地驚歎這文化經典的魅力。《三字經》,語言簡潔,卻蘊含著豐富而深刻的道理,難怪這本啟蒙讀本,歷經七百多年的歲月滄桑,依然被人們熱情地傳送。《三字經》,我喜歡你!
當我讀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識義。”時,我就能欣然接受父母的指教和老師的批評,能坦然面對成長中的失敗,因為我知道:一塊玉石,如果不去雕琢,就不能成為有用的玉器,一個人,如果不去接受嚴格的教育就無法真正的成長為一個明事理的、富有才華的人。
當我讀到“香九齡,能溫席”時,我就為自己曾經因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眾星捧月般呵護我時,我以小皇帝自居而臉紅。而每當此時,我的眼前會出現這樣的情景:東漢年間,嚴寒的冬夜,九歲的黃香用自己小小的身軀暖溫被窩,等爸爸媽媽安睡。每當此時,我就很想為父母做點什麼,我回為自己那下晚班歸來的爸爸送上拖鞋,遞上熱茶;為幹家務累得腰痠背痛的媽媽捶背。
有一次,爺爺過生日,家裡來了好幾個和我大小差不多的孩子,當媽媽把剛洗好的一盤草莓放到桌子上時,我們幾個孩子便哄搶起來,都想挑最紅最大的,媽媽見狀,對搶的最起勁的我說:“忘了‘融四歲,能讓梨’了嗎?”我從盤子上移開了抓滿了紅紅的草莓的手,很有禮貌地請小表兄弟、表姐妹們先吃,他們看我很有禮貌,也都表現得謙讓起來。
《三字經》,這本中華傳統文化的奇葩,是南宋王應麟送給我們少年兒童的禮物,它內容豐富,韻律優美,膾炙人口,讀起來富有趣味而又能啟迪人認識世界,去不斷完善自己。我喜歡這本難得的啟蒙讀本,我喜歡這寶貴的精神佳餚!我喜歡《三字經》,我也希望它能滋養更多的小朋友的心靈。
國學伴我成長作文2
國學經典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需要慢慢地品嚐,才能從中獲得樂趣,受益匪淺。國學經典已成為我們的必讀書籍。國學經典教會了我們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陶冶了我們的性情,開拓了我們的視野。我愛國學經典。
記得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會買書回來讓我讀。可是小時候也許腦袋裡只有動畫片,根本看不進去書,每次看書也就是隨便翻幾頁就算了。
漸漸地,我長高了,知識也多了,也越來越愛看書了。以前爸爸買的那些書,現在我天天都在看,一看就可以看很長時間。最讓我記憶深刻的,還要數《西遊記》,這本書裡傳神地描繪師徒四人的各種情感。其中,孫悟空被稱為“齊天大聖”,一路上斬妖除魔保護唐僧,雖然有時師父也會誤會悟空,但最後孫悟空還是護送自己的師父去西天取到了佛經。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做什麼事都要有始有終,不能半途而廢,而且對待他人也一定要有忠誠的品質。
小學畢業以後,到了中學,班級的小圖書角,讓我讀到了更多的國學經典,明白了更多的道理,也讓我知道應該如何做人,又如何去做一個好人,做一個懂得回報社會的人。
從小學到中學再到以後的日子,我會讀到更多的書,明白更多的人生哲理,知識也會積累得越來越多。這些書籍會讓我受用一輩子,讓我以後的人生更加精彩、更加豐富。
國學經典,如和煦明媚的陽光,普照著大地萬物,帶給我們心靈的純淨和高尚。國學經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抹美麗的景色,我們的成長離不開國學經典,國學經典就是我們最好的老師。謝謝你,國學經典!謝謝你,一路上伴我成長!
