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暑假讀後感作文八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暑假讀後感作文8篇,歡迎大家分享。
暑假讀後感作文 篇1
暑假到了,夏日炎炎,但儘管烈日當空、驕陽似火都依然擋不住我對好書的垂涎,即使揮汗如雨也要讀書。在這個暑假裡我又讀了兩本不可多得的好書,這兩本書是《吶喊》和《童年》,讀了這兩本書後令我大開眼界,這兩本書都不約而同的寫出了舊社會的腐敗無能與弱肉強食,讓我大飽眼福,也增加了我對舊社會好奇,更讓我一覽舊社會的全貌。所以我對這兩本書愛不釋手,總是流連忘返,偶爾拿出來想象一下舊社會的樣子,然後又戀戀不捨放回去,這兩本書對我真是,受益匪淺。
《吶喊》是魯迅先生寫的。魯迅先生才華橫溢、才高八斗、文思敏捷更是著作等身,所以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對人們魯迅都是無所不知他筆下的阿q、孔乙已等早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只要讀過魯迅書的人對他們都是瞭如指掌,談起來更是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令我更加對這本書愛不釋手。 在《吶喊》中,令我流連忘返,至今還記憶猶新的是“狂人日記”。
“狂人日記”主要是說魯迅小時候的奇聞怪事,當時的社會是個“吃人”的社會,而魯迅卻以為吃人是真的吃人,最後演成了一場鬧劇。 這個故事主要寫了舊社會太黑暗了,是個“吃人”的社會······
《吶喊》主要寫了魯迅先生的見識與見聞,大大開闊了讀者的眼界,也知道了魯迅先生當時的想法。 第二本是高爾基的《童年》,大家知道《童年》的主人公阿謬沙就是高爾基本人,這本書是高爾基以一個兒童的角度來描述他所看到的世界。主人公阿繆沙是個開朗的孩子,但卻是在抽打下過了六年,在這六年裡他雖然經歷過無數次的打罵,但還是未曾改變他的心智,他還是愛玩,愛鬧,愛吃,但他的外祖父好像總是和他作對,他開心的時候他的外祖父總喜歡打罵他。
《童年》令我流連忘返、難以忘懷的是阿謬沙的第一任朋友。當時阿謬沙域外祖父鬧彆扭,他的外祖父罵了他,他一氣之下,十分委屈的跑了出去,他跑到池塘邊,猛地蹲下來抱頭痛哭,讀到這裡我十分的憎恨外祖父,為什麼要如此對待他,他只是個孩子,鬧點小別扭至於這樣罵孩子嗎???阿謬沙他一個人在池塘邊散步,偶爾拿起石子就對池塘中砸去,這泛起的水花彷彿是他對生活的不滿,每一滴水珠都充滿著不甘和憤怒,他承受了太多。這時有三個和他差不多的小男孩走了過來,他們問他:“你怎麼了?”“呵呵,我沒事。”阿謬沙苦笑道。之後他們問了他許多問題,他們很開心,也讓阿謬沙的憂愁煙消雲散,傍晚他們該走了,阿謬沙突然問道:“我們···算朋友嗎?”他們異口同聲的答道:“是的。“多麼的乾脆,但這句話讓阿謬沙倍感溫馨,除了他的外祖母,這是他第二個關心他的人。所以他每天都來這裡,他們散佈,聊天,捉迷藏,玩遊戲十分快樂,每天都如此令阿謬沙重新愛上了生活,憧憬著明天的到來。可正所謂瞞得過初一,瞞不過十五,有一天他們的爸爸發現了他們每天在一起玩,那三個男孩在父親的再三逼迫下說出了阿謬沙的身份,那個人是個軍人,也是個地主,別人都不敢惹所以也形成了對窮人的瞧不起,與冷眼相待,他認為自己的孩子就不應該和窮人的孩子在一起,也造成了他們三個沒有朋友的悲劇。阿謬沙是他們的第一個朋友,他們被關禁閉了,說要他們面壁思過、改過自新,但他們大人更應該面壁思過好好的一段友情被他活活拆散,他知不知道他的所作所為已經讓孩子們養成了孤獨的習慣,你們知道沒有朋友是很痛苦的?!在房間裡三個孩子一想起阿謬沙,就潸然淚下,他覺得自己對不起他,說出了真相。多麼純潔啊,為了一個承諾而哭泣,而現實中呢,承諾都是什麼?在很多人眼裡承諾多隻是個一帶而過的東西,就像放個屁然後扇扇走人,而他們呢,只是三個7~8歲的孩子啊。阿謬沙的外祖父的得知後,當著那個軍人的抽打起了他,太心狠手辣了,彷彿六親不認了。那個軍人在旁邊看的洋洋得意,滿臉奸笑。走時還不忘放下一句狠話。然後揚長而去。但這次的抽打任然沒有挪動心中的那份友誼,他被關禁閉了,這一關就是兩個月。兩個月後,他跑去找他們,但他發現晚了,一切都晚了。他們走了,堅持了兩個月不哭的阿謬沙,此刻,心中那最後的底線也被衝破了,淚水如滔滔洪水從阿謬沙的眼中流下。夕陽是那麼的美妙,但在哭的阿謬沙卻成了這風景中的最美的物品······這個故事嚴重表明了當時有錢與沒錢的天壤之別,就連朋友都是遙不可及,觸控不到的詞,在此我只想用筆來表達我對此的不甘和憤怒,為什麼有錢人與窮人不能做朋友?為什麼!?
