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六年級數學下冊《稅率》學案分析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納稅的含義和重要意義,知道應納稅額和稅率的含義,可以根據具體的稅率計算稅款。
2.在計算稅款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社會現象的理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絡,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使學生知道每個公民都有依法納稅的義務。【教學重難點】重點:
稅率的理解和稅額的計算
難點:
稅額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
(2)50噸的10%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
(4)50萬元的20%是多少?
2、什麼是比率?
二、新課講授
1、閱讀教材第10頁有關納稅的內容。說說:什麼是納稅?
2、稅率的認識。
(1)說明:納稅的種類很多,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也不一樣。應納稅額與各種收入的比率叫做稅率,一般是由國家根據不同納稅種類定出不同的稅率。
(2)試說說以下稅率各表示什麼意思。
A商店按營業額的5%繳納個人所得稅。
B某人彩票中獎後,按獎金的20%繳納個人所得稅。
3、稅款計算。
(1)出示例3:一家飯店10月份的營業額是30萬元。如果按營業額的`5%繳納營業稅,這家飯店10月份應繳納營業稅多少萬元?
(2)分析題目,理解題意。
引導學生理解“按營業額的5%繳納營業稅”的含義,明確這裡的5%是營業稅與營業額比較的結果,也就是繳納的營業稅佔營業額的5%,題中“10月份的營業額是30萬元”,因此10月份應繳納的營業稅就是30萬元的5%。
(3)學生列出算式。
相當於“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列式:30×5%
(4)學生嘗試計算。
(5)彙報交流。
30×5% = 30×0.05 = 1.5(萬元)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10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4頁練習二第6~8題和第10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有關納稅的知識,你們對納稅的知識有哪些瞭解?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百分數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教學設計上有以下特點。
1.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絡,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可以增強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學中,結合生活實際瞭解稅收的用途,充分體會所學內容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
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教師則是這一活動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也就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學中,充分利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並透過分析、討論,從中感悟到納稅的重要作用,認識常見稅種,掌握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
3.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學數學是為了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本節教學中,在完成各種應納稅額的習題後,讓學生展開想象,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知道納稅的含義和重要意義,知道應納稅額和稅率的含義,以根據具體的稅率計算稅款。
過程與方法
在計算稅款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社會現象的理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絡,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使學生知道每個公民都有依法納稅的義務。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進行一些有關納稅問題的計算。
教學難點:稅額的計算。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收集有關納稅的資料
教法與學法:
微課匯入創設情境使學生髮現問題;
課件演示使學生善於觀察;
質疑引導使學生學會思考。
學習過程
學習活動
設計說明
情境匯入
⊙情境引入
1.微課出示家鄉改造前後的對比圖。
(1)看圖,說一說我們的家鄉有什麼變化。
(2)討論:用於改造家鄉的資金是從哪兒來的?
2.微課匯入新課。
什麼是稅收?稅收主要有哪些種類?國家徵收的稅有什麼用處呢?納稅金額是多少?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納稅的知識。(板書課題:稅率)
(引導學生從家鄉的交通、基礎設施、房地產開發、土地利用、生態環境、國防科技等方面感受家鄉的變化)
(引導學生了解財政部門撥的款大部分是靠稅收得來的)
透過對家鄉變化的對比,使學生認識到稅收的重大用途,並對學習納稅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 初步認識、理解有關納稅的知識
探究稅率與所交稅額
⊙探究稅率與稅額
1、探究稅率:課件出示下列資訊
學生自主探究:
(1)每月的營業額
(2)所交稅額與營業額的比值
(3)彙報發現
追問:提到納稅就離不開稅率,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稅率”是什麼意思?2、探究稅額:課件出示下列資訊
自主探究:
(1)四個視窗各交多少稅額?
(2)透過比較你發現了什麼?
3、提升:
超額累進稅率
聯絡生活實際探究新知,讓學生經歷建模過程。
在學生理解稅收意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感受發生在自己身邊的納稅人、用稅收為人民造福的例子,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稅收的重要性。
讓學生了解超額累進稅率是我們稅法的規定。總結提升:
介紹關稅:
說一說
聯絡國際形勢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透過總結回顧反思,使學生對《稅率》的認識更加清晰。
板書設計
收入額=應納稅額÷稅率
應納稅額=收入額×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