國學伴我成長作文3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華廈文明璀璨奪目。中華文化的精髓便是國學經典。
國學,是中華五千年曆史中無數先生總結一生得出的道理。它給了後人無限的教誨。學國學使我們修身養性,教會我們如何做人,讓我們學會如何辯明是非與黑白。
國學經典有很多,單是《論語》就讓我們成長生活中真正瞭解到許多道理。
小時的我很懶,雖然不很愛學習,但成績還不錯。家人讓我好好學習,我也照做。語文作業,拿老師講好的格式套。數學作業,拿書本上的公式套。總之就是不願多想,什麼題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很少換另外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而且就算思考了,也從沒去證實過它。直到讀過《論語》中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才明白: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迷茫而沒有收穫;只是空想,卻不學習,就會疑惑而不能肯定它。它教會我學習的時候,同樣需要思考,兩相結合,這樣才能在學習上更進一步。
稍大些的我,不知不覺更愛學習了。生活中要做的事越來越多,這讓我學習的時間越來越少。所以什麼做勞動之類的活都被我推託給了家人或同學。但我發現這讓我遭受了許多白眼。我很納悶。這時《論語》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點醒了我。是啊!自己都不願做的事,怎麼能讓別人做呢?瞭解到這一點後,我與同學之間就和睦多了。
漸漸長大的我,開始逐步瞭解和關注社會。我越來越努力,希望為未來真正踏入社會的自己打下一個好基礎。但老天似乎不想讓我如願,使我在生活中一次次失敗、犯錯。我將要放棄了,可《論語》中說:“人非聖賢,熟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簡單說,就是:我們不是聖人或賢人,誰能不犯錯?錯了能夠改正,就是最好的了。我懂了,知道自己還有機會,頓時信心爆棚,相信未來一定會出現雨後彩虹。
………
我的成長中少不了國學經典給我勇氣和毅力。它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永遠都少不了國學經典的陪伴。
國學伴我成長作文4
最近,一位叫做李裡的父親火了,他穿著古樸的布衣,牽著牛繩,陪著三歲的兒子騎著大水牛上幼兒園,此事一傳到網上,就引發了熱議。原來,李裡是成都某大學的國學教授,痴迷於國學的他常帶著兒子牽著駱駝,騎著毛驢去田間散步,教兒子吟詩作對,講述古代才子進京考學的故事。有人嘲諷他“神經病”“作秀”,也有人能理解他,讚賞他甚至模仿他。
就我個人認為,這是一種良性的現象。也許時代變了,人民的生活和從前不一樣了在這樣做就有些愚蠢了。但是就是這一份可貴的堅持,才能在今天,讓我們再一次感受的國學的魅力。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靈的家園。國學,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所形成的經典文化,也是自先秦諸子百家文化爭鳴以來開始蓬勃發展的文化實體,經過歷史的沉澱和洗練,國學這一中華文化中最重要的精髓便散發出它特有的價值和光芒。
在我還對周圍一切都懵懂無知的時候,媽媽就常在我耳邊經常讀:“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稍稍懂事時,老師又給我逐字逐句地教我:“人之初,性本善……”。可以說我們的成長,我們的進步,我們生活的每時每刻國學都在發揮著它的重要作用,從無知到成熟,從牙牙學語到能說會道。這一切都離不開國學的身影。
國學傳遞的是一種態度,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孔子就用這種態度影響著他的學生,他最喜歡的一個學生顏回,他曾經誇獎這個學生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無論社會如何蓬勃發展,物質文明如何先進,人們總是擺脫不了心靈的困惑。《論語》早就告訴我們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那份恬靜和安寧的心境。
國學是我們人生路上的啟明星,是我們成長、成熟、成功的基石。我們每一個人生命中的每一步都穿插國學的身影,這正是聯絡中華兒女億萬同胞的精神橋樑,是我們秉承信念團結一心的基礎。
國學伴我成長作文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話我一直記在心中。因為大家只有發憤自強,奮鬥不息才會得到賞識,也才會找到一份輕鬆的工作。現在我已經上六年級了,我認為國學經典是最有營養的大餐。
剛開學不久,學校就發了《國學經典》這本書,透過《國學經典》我感悟到的是足以震憾心靈的中華民族精神。沒有了中華民族精神,我們也就失去了精神支柱,失去了靈魂,當然我們也不再擁有凝聚力、生命力。細細品讀國學經典,就會感悟到,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是中國人民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但當我手捧起這本書,細細品讀,我豁然開朗,想想自己的學識,連冰山一角也算不上。
淺讀國學,我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正直、謙遜、智慧與樂觀。《孟子·盡心上》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居仁由義,大人之事備矣。”意思是:“居仁之所,行義之路,這樣有遠大志向的人的事業就完備了。”
從小我們就開始接觸國學經典《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幾乎每個小孩都耳熟能詳,所以國學對於我們並不陌生。
自從學習了國學,我便對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它不僅使我瞭解了國學,學習了更多的國學經典,也使我的生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使我改變了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國學經典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五千年文化內涵,身為中華兒女,今後我更要多加學習,用國學經典的智慧之光為我指明人生的道路,引領我前行,作為中國人,我為此感到驕傲!
