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鐘錶》教學設計(精選7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認識鐘錶》教學設計(精選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認識鐘錶》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會看鐘面的時間。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應用意識。
3、建立時間觀念,使學生從小養成規律的作息時間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正確讀寫鐘錶上的整時。
教學難點:正確迅速說出或撥出鐘面上的時間。
教學策略與手段
謎語激趣匯入、同學合作探究、闖關遊戲
課前準備
鐘面模型 、學生學具鐘面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謎語匯入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謎語,請你們來猜一猜.
師說謎語:我有一個好朋友, 滴答滴答不停走, 叫我學習和休息, 真是我的好幫手。
師:誰猜到了這是什麼?
生:鐘錶(板書:鐘錶)
2、認識各種不同型別的鐘表
鐘錶的兄弟姐妹可多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些鐘錶。(課件展示各種型別的鐘表)這些鐘錶都是我們的朋友,我們的生活和學習都離不開它。這節課我們就與鐘錶交朋友,一起來認識鐘錶。(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認識鐘面的組成
(課件出示鐘面模型)同學們請看大屏,看看鐘面上有些什麼?然後在小組內交流討論自己的發現。
生:彙報討論結果(教師板書)。
生 :12 個數字。
師:哪些數字?
生:數字 1 —— 12 。
師:12在哪?6呢?3在哪?9呢?
生:鐘面上有兩根針,一根長,一根短。
師:這根又細又長的針是什麼針?這根又短又粗的呢?
生:又細又長的是分針,又短又粗的是時針。
師:同學們觀察非常仔細,你們太了不起了,現在請你們在您們的鐘面模具上指出分針和時針。
2.教學整時
師:同學們,你們認識時間嗎?(生說:認識)看來同學們的生活經驗還真不少。那大家平時看到的時針和分針是靜止不動的嗎?
生:不是。
師:對,時針和分針要有規律地轉動起來才可以幫我們記錄時間。那它怎樣轉動呢?請看大屏。(課件演示)咱們一起來用手比劃一下,這樣轉動的方向叫做順時針方向。那麼現在我們就試著認一認下面幾個鐘面上的時間,
請同學們觀察這幅圖(主題圖),誰能說一說這是什麼時間?圖上的人在做什麼?
生:這是早上7點,媽媽在叫孩子起床
師:平時生活中我們所說的“幾點”是口頭語,正確的書面用語是“幾時”。所以同學說的7點我們就要說成7時(板書7時)。是幾時直接在幾的後面加上漢字“時”就可以,這是整時的第一種表示方法叫中文表示法。
師:誰能說一說7時的時候時針和分針分別指著幾?
生說:時針指著7,分針指著12
師:你真是個愛觀察的好孩子。
師說明:分針長長指12,時針指7就是7時。。
2、請同學們再用剛才的方法,說一說:下面3個鐘面上的時間。 (課件出示鐘面)
生說時間,師引導說:8時時針和分針分別指向幾? 3時時時針和分針分別指向幾? 6時時時針和分針分別指向幾?
師:再仔細觀察 3個鐘面,你發現了什麼?
生:分針都指向12.
師:分針指向12的時刻都是整時。到底是幾時呢?我們要接著看時針,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
師小結:分針長長指12,時針指幾是幾時。
3、時間表示法
師:床頭櫃上有什麼?這個電子錶上的時間表示幾時?是怎樣表示的?
師小結:這是電子表示法:1個數字加上冒號再寫兩個0。通常電子錶和電視螢幕上會用這種表示方法。
三、實踐應用,鞏固新知
師:下面我們就來進行智力大闖關。對自己有信心嗎?老師相信你們是最棒的。
(一)進入第一關:撥鍾小能手
1、師說時間,生自己動手拔一拔。
師:請同學們按我說的時間在鐘錶上撥出來
(1)請同學們撥8時。
(2)請同學們撥6時。
(同桌之間可以互相看一看撥的對不對)
師:你們可真棒!撥的都很準確
2、同桌互說互拔時間。
師:現在就請你們同桌之間互相撥時間,也就是一個說一個撥的。(生撥,師巡視、指導)
師:祝賀你們順利闖過第一關。
(二)第二關
師:現在進入第二關:動手寫時間
1、老師又給你們帶來一位好朋友—小明,你們歡迎他嗎?讓我們走進小明的生活,看一看他一天什麼時間都在做什麼?