這兩本書真是名副其實的好書,讓我受益匪淺,真喜歡。
暑假讀後感作文 篇2
讀了《西遊記》我深有感觸,文中曲折的情節和唐僧師徒的離奇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西遊記》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 透過《西遊記》中虛幻的神魔世界,我們處處可以看到現實社會的投影。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第一主人公,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無窮的本領,而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敢鬥。與妖魔鬼怪敢鬥,火眼金睛決不放過一個妖魔,如意金箍棒下決不對妖魔留情;這就是孫悟空,一個神話英雄。他代表了一種正義的力量,表現出人民戰勝一切困難的必勝信念。
說到豬八戒,他的本事比孫悟空可差遠了,更談不上什麼光輝高大, 豬八戒是一個喜劇形象,他憨厚老實,有力氣,也敢與妖魔作鬥爭,是孫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滿身毛病,如好吃,好佔小便宜,怕困難,常常要打退堂鼓。他有時愛撒個謊,作者對豬八戒缺點的批評是很嚴厲的,但又是善意的。他並不是一個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們並不厭惡豬八戒,相反卻感到十分真實可愛。
師傅唐僧,雖說沒有孫悟空的本領、豬八戒的活絡、沙僧的勤快、白龍馬的腳力,但他品行端正,會念真經,不怕“千刀萬剮”,有堅定的信念;只不過有是太任性。
沙僧和白龍馬雖說沒有什麼大本事,但都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甘心當好後勤,不好出風頭。
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其中我最喜歡的便是孫悟空,因為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經,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以及他敢於和強大勢力做鬥爭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賞。
暑假讀後感作文 篇3
《巧克力味的暑假》講得是:畢業考好過關,但畢業時心理這道坎卻難過關——對於小學畢業生項心儀來說,這個暑假她嚐到了畢業的獨特滋味。曾親密相處了六年的四個好朋友,在畢業之後勞燕分飛,經常心中那無限的孤獨和無奈,只有自己才能體會。所幸的是她又遇到了新的.同學和朋友……友誼的滋味,對她來說,猶如巧克力一般苦澀而又甜美。
但我覺得“畢業”這個詞語,是對別離的一種講述,可是你如果認真的去品味它,你就會覺得“畢業”這個詞語中有一絲的傷感在裡面,然而項心儀正經歷著和我相同的煩惱,也許吧!是因為我們女生比男生的感情更加細膩;對友情的依賴心更強一些吧。
對於馬上要小學畢業的我們,心中的那一絲的苦澀有誰知曉。
我不喜歡巧克力一般苦澀,我喜歡棒棒糖的甜滋滋的味道。雖然我不知道我今年畢業時的暑假是什麼樣子,也不知道是什麼味道的。But我希望是棒棒糖味的,因為每一次我把棒棒糖放到嘴裡的時候總是甜的。所以我希望我的暑假是甜滋滋的棒棒糖味。可是這真的可以嗎?我不的不去認認真真的去想想。
這是我畢業前的感受。