國學伴我成長作文6
當你淚眼朦朧抱頭痛苦時,是什麼像一展陽光照入你心田;當你無憂無慮揮灑快樂時,是什麼為你新增一分色彩;當你激情萬丈熱血澎湃時,是什麼為你指引黑暗中的路途;它在成長的路上無處不在,我想它是——國學。
秋天來了,坐在靠窗的位子上,望著窗外的梧桐樹,滿滿的有一懷抱那麼粗,秋風瑟瑟,金黃的葉子隨風飄下。我走到戶外,拾起一塊石頭,撿起一片落葉,望向一片金黃,不禁吟道“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繼續向前走著,一抹黃闖入我的視野,一棵草在亂石裡生長,這時我彷彿看見了茫茫草原上的熊熊大火和泥土下的生機勃勃的草根,不禁感嘆道“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不知不覺天暗了下來,向西邊望去,不知何時一滴黃墨暈開了天空,讓人不禁想到“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點點憂傷。
小時候,抱著《論語》、《詩經》牙牙學語,聽著‘孟母三遷’的故事,望向天空幻想著祖先的樣子。
深邃的目光望透層層的雲霧,我彷彿看見了,孔子在學堂裡耐心教導,聽見了朗朗的讀書聲;我還看見了,孟母帶著孟子匆匆忙忙的搬家,不知是否找到合適的住所?看見了,顏回在寒冬臘月不惜跳入冰湖搶救經書。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呼?傳不習呼?”古代文化在歷史的長流裡千百年來不失那動人的姿色,叩擊著人們的心靈。漸漸緩過神來,收回視線,望向手中的書本,看著這一個個靈動的漢字彷彿像那一個個小精靈,嘀嘀咕咕但不知在說些什麼,是在談論那書中的奇妙意境嗎?
文人墨客的高尚品質和遠大抱負凝聚成中華民族的瑰寶,那是一片淨土,能給予人思想的洗滌;那是一片深林,能給予人身心的愉悅;那是一片汪洋,能給予人心靈的安慰。當你憂傷時,讀一讀國學吧!它教會你如何坦然;當你浮躁時,讀一讀國學吧!它教會你如何靜心;當你迷茫時,讀一讀國學吧!它為你指引方向。
讓我們乘著這一葉帆舟,在國學的海洋裡揚帆遠航!