(1)(課件出示)小明9時在幹什麼?為什麼都是9時,他做的事卻不一樣?
(2)學生說其他時間小明在做什麼?(原來一天時針要轉2圈,有上午的9時,經過中午、下午,又有了晚上的9時。因此,有時為了準確表達時刻前面還會加上上午、下午、晚上等表示時間詞語。)
2、現在請同學在課本85頁快速寫出時間。
生在書上寫,師巡視指導
(1)彙報。
(2)特殊鐘面12時、6時。
提問:12時為什麼只有1根指標,是表壞了嗎?(時針和分針都指向12,重合在一起,只能看到一根指標)。
6時鐘面時針和分針的位置有什麼特點?(兩根指標在一條直線上)
師小結:6時的時候,時針和分針在一條直線上,12時的時候,時針和分針重合,
(3)你覺得週末小明的一天安排得比較合理嗎?(較為合理,有學習有休息有運動)
小結:我們要像小明一樣,每天按時起床,按時學習,按時休息。合理科學地安排好自己的時間,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三)第三關:找朋友。(出示課件)
師:現在我們也給鐘錶找找朋友吧!
撥一撥、寫一寫、找一找鞏固了本節課所學的知識。
四、們知道鐘錶可以幫助我們記錄時間。在沒有現代鐘錶的古代,想知道人們是怎樣計時的嗎?
(課件出示圖片)遠古時期,沒有鐘錶聰明的.人們就根據公雞打鳴來確定時刻;慢慢地根據太陽的運動規律做成了日晷,根據太陽照射到指標上投下的影子指在石盤上的刻度來計時的;可是晚上或陰天時就不方便了:後來人們又發明了銅漏壺、水漏滴水計時,沙漏漏沙計時等;後來隨著科學地發展,人們發明了各種各樣的鐘表,計時也就更加方便、準確了。
【透過課件展示的圖片和老師的講解,學生知道了我國古代的計時工具,激發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總結梳理,知識昇華。
時間過得真快啊,一節課的時間即將過去了。這節課你們認識了哪位好朋友呢?學會了什麼?
總結:時間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十分寶貴的,我們要珍惜時間,不浪費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希望同學們能合理利用時間,按時睡覺,按時起床,做一個遵守時間的好孩子。
板書設計
認識鐘錶
時針 又粗又短
分針 又細又長
中文表示法 7時
電子表示法 7:00
分針長長指12,時針指幾是幾時。
《認識鐘錶》教學設計2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北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一課時。
2、內容分析:本課的主要知識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知道鐘錶可以用來記時,初步認識鐘面,認識時針和分針;二是會認讀整時和半時,並學會整時和半時的表示方法。本單元是有關鐘錶的第一次學習,為以後繼續學習鐘錶進行鋪墊。
3、學情分析:一(11)班的學生雖然在生活中會經常看到鐘錶,但他們對鐘錶並不熟知。本班學生的基礎一般,且本班學生的學習情況不穩定。
二、設計理念
教學及學法:根據本節課知識的特點,學生已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可以將探究性學習引入課堂。因此本節課採用觀察、探究、發現、總結教學模式,重點以引導學生為主,讓他們能積極、主動的進行探索,獲取知識。
三、教學目標:
1、透過動手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知道時針、分針及鐘面上的數字;並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學會看整時,知道整時和半時的兩種表示方法。
2、透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3、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自覺養成遵守和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整時和半時的認讀方法。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時間觀念,會看鐘表上的時間。
教具、學具準備:教鐘面模型、PPT
五、教學過程
(一)、猜謎匯入
師:在上課之前,老師想讓同學們猜一個謎語,看看哪位同學能猜出來。(出示PPT1)
嘀嗒嘀嗒噹噹噹,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
他會告訴,我們什麼時候起,什麼時候睡。
生:鬧鐘。(多請幾個學生回答)
師:那我們來看看謎語的答案是什麼?(出示PPT:鬧鐘)
(二)、互動新授
1、認識鐘面
師:請同學們抬頭看大螢幕,這時什麼?它像什麼呢?(出示PPT:鐘面)
生:鬧鐘
師:它很像鬧鐘,但是它沒有外殼,我們它叫做鐘面。
師:請同學們看看這個鐘面,觀察一下,鐘面裡都有些什麼?(出示ppt第四頁)
生:有數字
師:有哪些數字呢?你能從小到大數出來嗎?