可是為什麼,畢業後的暑假就真的是巧克力味的,苦澀但又美好,在畢業之後的三個月裡面好像我成長了。上初中的我,不再喜歡棒棒糖的那一絲絲甜味,反而喜歡上了巧克力,可能吧,在以後的道路上,我會多次嚐到巧克力的味道,但是我不怕那一絲苦澀了,因為我知道我以後的道路很長,如果這點苦澀都怕的話,那麼我就會是一個失敗者,為了成功我必須要贏
加油,我看好我自己。我們應該珍惜自己有永遠的一切,以免以後後悔。
暑假讀後感作文 篇4
暑假,我在閒著時在書櫃中隨意翻找,眼前一亮,發現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作者是明代作家吳承恩,這本書的精彩內容深深地吸引了我。
東勝神洲,有個花果山,山頂上一石石孕育了一石猴。石猴居水簾洞的石洞,被猴群擁戴之為王。被老猴指點,拜師學藝,起名為孫悟空。之後孫悟空學得長生之道,七十二般變化及筋斗雲,但被師父逐出師門,後和天兵勾掉死簿上的名字,大鬧天空,被如來佛掌壓了500年,最後被唐僧救起,和唐三藏去西天取經……
這是一本科幻小說, 主要記敘了孫悟空師徒四人歷盡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回佛教真經的故事。
在《西遊記》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齊天大聖———孫悟空。他不僅武功高超,還有騰雲駕霧,來去無蹤的本事。我也敬佩他的知恩圖報,寬宏大量,盡心盡力的高尚品質。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孫悟空很好地做到了這點。唐僧僅僅幫他撕掉了五指山的令條,孫悟空卻知恩圖報,拿出自己的一生去保護師父西行,僅管一波三折的西行,但他盡心盡力去做了。僅管唐僧不識他的好意,把他打死的妖怪看成是人,不停地教訓他,念緊箍咒讓孫悟空頭痛,但他都沒有怪師父,自己強忍著。他一路上斬妖除魔,明察秋毫,為唐僧不惜自己性命。
就拿三打白骨精來說吧!白骨精三次變人都被悟空識破而打死,唐僧卻說他無善心,不要當他徒弟,孫悟空無奈下回到了花果山,但在唐僧他們三個“快下鍋”時捨命相救,我真為他的大度精神而敬佩他……
《西遊記》這本書讓我感慨萬分!
暑假讀後感作文 篇5
《流浪的暑假》這本書是在寒假之間買到的,本來以為沒有什麼好看的地方,所以拖到今天為了寫閱讀手冊才翻開了它,看著看著,突然心裡產生一種別樣的情愫,說不清道不明,很奇怪……
這本書以獨特的視覺,透析了我們三好學生心裡那些不為人之的心裡和秘密,它的主人公森林一直都是一個好學生,成績優異、聰明靈活,這些都是作為一個好學生必須的特質。可是偏偏很諷刺的是森林恰恰不是那麼一個窈窕規矩、膽小懦弱死讀書的男孩子。這一點我非常欣賞,他在開學第一天就爬到了樹上、他把牛仔褲剪了兩個大大的洞……
然而,這些都不是一個好學生會做的事情。在我的印象裡,好學生都是那種白白淨淨、窈窕規矩、帶著很濃的書生氣的孩子,他們乖巧、懂事、聽話,所有的父母都喜歡他們,所有的孩子都羨慕他們,所有的老師的疼愛他們。包括我自己,一樣。
森林做了所有人都不敢做的事情——他離家出走。他做了很多事情,他真正見到了那些所謂的小混混、壞學生真正淳樸善良的一面。沒有人本來就是惡毒,他們也有真實美麗的一面。
關於書裡,“老闆”拋給森林的一個問題,也拋給了我,拋進了我的心裡——你長大想做怎麼?這是一個很普通的問題,可能每一個小孩都回答過這樣的問題,我的記憶裡內心深處的第一個夢想已經經過時間的打磨被我遺棄在童年的沙池裡。後來我回答的是科學家、作家、主持人,這些那樣顯赫的職業,可笑的是我根本沒有考慮過這樣的問題,我在意好像這是大人聽了我的回答多麼欣慰我能得到多少表揚?好像這些事情都是被父母規劃好了的,我們什麼時候才能自己做主?
