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節》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物件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北京的春節》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北京的春節》第二課時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研讀課文,深入瞭解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感受老北京春節濃濃的年味。
2、總結全文,拓展延伸,激發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
3、學習有詳有略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瞭解老北京風俗習慣,感受中國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
教學準備:
歌曲《恭喜恭喜》
教學過程:
一、匯入:播放《恭喜恭喜》,聽著這首歌,我們好像又回到了那些喜慶的日子。上節課我們跟隨老舍先生初步感受了春節的熱鬧,那麼,我們現在回憶回憶,老舍在《北京的春節》中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主要寫了什麼?
------時間順序,主要介紹了北京的春節從臘月中旬開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結束:人們在臘八那天要熬臘八粥、泡臘八蒜;之後忙著準備年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除夕非常熱鬧;初一的光景卻截然不同;初六鋪戶開張;到元宵節是春節的又一個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二、分清詳略,熟讀了解。
請同學們默讀全文,思考文中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在文中做上記號。
集體交流:
詳寫:臘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
略寫:準備年貨,過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
三、深入品析,感受習俗
現在我們來研究詳寫的部分(討論回答)
1、每部分主要寫了什麼?
2、找出你印象最深的地方,讀給大家聽聽,並寫出自己的感受。
(1)臘八:熬臘八粥、泡臘八蒜。
①熬臘八粥:“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農業展覽會。”
------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語言通俗風趣。(熬粥的成分多)
②泡臘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幾個餃子。”
-----“色如翡翠”、“色味雙美”兩個詞,語言簡練,寫出了臘八蒜顏色好看,讓人忍不住就流口水。
(2)除夕:
除夕真熱鬧----對除夕的總體感受。
①人們的活動:“家家趕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了新衣”、“在外面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除夕對人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還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說明大家都在慶祝除夕,語言嚴謹。
②味、色、音:
“到處是酒肉的香味”------味道美,家家飲食豐盛;
“紅紅的對聯”“各色的年畫”----顏色喜慶;
“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從聲音感受很喜慶、很熱鬧;
(3)正月初一:與除夕截然不同
①全城都在休息;
②人們的活動:“男人們午前到親戚家、朋友家拜年……”------傳統習俗,人們輕鬆;
“小孩子們則愛逛廟會……賽馬、賽駱駝的比賽呢”-----小孩子自由自在的玩耍,玩的花樣很多,令人嚮往。
(4)元宵:春節的又一高潮
①“處處張燈結綵”“整條街像是辦喜事”“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家中也有燈”--------燈很多;
②“各形各色”“有的……有的……”--------燈的種類很多;
-----對燈的描寫,感受到元宵很喜慶、很熱鬧,突出了“元宵是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元宵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
四:回顧全文,習作練習:
1、老舍在整體介紹春節習俗的同時,著力突出“臘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這四天,因為這四天是北京人過春節的序曲和三個高潮,是春節中最重要的日子,因而做了具體的描述,而略寫了其他的內容。這樣就做到了重點突出、主次分明使讀者對北京獨特的風俗習慣印象深刻。
2、北京的春節與我們這裡的春節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請同學們聯絡實際,用自己的語言寫一些你喜歡的節日。