生:能,1、2、3、4、5、6、7、8、9、10、11、12。
師:一共有多少個數字?從幾到幾?
生:一共12個數字,從1--12.
師:鐘面上除了數字還有什麼?
生:有兩根針。
師:這兩根針有什麼不同呢?
生:一根針又細又長,一根針又粗又短。
師:說得真好,那老師告訴你們這根又粗又短的針叫做時針,這根又細又長的針叫做分針。(板書:時針:短而粗;分針:細而長)
(老師帶讀2遍:時針:短而粗;分針:細而長)
師:現在同學們把鐘面拿出來,同桌之間相互合作,一位同學指,另一位同學說。(老師巡邏)
師:現在老師想跟你們玩一個小遊戲,這個遊戲叫做我說你指。(老師指著分針、時針讓同學說一說)
2、認識整時
師:請同學們把鐘面收起來放在旁邊,我們繼續上課。哪位同學來告訴老師你們早上上課的時間?
生:8點(出示PPT)
師:對,但是在數學裡我們通常把8點說成8時。跟老師一起讀兩遍,8時……
師:那下午同學們是從時候開始上課呢?
生:2點。(出示PPT)
師:應該說2時,以後幾點我們都要說成幾時。跟老師一起讀兩遍,2時……
師:同學們知道播放新聞聯播嗎?哪有誰知道它每天什麼時候播?
生:7時
師:剛才的三個時間,8時、2時、7時都是整時(板書:整時),意思是8時整、7時整、2時整。
師:同學們觀察一下大螢幕上的三個時間,8時、7時、2時,這三個時間,鐘面上有沒有一樣的地方和不一樣的地方?
生:長針的位置一樣,都指到12
師:長針是什麼針
生:分針,細而長
師:剛才同學說分針都指到12,那短而粗的時針?它指到哪裡?
生:指到8、2還有7。
師:看到這些數字和這兩根針,同學們有沒有發現整時的規律?
生:8時,時針就指到8;
2時,時針就指到2;
7時,時針就指到7。
師:對,觀察得很好,但是這位同學少說了一個條件,誰知道是什麼?
生:分針都指到12.
師小結:分針指到12的時候,時針指到幾就是幾時。(出示PPT師一起讀兩遍。
師:老師手上有幾張鐘錶圖,誰能說一說鐘錶上得時間是是什麼時候?3時、6時、12時(出示卡片,必要時糾正學生的錯誤,讓學生特別注意12時的分針和時針是重合的。將卡片獎給回答正確的學生。)
2、學習電子錶時間
師:同學們請看黑板,(12:00)同學們見過它嗎?有沒有誰知道它是什麼?
生:時間、12點、電子錶
師:對了,它也表示時間,這種叫做電子錶時間。同學們看看12時和12:00有沒有共同的特點?
生:前面都是12
師:現在你們認識了電子錶時間,那老師想考考你們,1時和3時的電子錶時間要怎麼寫呢?請學生拿出作業本,在本子上寫一些1時和3時的電子錶時間。(老師巡邏,發現問題,提醒學生書寫電子錶注意事項。)
3認識半時
師:(出示PPT示3時半、7時9時半的鐘表)有沒有同學知道這幾個的時間?
生:3點半、7點半、9點半
師:很好,這位同學認識3點半、7點半和9點半,但是在數學裡我們要說成3時半、7時半、9時半。這些是半時。幾時半都是半時。跟老師一起讀兩遍。(3時半、7時半、9時半)
師:同學們觀察一下3時半、7時半、9時半這幾個鐘錶有什麼一樣和不一樣的地方?
《認識鐘錶》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 會認,讀整時;
2、 能夠用兩種方法表示整時;
3、 引導學生認識時間,幫助孩子從小養成珍惜時間和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設計:
雖然學生剛上一年級,但他們已經在生活中積累了一定認識鐘錶的經驗,在教學整時認讀時,首先讓學生認識鐘面,分清分針和時針,透過學生的討論、交流,對比、觀察“三個鐘面(6時、8時、4時)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得出結論:當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然後透過活動,看一看、撥一撥,加強對整時的認識,與生活聯絡,出示電子表示法,透過練習使學生掌握用兩種方法來表示整時,最後出示小明一天的作息時間,滲透學生學會合理安排時間,養成遵守和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指導語:今天是我們一一班全體學生第一次來多媒體教室上課,你們高興嗎?老師非常高興,有這麼多的老師在後面看著我們一一班小朋友,看看誰表現的最好。
引入課題:好了,大家坐的這麼端正,老師就送大家一個禮物,猜一猜:有位好朋友,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他會告訴我們,什麼時候起床、什麼時候睡覺。(出示課件)提問:說一說你們在哪裡見過鐘錶?