我不知道……
暑假讀後感作文 篇6
有一個問題曾困惑我很久,我知道“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但當我遇到一些對你不友好甚至傷害你的人,我卻不知何對待他們。
俗話說“冤冤相報何時了?”確實,以怨報怨是一種很不理智的行為,就算從自私的角度想,我堅決不會讓自己這麼做。
小時候曾受很多電視劇中男女主角以德報怨的做法薰陶,被他們的大慈大悲所感動,決定自己也要當一個大善人。但是真正做到以德報怨,我不得不承認這是一種很難很難非得道高僧也辦不到的事,不是跟什麼過不去,只因跟自己心裡憋的那口氣過不去。
最近我從《論語》中讀到一句話“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以直報怨”,孔老夫子這句話如醍醐灌頂,解決了困惑我多年的問題,原來在一千多年前,古人已為我們解決人際交往中的問題提供了完美的答案了。
以德報怨,這是一種很崇高的品德,但相信很多人都做不到,因為我們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凡夫俗子。連孔老夫子這樣的大聖人也說要“以直報怨”,可見,“以直報怨”應該是我們大多數人在人際交往中的準則。
夫子的學生說“以德報怨”,夫子大不贊成,反問到“何以報德”?意思是,你把“德”都用去報答那些損害你利益的人,那麼你還應該用什麼比“德”更“德”的行為去報答那些對你施予恩惠的人呢?顯然不合道理,這種行為對那些真正對你好的人也極不公平。崇尚以“禮”治國的孔子,提出“以直報怨”,這既不是以怨報怨,也不是以德報怨。“直”,意思我理解為“正直”,講道理。對於那些對我們有偏見或損害我們利益的人,我們應該和他們講道理,做到“對事不對人”,以正直的態度對待他們,既不奉承,也不妥協,勇敢地維護我們正當的利益。
“以直報怨”,多麼明智的做法,相信現在我們很多人對於這個問題,也想不出這種完美的答案。看到這裡,不得不佩服孔老夫子的大智慧了。
暑假讀後感作文 篇7
一個無聊的下午,我開啟電腦,電腦桌面上一個文件吸引了我的注意,這個文件裡有一篇讀後感,這看上去很平常。但是這篇讀後感是媽媽寫的。
故事發生在一個週日的晚上,我看完了一本課外書,覺得這本書很有意思,就拿到電腦前給媽媽看,可媽媽卻無所謂地說,“小孩子看的書,幹什麼要給我看?先放那邊吧。”我原以為媽媽不會看這本書,可沒想到的是,媽媽不僅看了這本書,還站在我的角度分析了這本書的內容。
這本書名為《流浪的暑假》:書中的主人公是四個十二、三歲的初中學生,透過四個孩子在暑假期間的故事以及家庭中家長對孩子暑假補課的態度和方式而展開的故事。好學生梁靜慧是個又乖又聽話的好學生,學習成績出類拔萃,但她的暑假只有按父母的意願和安排上課、做作業,而學小提琴成了休息。另一個活潑、熱情奔放的女孩安如玉闖進了梁靜慧的世界,梁靜慧也在受她的影響慢慢地改變。同樣也是好學生的高翔飛,他的成績名列前茅,但另一個桀驁不馴、成績超群的男生森林,卻不像高翔飛、梁靜慧那麼安分守己,他發誓這個暑假他一定不會上補習班,要幹出一番大事。而高翔飛因為嫉妒森林,卻因打聽不出森林要乾的那件大事,便寫了張尋人啟事來打探訊息。到最後,森林真的失蹤了,(他去撿垃圾流浪了)梁靜慧、安如玉、高翔飛便一起去尋找森林。最終,他們都經歷了能讓自己成長的事,體會到了在假期裡什麼事是有意義的,他們也體會到了成長的滋味。而故事的主人公森林透過一個假期的流浪知道了大人們掙錢不易的道理,從而改變了對父母的態度。
這些故事情節在我們小孩子的眼中頂多就是告訴我們父母掙錢不容易,我們要懂事。而媽媽卻站在她的角度重新品讀了這個故事:“雖然這是一本少兒讀物,但透過這本書,我女兒在給我打預防針了,意思是暑期將至,不要給她太多的任務和壓力。讓她自己去安排暑假生活。這點我會考慮並會盡量滿足她的願望。”
此刻我的心中湧現出了一種莫名的感覺,媽媽實際上是是能夠站在我們的立場上看待問題的,只是我們不善於去發現,往往還會誤會他們,由此我們真應該好好反省反省。大人們能站在我們的角度看事情,那我們怎麼就不能多多替他們著想呢?
暑假讀後感作文 篇8
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完了《頂碗少年》這篇文章,深深地被文中那位少年所折服。《頂碗少年》講的是在馬戲團裡的一個小男孩頂碗少年在表演雜技時,連續兩次失敗。然而,他沒有失去信心,在一位老者的鼓勵下,他終於表演成功了,贏得了全場觀眾的掌聲。頂碗少年給了我巨大的震撼,他雖然屢戰屢敗,但他屢敗屢戰,終獲成功!當他碰到困難時,想到的不是退縮而是拼搏,他對著困難的不是後背而是前胸。那位少年在又一次失敗後,還能坦然地面對事實,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成功了。我要向他學習,學習他這種勇於拼搏的精神,當我今後碰到困難、挫折時也要像他那樣向困難發起挑戰,也許會屢戰屢敗,但我一定要屢敗屢戰!在大庭廣眾之下表演失誤往往會手忙腳亂,但這位少年卻神情鎮定,他努力拼搏,不畏失敗,真是可敬!因為一個敢於拼搏的人,才可能是命運的主人。你若不敢拼搏,那一道道關卡雖然讓你躲過了,但是他卻依然在那兒,你仍沒有透過這道考驗。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頂碗少年吧,因為人的一生是搏鬥的一生。只有敢於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
六年級:馬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