教學反思
我以為一節好課就是對課文重點語段進行感悟。是讓學生透過反覆的讀、反覆的想,再進行反覆說的訓練。在教學中還需要擁有大局的目光;需要擺正教學的詳略;需要謀劃適當的方法。
一、注意教學的詳略
在老舍的這篇文章中,總體敘述了北京春節的幾個時間段,文中有詳有略,如果每個時間段都講的話,不僅耽誤時間,而且容易讓學生覺得羅嗦。所以在第一課時教學時,我就課文的略寫部分讓學生進行簡單理解,重點選取詳寫的部分進行討論、體悟。放手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做。在討論中辨明問題,在體悟中感受北京風俗的人文底蘊及語言特色。
二、謀劃適當的方法
在重點語段的處理上,我的“策略”是讓學生反覆閱讀,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經歷讓學生自己感受。本班學生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鍛鍊後,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經能自覺自主的進行感受。不僅抓住習俗、慶祝場面從大的方面去感受,而且從細處著眼抓住重點詞語去感悟。如:學生在感悟除夕時抓住“除非”“萬不得已”這樣的詞語,體會到春節對於中國人的重要意義,在中國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從中也能看出中國人的凝聚力。所以,對於重點句段的教學,需要讓學生參與思考,參與讀悟。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
《北京的春節》第二課時教學設計2
一、複習匯入
1、聽寫詞語。(根據學情而定)
2、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時間)
3、北京的春節究竟是怎樣過的?說出各個時間段都有些什麼習俗。(參見上節課的表格)
二、瞭解其他習俗,體會北京的年味兒
北京的春節,除夕那一天可是熱鬧得不得了,爆竹聲聲迎新春,對聯條條慶春來,家家團圓共守歲,紅紅火火過大年。那麼其他的日子呢?其他的日子也一樣讓人印象深刻,請同學們自讀課文,你從其他節日又能體會到怎樣的年味兒,旁註在書中。
交流反饋,點明每個日子獨有的滋味,穿插朗讀,體會語言特色。
初一:全城休息體現出悠閒。
廟會里應有盡有,大家愛逛廟會體現出富足祥和。
比賽不為爭第一體現出閒適隨意。
小結:初一與除夕相比,一樣喜慶一樣歡樂,但滋味卻大有不同,如果說除夕是一頓大餐,那麼初一就是隨意小點了。所有的人都給自己放了大假,隨意地走親訪友逛廟會,在那一天,沒有生活的壓力,沒有了競爭的壓力,有的只是那份無憂無慮的悠閒。
元宵:各處都張燈結綵,燈火通明體現出喜慶。
小孩放花炮體現出熱鬧。
必須吃元宵體現出幸福溫馨。
小結:相比較初一的閒適隨意,元宵則多了一份熱鬧。這是一個燈火通明充滿著夢幻色彩的日子,這是小孩子歡天喜地又吃又玩的日子,這是一個全家團圓充滿著溫馨和幸福的日子。
臘八:家家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而且講究,體現了一份隆重。
小結:春節的帷幕就是在這一天正式拉開的,臘八粥和臘八蒜的講究體現了北京人對春節的重視。
臘月初旬到除夕:孩子們準備過年,體現了隆重,熱鬧,歡喜。
大人們忙亂體現了隆重,喜慶。
臘月二十三:喜慶。
過了二十三到除夕:忙碌,隆重,充實。
殘燈末廟:冷清,回覆往日的平淡。
三、理解詳略
1、小結:老舍先生以簡潔生動的語言介紹了老北京過春節時的種種規矩,表達了老北京人打心眼裡對春節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課文篇幅不長,卻把老北京過春節時一個月左右的習俗寫得清清楚楚,這麼多的習俗老舍先生是怎樣安排詳略的呢?
2、交流。
明確除去三個最重要的日子——除夕、初一、元宵,其他日子都是略寫。
為什麼要這樣安排詳略?有什麼好處?(這三個日子最重要,也最能體現北京春節熱鬧、喜慶、隆重、歡樂的年味兒,其他日子都是為這三個節日做鋪墊的。這些安排詳略,能突出重要節日,把北京春節獨有的年味兒表達得淋漓盡致。)
四、比較閱讀,體會語言特色
其他地方又是怎樣過年的?其他作家又是怎樣寫過年的?
瀏覽閱讀連結中的兩篇文章,聯絡課文從作者對過年的情感、選材角度、語言特色三方面去比較三篇文章的異同。(具體理解見教材分析)
從而體會課文語言多用短句,客觀描摹為主,但蘊涵著老舍對北京民俗文化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
五、理解習俗之本質。
為什麼過年有那麼多習俗,老舍和斯妤卻仍然那麼喜愛?
小結:看似繁瑣的規矩背後是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希望忙碌了一年,能在一個重要的節日裡,全家團圓在一起,吃得好,玩得好,過得好。
討論:你該如何看到我們寧波過年的習俗?甚至其他節日的習俗?
明確:無論什麼習俗,背後都有人們美好的祝願,要理解並尊重。
六、交流上節課佈置的作業:想要查詢的民風民俗
交流想要查詢研究的內容,引導查詢同一內容的學生建立合作關係。
內容:節日習俗;婚嫁習俗;民居習俗;飲食習俗;起居習俗;服飾習俗;育兒習俗;養老習俗……
方法:詢問長輩;上網搜尋;閱讀書籍……
七、作業
1、完成《作業本》的題目。
2、從喜愛或牴觸中選一個角度,寫寫自己是怎樣過春節的,字數不超過250。
3、閱讀《北京的春節》原文,推薦閱讀老舍兒子選編的《老舍講北京》。
4、根據所要調查的內容,查詢資料,最好有圖片、實物、音訊、影片等資料。(此作業可慢慢完成,一直到習作前才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