總結:你們在這麼多地方見過鐘錶,鐘錶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大家真聰明!鐘錶能夠告訴我們什麼?(告訴我們什麼時候上課、放學、吃飯、睡覺),它的作用多大呀!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鐘錶,板書“認識鐘錶”。
二、新授
1、看,老師帶來了一個鐘錶,你們仔細觀察這個鐘錶,鐘面上都有什麼呢?
板書【分針(長)、時針(短)】還有12個數字,大家來讀一下。
2、拿出你們手中的鐘表,同桌互相指一指,那個是時針、那個是分針。
3、那我們認識了鐘面,先把表放下,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下,麗麗每天什麼時候起床?你們認識鐘面上的時刻麼?
總結:我們生活中通常說的7點,在教學上把7點說成7時,大家仔細觀察7時的時候,時針和分針都分別指著幾呢?說得很好,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7,這就是7時。
4、那你們知道這個鐘錶幾時麼?分針和時針都指著幾?
5、仔細觀察這幾個鐘面分針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總結:分針都是指向12,時針指向(6、4、8),那麼,我們就說:當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
6、既然大家都認識了整時,老師就來考考你們,敢接受挑戰麼?
(1時、5時、7時、8時)回答的真好,老師說時間,你們自己動手撥一撥;同桌互相說時間,動手撥一撥。
我們剛才學習了用中文來記錄整時,那麼你們知道整時的另一種表示方法麼?出示課件“12:00”,你們知道這是幾時麼?你們在哪裡見過呢?(手機上、手錶上、車票上……)。那麼,我們來看一下7時,該怎麼用電子表示法表示呢?先寫7,接著在7的右下方寫兩個上下並排的小圓點,然後寫兩個0,他們都讀作7時、7:00
三、練習
我們認識了時間,就要合理的安排好時間,下面我們來看一看小明是怎樣安排時間的。
四、總結:
我們今天學會了什麼?收穫可真不小!那麼我們就要像小明那樣合理安排好時間,做一個珍惜時間、遵守時間的好孩子!
《認識鐘錶》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84---87頁
教學目標:
1、認識鐘面,知道鐘面上的12個數字、時針、分針;學生結合經驗學會看整時,知道整時的兩種記錄方法。
2、透過觀察、比較、操作、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抽象的思維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識,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3、培養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珍惜和遵守事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整時的認讀、記錄方法
教學難點:
整時的認讀、記錄方法
教學具準備:
每人一個鐘錶模型、課堂訓練紙、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播放課件《這是什麼》:嘀嗒嘀嗒,嘀嗒嘀嗒……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它會告訴你:什麼時候起,什麼時候睡。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鐘錶)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鐘錶。(板書課題:認識鐘錶)齊讀課題。
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認識鐘面
①利用情境圖,初步感知鐘面
出示PPT:課本84頁情境圖
師:同學們,鐘錶是我們生活的好幫手,仔細觀察:圖中都有什麼?小朋友在做什麼?(明確:早上7時媽媽叫她起床)
②小組合作,認識鐘面
師:拿出自己的鐘表模型,看一看、摸一摸、撥一撥,你發現了什麼?
A. 學生自主學習
B. 小組交流:鐘面上有什麼?
C. 小組彙報
師明確:鐘面上有12個數字,12個格,兩個指標。又細又長的叫分針,又粗又短的叫時針。
依據學生的彙報,師張貼鐘錶模型,板書:12個數字 時針 分針
2、 認識整時
①觀察7時鐘面模型
師:老師把情境圖中的鐘表給大家帶來了。仔細觀察,鐘面上顯示的時刻,你有什麼發現?(提示:又細又長的分針指著幾?又粗又短的時針指著幾?師肯定: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7,就是7時。板書:7時)
引導多名學生重複認知過程。
②利用三個整時鐘面,再次觀察、認知
A、(PPT出示課本情境圖中的三個時刻)按照整時的認知方法,跟大家分享這幾個時刻。
B、再次觀察三個鐘面,你發現了什麼?