國學伴我成長作文7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國學經典更是多得不計其數。四大名著,《論語》《孟子》《弟子規》《周易》都會讓我們明白很多,讓我們受益終生。
《周易》裡有過這樣一句話:人之所助者,信也。人一定要講誠信,因為對人最有幫助的就是誠信。誠信是一個人的優秀品質,也是一個社會,一個國家能夠穩定健康,持續發展的精神所在。誠信是人與人之間建立良好關係的基石,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離不開“誠信”二字,只有人人堅持誠實守信,才會營造出良好的社會環境,形成促進國家和民族發展的“正能量”。
《孟子》中說過:人恆過然後能改。一個人經常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在生活中,我們要經常經受磨練,並且不能退縮,要勇於面對失敗,在失敗、挫折、困頓中奮起,這樣才會有所作為。
《論語》中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更是讓我受益。一個人只知道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疑惑。所以在學習方面,一定要學思結合。
《弟子規》中的“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需要我們人人都能夠做到,聽從父母的教誨,不頂嘴,不插話,不做父母不讓做的事。
除了這些,還有很多國學經典,他們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會告訴我們很多道理。國學就像一杯香茶,我們要去細細地品味,汲取其中的精華。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用國學經典來充實自己,真好!
現在我讀的國學經典還不多,但以後我一定會經常閱讀,從中悟出更多的道理,這些道理會陪伴我終生。
多讀國學經典,讓國學經典陪伴我們成長吧!
國學伴我成長作文8
其實“國學經典”這四個簡單而又深沉的字,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聽長輩們提起過。
依稀記得是春節拜年的時候。我隨著爸爸媽媽來到大爺爺的家中,那時候表姐長我幾歲,她見到我就歡歡喜喜地把我拉到她的房間,看著那佈滿灰塵的書櫃,輕輕地對我說:“小妹啊,你要多讀國學經典啊!”
吃飯的時候,大爺爺看向我,我記得那眼神,那是我第一次看見大爺爺這般意味深長的眼神。他沉默片刻,低沉地對我說:“丫頭,好讀書,讀好書,讀國學經典。”
回家時,表姐遞給我一本書,紙張有些泛黃,卻依舊能看清楚封面的字:“紅樓夢”。表姐對我說:“小妹,多讀國學經典!”
那時的我還很小,就單純地以為“國學經典”是一本書,而且很重要。我慢慢地長大,慢慢地知道“國學經典”不是一本書,而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一種傳承。
我慢慢記得了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記得《道德經》中的“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記得孟子的“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我在生活中也見到了“國學經典”的真實事例。在火車上,我見到一位花甲老人,他戴著老花鏡,飽經風霜,他用皺紋遍佈的雙手吃力地翻動著手中的“國學經典”。在路邊,我看見一對年輕夫婦,他們推著嬰兒車,悠悠地漫步在公園裡。年輕婦女輕柔地對嬰兒車裡的嬰兒念著:“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我想年齡不是問題,只要你想學國學,一切就都還來得及。國學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國學是要讀的。不是用眼睛去看,而是用心去品,就像品一杯好茶那樣,去品國學,讓心記得這一本本厚厚的、耳熟能詳的彌足珍貴的“精神食糧”——國學經典。
我長得越大,就越清楚春節三次聽見“國學經典”的緣由,也明白“國學經典”為什麼婦孺皆知,而且還那般深入人心。
“國學經典”不止陪伴我成長,也陪伴了老人的垂暮,嬰兒的童年。國學經典,謝謝你!