a、小組討論
b、彙報交流
c、明確小結: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板書)
③動手操作,鞏固所學
A、 師撥表生認讀,並說出認識的方法
B、師說整時生撥表(例:撥出上午9時上操時刻、中午11時放學、中午12時吃飯、下午4時放學……)
C、同桌一說一撥
3、整時的記錄方法
同學們,日常生活中的鐘表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像掛鐘和手錶這樣的,我們怎樣記錄?(是幾時,就在幾的後面寫上一個“時”。)另一種是像鬧鐘這樣的電子錶(出示PPT情境圖中的電子記錄7:00),是幾時就在左邊寫上數字幾,中間寫上兩個小圓點,右邊寫上兩個“0”。(板書:7:00)我們一起書空一下。
A、(PPT出示3時、6時兩個鐘面)指名2生臺前板演,其他學生作業本上記錄
B、訂正並強調記錄方法
三、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1、連一連(PPT出示課本86頁第一題)
2、寫一寫(PPT出示課本86頁第三題)
3、做一做(PPT出示課本85頁:小明的一天)
A、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一說每幅圖的內容,寫出相應的時刻。
B、質疑:為什麼有兩個9時?(生談想法)
C、明確:時針每天轉兩圈,一天有早晨、上午、下午、晚上等,所以有上午9時,還有晚上9時。
四、暢談收穫,課堂總結
同學們,轉眼這節課就要結束了,誰能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收穫?
結束語:同學們,在短短的時間裡,我們一起“認表——撥表——記錄時間”收穫了鐘錶的很多知識。時間是寶貴的,珍惜時間、合理利用時間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做一個珍惜時間、遵守時間的好孩子。
五、佈置作業,課外延伸
畫鐘錶
同學們,課下利用自己靈巧的小手在鐘面上畫出自己喜歡的時刻,並用兩種方法記錄下來。
六、板書設計
認識鐘錶
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12個數字
時針
分針
7時 7:00
《認識鐘錶》教學設計5
活動一、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1、調查:早上起床需要由爸爸媽媽叫醒的人數。(學生舉手,師看看大約多少人)
2、採訪:
①請問xx,早上誰叫你起床啊?為什麼要他叫呢?
②請問xx,早上為什麼不用爸爸媽媽叫起床?你怎麼知道什麼時候該起床了呢?
(學生可能回答:到時間自己會醒來或用小鬧鐘叫起床等)
3、我們來看看電腦中的小軍和小明是怎樣起床的。
課件演示:早上,客廳的掛鐘指向七時整。
①媽媽走到小軍的床前說:“小軍,7點了,快起床!要上學了。”
②小明聽到鬧鐘響就自己起床穿衣,準備上學。
討論:誰的習慣好一些,為什麼?
(學生可能回答,小明的習慣好,小明不睡懶覺,小明不用媽媽叫,自己會起床,小明會用鬧鐘,提醒自己等。)
師小結過渡:小明真能幹,會看鐘表。掌握了時間,自己的事情就能自己做了。你們想知道小明的一天是怎樣過的嗎?我們一起去看看。
活動二、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1、觀看電腦動畫“小明的一天”,初步感知時間概念。
指導學生上區域網,看動畫“小明的一天”: 鬧鈴響,小明早上6:00起床—早餐後7:30上學—8:00上課—12:00吃午飯—下午4:00踢足球—晚上8:30小明睡覺了。
師:小明的一天安排得多麼有順序呀!這樣的一天一定會有很多收穫的。
咦?小明是怎麼知道在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呢?是什麼幫了他的大忙?(生:鐘錶)你們想學會認鐘錶嗎?今天我們也來學習認鐘錶,和時間交個朋友,好嗎?(板書課題:認識鐘錶)
2、操作、交流,認識鐘面
(1)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小鬧鐘,仔細看看,鐘面上都有些什麼?小組裡的同學可互相交流。
反饋:誰來向全班同學介紹一下你的小鬧鐘?指生到臺前,將小鬧鐘放在實物投影上介紹(引導學生儘可能介紹出:鐘面上的數、大格、小格、指標等)。
師:介紹得真清楚。同學們的鬧鐘上面大多都有四根針。但是,平常我們在認鐘錶的時候,一般只需要看兩根針就可以了。
(2)出示電腦中時鐘娃娃。問:指著12的是什麼針?(生答後,閃動分針,彈出“分針”兩個字)指著7的是什麼針?(生答後,閃動時針,彈出“時針”兩個字)
怎樣記住時針、分針的不同樣子呢?