國學伴我成長作文9
國學經典傳承著悠悠古國多少千年的殘暴文化記錄了神州大地高低五千年的常識精華,它替炎黃子孫書寫沒最自豪的一筆。
聽媽媽說,在我剛牙牙學語的時候,就跟奶奶學了第一首古詩:床前亮月光,信是地上霜。舉頭看明月,低頭念家鄉。當我奶聲奶氣地朗誦這首古詩時,全家人樂得折不攏嘴,媽媽抱著我,左親一口左疏一口,爸爸的眼睛笑成了“一線天”,奶奶更是激動,不停地說:“咱孫父成詩人了!”眼睛裡還噙著淚花呢!我始終不結:奶奶怎麼會衝動成那樣?起初奶奶告知我,她感到本人特殊巨大,把我領上講了。從那當前,別的孩子愛好學唱歌、舞蹈,而我卻愛背古詩,《詠鵝》《春曉》《江南》……每天,給大家背誦古詩就成了我家的“飯後小點口”。
一個烈日炎炎的半夜,齊野己圍臥在一訖吃午飯。我飢不擇食地把飯吃完,剛籌備走,這時媽媽走過去啼眯眯地說:“咱們家的小詩我,能不能把《鋤禾》這首詩給我朗讀一遍?”“這還不簡略!”我即搖頭擺尾地向了伏去:“鋤禾日該午,汗滴禾下洋。誰知盤中餐……”腹著揹著,我突然望看法上撒降的一些米粒登時感到臉上火辣辣的,實想找個地縫鑽出來。媽媽苦口婆心地說:“孩子經典不單單要違誦,更主要的是從中學到點什麼。”我抬頭不語。
當初,我對這些經典如痴如醉,天天一有時光,我就會捧著《增廣賢文》《古詩文讀標》大聲地朗誦。春天到了,當我跟小搭檔們在一起抬鷂子,我就會不由自主地吟誦:“草長鶯飛仲春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回來早,忙趁春風置紙鳶。”夏地到了,當瞅到池塘面的荷花亭亭玉破,我就會脫心而出:“交天蓮葉無限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應我碰到艱苦要退縮時,耳邊就會傳來“只有工夫深,鐵棒磨成針。”……
國學經典,你是我性命裡一盞晶瑩的燈,照明瞭我前言的路,我信任,您會暖和我一輩子。
國學伴我成長作文10
國學,源遠流長,它在我們中國上下五千年輝煌歷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至今對我們的社會生活還有著巨大的影響。就我個人而言,如果把我目前所學的國學與中華五千年所積累的國學一比,我就猶如在海洋裡的一滴水。所以,我要學的還有很多,必須不停地學習,而且還要快樂地去學習,因為只有快樂學習,才能事半功倍。
在國學之中,我最喜愛的就是《論語》了,這本儒家經典記載了孔子與他學生的一言一行,其中我喜愛的也有很多:“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寫出了孔子謙遜、好學的性格;“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這寫出了春秋時期的禮儀制度;“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表達了做任何事,都要認真細心的道理,不能只圖快而不求好,這樣急於求成,反而幹不成好事。“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表達了學到的東西就要實踐,不能只是空談的道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說明了人必須要剛強而有毅力,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也給了我一個啟發:不管是我的親人還是朋友,他們都只能為我鋪下一個路的模型,我自己要走的路,還必須我自己去探索、頑強地走下去。
透過學習《論語》等國學知識,我也在逐漸成長。
有一次,我週末放學回家,因為作業太多,我心裡很著急,想快點把作業寫完,所以,寫的就很馬虎了,寫完後也沒有認真檢查,就到一旁去休息了。過了一會兒,我媽媽對我的作業進行了檢查,發現我的作業錯了很多。我在腦中立刻想起了一句話“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是的,做任何事都要養成認真、細心的好習慣,不能只有速度,沒有質量!後來,因為我時刻銘記並履行著這一句話,所以在我以後的學習生活中,我的家庭作業,錯誤就少了很多。
我要牢記這些國學經典,並認真地學習這些國學經典,做一個品德高尚、樂於助人、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國學伴我成長作文11
最近,一個叫李莉的父親生氣了。他穿著簡單的布衣服,牽著一根牛繩,陪著3歲的兒子騎著一頭大水牛上幼兒園。事件一經傳到網上,就引發了熱議。成都一所大學的國學教授李莉對國學非常著迷。他經常帶著兒子、駱駝和驢在田裡散步。他教兒子背詩結對,講述古代人才進京應試的故事。有人嘲笑他“瘋狂”和“炫耀”。其他人可以理解他,欣賞他,甚至模仿他。