3、認識整時。
(1)現在鐘面上的時刻是幾時?(7時)。
(2)注意看,(課件演示:分針走一圈,時針從數字7走到數字8)現在是幾時?(8時)
(3)猜猜6時的時候,時針、分針是指著幾的?(生答後,電腦顯示6時的鐘面)是這樣嗎?
(4)我們看,7時、8時、6時這三個時刻,它們的指標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仔細觀察一下,看誰能發現? 學生自由彙報。
小結:對,分針都指著12。當分針指向12的時候,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整了。
(5)整時的寫法。
6時整還可以怎樣寫?7時整、8時整呢?
4、認識幾時半。
(1)時鐘娃娃上現在是8時整。(電腦演示由8時到8時半)現在還是8時整嗎?是幾時?8時半還可以怎樣說?(8時30分)怎麼寫?(8:30)
觀察8時半的鐘面。誰能說出兩根針的位置在哪兒?(引導重點觀察時針的位置)
(2)分別出示2時半、9時半的時鐘娃娃,讓學生認讀。
(3)觀察三個表示幾時半的鐘面。它們的指標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誰發現了?
師:對,它們的分針都指向6,當分針指向6的時候,肯定就是表示幾時半的了,到底是幾時半,就要看時針的位置。
(4)師用實物鐘面再撥幾個半時的時刻讓學生認一認。
5、掌握用上午、下午、中午、晚上這些詞語表示時間。
師:(出示兩幅圖)圖上是幾時?小朋友在幹什麼?(電腦出示小明上午10時上課的情境圖和晚上10時睡覺的情景圖)。
啟發學生議一議:為什麼都是10時,有的小朋友在上課,有的小朋友在睡覺?(生回答後,電腦出示:上午10時 晚上10時)
師小結:看來要準確地表達時刻,還得會用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師依次貼出時間詞語卡片,並讓學生讀一讀)
活動三、實踐運用,解決問題
用形體表示時刻。
現在讓我們來學做一個時間操,放鬆放鬆。
師伸出兩隻手臂,一隻握拳,一隻伸開手指。問:用哪隻手錶示時針,哪隻手錶示分針,比較合適?師站在大螢幕前(螢幕上是一個沒有指標的鐘面),用手勢表示3時,問:這是幾時?
兩名學生上臺,用動作分別表示出老師卡片上的時刻(8時和5時),讓其他學生猜猜表示的是幾時。
師演示一個1時半的時刻給學生後,再演示一個錯誤的鐘面時刻(分針指向“6”,時針指向“9”),這是幾時呢?噢,這個鍾壞了,可能是幾時呢?看誰最能幹,能幫忙修一修?(激發學生多角度思考,學生可能想到多種方法,如:時針不動,將分針撥向12,即9時;分針不動,將時針撥向8與9的中間,即8時半;分針不動,將時針撥到9與10的中間,即9時半;或同時調動時針和分針,得到其它時刻等等,老師都及時給予肯定。)
《認識鐘錶》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能夠認識鐘面,認識整時,會用兩種方法記錄整時。
2、透過讀、想、說、練等實踐環節,提升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能夠初步建立時間觀念,自覺養成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鐘面,知道整時的表示方法。
難點:會用兩種方法表示鐘面上的時間。
教學過程:
一.課前兩分鐘 (3分鐘 )
小主持人主持,兩分鐘的小影片——《一寸光陰一寸金與古人記錄時間的方法》,對孩子進行科普,古代人是用日晷等記錄時間,再介紹現在生活中人們用什麼記錄時間。由此匯入課題,板書課題。
二.出示學習目標(2分鐘)
生齊讀學習目標,帶著目標準備開始學習任務。
三.小組交流(5分鐘)
心中帶著目標,拿出前置小研究和準備好的鐘錶,小組討論積極配合,動手操作,分工明確。
四.小組展示(15分鐘)
小組長:帶領孩子向大家問好介紹自己小組
生1:向大家展示第一題,我發現鐘面上面有數字,有時針,有分針,我的彙報完畢,誰願與我交流。
生交流:我還發現了時針長,分針短;我還發現了一個特點,時針轉得慢,時針轉的快。
生2:在展臺下邊說邊展示第二題,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8,是8時;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3,是3時;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6,是6時,我的彙報完畢,誰願與我交流。
(生操作交流過程中,師適時板書)
生交流:你說的很好,就是說的有點慢,沒有珍惜時間;你說的很好,可是我表示的是8:00,可以嗎?(此時,師適時引導。兩種寫法都可以,審清題意,選擇適當的寫法。)
生3:我來給大家彙報第三題,整時的寫法,讀法。生交流。
生4:我來給大家彙報最後一題。
生交流:你畫的針不直;你畫的兩個針長短差不多,我們分不清。
五.談收穫(5分鐘)
生做小老師進行彙報,老師帶著孩子再次強調重難點。
六.我會練(8分鐘)
小明的一天,生準確的說出小明每個時間點在做什麼。
並結合今天學習的知識,做一張自己的時間作息表,用來提醒自己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養成合理利用時間的好孩子。