在我看來,這是一種良性現象。也許時代變了。人們的生活和以前不同了。這樣做是愚蠢的。但正是這種珍貴的堅持,才能讓我們今天再次感受到漢學的魅力。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家園。漢學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形成的經典文化,也是先秦諸子百家爭鳴以來蓬勃發展的文化實體。作為中國文化最重要的精髓,漢學經過歷史的沉澱和磨練,散發出獨特的價值和光芒。
當我仍然對周圍的一切一無所知的時候,我媽媽經常寫我經常在耳邊讀到:“仰望明月,俯視故鄉”,當我有點懂事的時候,老師一字不差地教我:“人之初,自然好……”可以說,我們的成長,我們的進步,我們人生的國學,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從無知到成熟,從嘮叨到會說話。這些都離不開漢學的形象。
漢學傳達的是一種態度,一種簡單而溫暖的生活態度。孔子用這種態度來影響他的學生。他最喜歡的學生之一顏暉曾經稱讚過這個學生,並說:“好吧,慧也!一個人可以在巷子裡吃,一個人可以喝。人們不能為此擔心,也不能改變自己的幸福。先宰,也回來。”無論社會發展多麼蓬勃,物質文明多麼發達,人們總是擺脫不了頭腦的困惑。《論語》早就告訴我們,只有真正的聖人才能不為物質生活所累,才能永遠保持心靈的寧靜與安寧。
漢學是我們生活的明星,是我們成長、成熟和成功的基石。我們人生的每一步都與漢學的形形色色交織在一起,它是連線億萬同胞的精神橋樑,是我們信仰統一的基礎。
國學伴我成長作文12
伴隨著時光老人的腳步,一個愉快祥和的春節過去了,我們跨進新的一年——猴年,又迎來了新學期。在這春光明媚的日子裡,學校用金鑰匙為我們開啟了新知識的大門。
新學期、新起點、新氣象,我們的國學誦讀課也換上了新裝,為了調動我們學習的積極性,讓我們在輕鬆有趣的環境中學習國學,我們的國學誦讀課安排在了大課間活動中,大課間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了。國學誦讀課的內容也由原來的《三字經》、《弟子規》換為了《新三字經》。
為什麼要傳承國學文化呢?何為國學?是司馬遷熟悉華夏文明,留下了傳承民族魂魄的《史記》?還是紀曉嵐精通經、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庫全書》?何為國學?不就是那經得起時間洗煉而沉澱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後還能給人以深刻啟示,讓人從中獲益的精神財富、文化積澱嗎?《弟子規》是人們的生活規範,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編寫而成,教導學生為人處世的規範,做到與經典同行為友。《弟子規》是儒家的基礎,人性的基礎。
現在我們手中捧得這本《新三字經》,是一部人人能看的懂的三字經、是一部符合時代精神的三字經、是一部尊重中國傳統道德的三字經。聽!國學老師張老師、邵老師帶領同學們的誦讀:春日暖,秋水長,和風吹。百花香。青少年,有理想,立大志,做棟樑。
我們在朗讀這些朗朗上口的語句時,不僅能夠識字認字,更是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起良好的人文素養、心理品質、道德品質和人生修養。
看,我讀懂的東西還不少吧!《國學經典》讓我收穫人生智慧,踏上絢麗多姿的人生之旅。
國學伴我成長作文13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伴隨著整齊清脆的朗讀聲,開始了每天必修的課程——國學。何謂國學?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都有極大影響,對於傳承文明,增強民族凝聚力和中華民族的復興都起著重要作用。
俗話說得好,“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傳承,是老一輩人智慧的結晶,凝聚了千千萬萬箇中國人的血和淚,鑄就了一代思想的不滅之路。
當我喃喃學語時,媽媽經常在我耳邊朗誦:“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當我漸漸懂事時,媽媽就逐字逐句教我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自那之後,在母親耳濡目染中,我深深地愛上了國學。國學經典猶如一位老友,對你訴說著動聽的情話;國學經典如同一匹駿馬,帶你馳騁廣袤的草原。國學經典是古人思想的優秀成果,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的瑰寶,在歷史的長河中,一顆顆星光熠熠流傳至今。