七.贈名言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下課)
《認識鐘錶》教學設計7
一、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第一冊第84、85頁。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認識鐘面,會看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
2、發展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識。
3、透過撥錶針、觀察等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樂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念。
4、透過操作、觀察、分析、推理等活動,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精神。
5、能用所學知識,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做時間的主人。
6、讓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有規律的作息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三、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鐘錶、學生操作用的小鐘表
四、教學過程:
(一)創境匯入
1、 師:聽滴嗒滴嗒,滴嗒滴嗒……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它會告訴我們,什麼時候起,什麼時候睡,猜猜它是誰?
師:鐘錶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鐘錶不僅外型漂亮,還可以告訴我們時間,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鐘錶的知識。板書:認識鐘錶。
2、課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鐘,教師提問:你們喜歡它們嗎?
(二)動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識
1、認識鐘面。
請小朋友仔細觀察自己手上的時鐘,看看鐘面上都有些什麼,然後同桌交流一下。生:自由觀察活動。師:誰願意給大家介紹一下鐘面上都有些什麼?
學生彙報
1、時針。時針在哪裡呢,請你快到前面來找一找。對了,這根針叫時針,它長得什麼樣?誰來說一說。(師板書:時針:短粗)。分針:請學生到前面來指,說出長得什麼樣子。它和時針比起來細一些,長一些。(板書:細長)
2、數:你領我們一起來數數好嗎?(板書數12個)(1-12)真有12個數,你觀察得可真仔細,大家覺得他數得怎麼樣?同學們請你從1開始按順序數一數自己表上的12個數。
3、12個大格:我們一起來按順序數一數
師:你能照這樣的順序撥一撥小鬧鐘嗎?體驗時針、分針是怎麼走的。
2、出示圖片,認識整時
學生分組交流、討論、在同伴的合作中學會看整時師:哪些組的同學願意當小老師,給全班同學說一說,你們是怎樣認這些鐘面上的時間的?生彙報。(學生互相評價)師引導。
3、仔細觀察,整時的鐘面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小組討論)
彙報:得出結論。(生評價)
4、結論: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整。
5、學習電子時刻寫法。
6、小明的一天:對於整時兩種寫法的鞏固,以及一天有兩個8:00的認識。
三)應用新知,鞏固發展
1、我撥你說
2、我說你撥
3、看一看補一補:如何畫整時?
4、設計嘗試:請同學們自己做主,當一次小小設計家。
設計自己的一天。
四)全課小結
反思:一年級的課主要是吸引學生目光和注意力為主要關鍵,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努力做到從教材和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充分聯絡學生生活實際,透過遊戲,動手操作,課件演示充分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放手讓學生看一看、撥一撥、說一說,引導學生觀察,透過說鐘面這個環節,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交流討論,解決第一個知識點。學生們課上表現積極而又有序,知識點掌握還不錯,學生在合作中分享著互助與競爭,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但有些學生上課習慣不好,還需要加強行為習慣的規範練習,再就是練習也需要在多點型別,讓不同的學生體會不同的成就感,每節課都是不完美的藝術,需要我們不斷地加強自身的素質,讓自己的課堂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