時常想起,節假時分,我常常經過那家書店,捧上一本書,一坐便是一整天。如對待珍寶般,攤開書頁,如飢如渴字字瀏覽,細細品味。國學經典飽含古人的滄桑,歷史的回憶。它是人生的哲理,生命的真諦,更是中國人的驕傲,中華民族的自豪。
國學經典,是一盞明燈,指引著我們前行;國學經典,是一縷春風,吹散心中的陰霾;國學經典,是一捧清泉,滌盪人們的心靈。如果可以,我願意坐下來,靜靜地讀一本書,品一種情懷,一縷書香伴著幾縷微風,在嫋嫋茶香中,感受書中獨有的氣息。
國學伴我成長作文14
國學經典,華夏輝煌。捧起國學詩文的那刻,他便佔據了我的心靈。從此,我的成長便與他密不可分。
國學經典以中華寶庫中流水一樣優雅的流出來,流滿了我的心田。我們的內心變得如此澄澈而明亮。國學經典是先人用盡一生而凝聚的精神財富,需要我們用一輩子去體會。
神州大地,中華文化傳承數千年,國學經典浩瀚如煙海:有司馬遷走遍華夏大地,留下傳承民族魂魄的《史記》,有李時珍涉足千山萬水,遍嘗百草而寫出的《本草綱目》,還有紀曉嵐窮盡史、經、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庫全書》……
而在我心中,有一部經典,是國學中的“聖經”。他就是《論語》。
《論語》是我一生取之不竭的精神財富。“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我:只學習而不動腦筋思考,就會茫然不解,只憑空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不解,所以我要“思學結合”,才能學得更好。這句話時刻提醒我,在學習中,一定要克服懶惰的毛病,一定要多多思考,不要淺嘗輒止。“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告訴我:溫習舊知識從而得知新的理解與體會,憑藉這一點你就可以成為老師了。這句話讓我對學習充滿了自信:只要我養成了複習的好習慣,我就可以給別人當老師呢!
《論語》不僅教我如何學習,還教我如何做人。“言必行,行必果”告訴我在生活中說話一定要講誠信,不食言,不說空話,假話,大話。“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告訴我:自己不想要的,不想做的,不要強行施加於別人。這些平實的語言讓我懂得了如何做人,如何尊重人。
與國學相遇,是我一生的幸福。我將用一生的時光來品味國學,踐行“國學聖經”的精神!
國學伴我成長作文15
國學經典就像一盞明燈,照亮我的人生。國學經典就像一雙巧手,開啟心窗。
國學經典是先人用盡一生總結的道理,那是對人生的品讀,那裡有人世的滄桑,有歷史的痕跡,有生命的真諦,那些都是中國的驕傲,使我們修身養性,教會我們如何做人,教會我們分辨美醜,明辨是非。國學經典使我們從一件小事,一句話,一個事物中,我們都能感悟到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懷。國學經典總是引領我們不斷領悟到生命的意義,端正青少年正確的人生太度,她深深植根我們心中,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行為,無聲地陪伴著我們成長。
《論語》使我們修身養性,德行人生。《論語》花了相當篇幅直截了當的闡明君子的小人的不同點,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一生都主張“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教會我們如何做仁人。《論語》的真諦,就是要告訴大家,怎樣才能攀上人生的高峰,怎樣才能體會到人生的意義,怎樣才是真正對人有“仁愛”之心,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
《道德經》是我體會最深的,它總能用一句短小而精僻的話把我們領到另一種美妙的境界,那裡都是真善美。這就是國學的力量,在國學中一旦看懂人生,便會使生活昇華到另一個水平線——不計較得失,無論世事浮沉,每次都以一顆平靜的心去面對。看輕人生的權勢名利,看穿世間的繁華昌盛,看透人生的真諦,超然物外,你就會別有一番滋味。”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這句話,就是真善美的最高境界,這句話也是老子一生的堅守。權勢名利都看輕了,世間就安靜了。
國學使人進步,國學使人明智。每一個少年兒童的美好人生,都應該從國學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