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的傳說》教學設計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重陽節的傳說》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重陽節的傳說》教學設計1
活動目標:
1.瞭解重陽節的名稱、時間和有關的習俗。
2.積極參與節日活動,主動表達對爺爺奶奶的關心和感謝之情。
3.體驗與爺爺奶奶共同過重陽節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調查、瞭解有關重陽節的知識。
2.瞭解爺爺奶奶在家做哪些事情,並記錄下來。
3.幼兒在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製作一張感恩卡,寫上祝福的話,邀請爺爺奶奶參與 活動。
4.師幼共同佈置好活動室環境,幼兒分組排練一個小節目,音樂磁帶、錄音機, 有關的重陽節食品。
3. 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一)幼兒交流、瞭解重陽節的由來。
1.幼兒分組交流。教師重點引導幼兒表述重陽節的時間、傳說及人們的活動。教師:今天是什麼節日?重陽節是幾月幾日?人們有哪些活動?2.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述。
3.出示教學掛圖《快樂重陽節》,師幼共同小結:重陽節是中國農曆九月初九。在這天,人們會吃重陽糕、賞菊花、登高。現在人們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
(二)幼兒瞭解爺爺奶奶的故事。
1.爺爺奶奶和幼兒交流自己的經歷、做法等。
教師:今天是重陽節,也是老人的節日。你們知道爺爺奶奶關心我們的故事嗎?
2.幼兒交流爺爺奶奶是怎樣關心自己的。 教師:小朋友也知道爺爺奶奶關心我們的故事,誰來說一說?
3.幼兒帶著自己做的感恩卡向爺爺奶奶祝賀節日,並向爺爺奶奶說一句祝福的話。 (三)幼兒和爺爺奶奶品嚐重陽糕。
1.教師講述重陽糕的製作過程。
2.幼兒和爺爺奶奶品嚐重陽糕,體驗共同過節的快樂。
3.幼兒合唱《感恩的心》,請爺爺奶奶欣賞。
《重陽節的傳說》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這篇美麗的民間傳說,講的是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的由來。這個故事曲折動人,反映了我國優秀的傳統民俗文化,讚揚了桓景剷除瘟魔為民除害的精神,是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好素材。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孩子非常好動、好奇,對童話、神話興趣很濃,適逢重陽節更有興趣。
教學目標
1、會認“睦,拜,鶴”等生字,會寫“妻,拜,勤”等字以及由會寫字組成的詞。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閱讀中積累好詞佳句。
3、 瞭解課文內容,知道重陽節風俗的由來,感受桓景不怕艱辛,勇於剷除瘟魔、為民除害的精神。
4、 查閱資料,瞭解各地人民是怎樣過重陽節的。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知道重陽節的由來,感受桓景不怕艱辛拜師學藝,剷除瘟魔為民除害的精神,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2、抓住課文重點語段、重點詞語深入理解感悟。
教學難點
感受桓景不怕艱辛拜師學藝,剷除瘟魔為民除害的精神。
教學方法
讀書指導法、討論法、練習法等。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知道一年當中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嗎?(清明、中秋、端午??)其實在我們國家,有很多節日都跟民間美麗的傳說有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與民間傳說有關的節日:重陽節。
師:同學們知道重陽節嗎?那誰能說說重陽節有哪些風俗習慣呢? (課件出示幾組圖片)
師:在民間流傳著關於重陽節來歷的美麗傳說,同學們想不想了解重陽節到底是怎樣來的呢?
(學生齊讀,老師板書課題:29、重陽節的傳說)
二 、初讀課文,感知內容,讀通課文
(課件出示導讀提示)
1、圈出課文中的生字。
2、認讀下列詞語。(略)
3、標出課文自然段序號。
4、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三 、指導認字和寫字
1、幻燈片屏顯本課的生字。指名讀生字、開火車讀、齊讀。
2、幻燈片出示詞語,學生朗讀,先讀課文的詞再進行擴詞,並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3 、書寫指導。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識記要求認識的字,引導觀察要求寫的字。重點探討交流“妻、拜、瓶、侵、襲”這5 個字的寫法。教師板書給學生看。
四、讀懂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讀課文1——4自然段,思考:(課件出示)
A、哪一句話概括了桓景為什麼要拜師學藝?
B、還能從哪裡看出桓景下定決心要為民除害?
2、學生再讀課文,交流、討論。
指讀課文第一部分,思考哪一句話概括了桓景為什麼要拜師學藝。 學生回答,幻燈片出示:桓景病好後,一心想除掉瘟魔,讓鄉親們不再受害。
指讀、評讀:感受桓景為民除害的決心異常堅定。
3、默讀第四自然段:還能從哪裡看出桓景下定決心要為民除害?哪些詞說明桓景進山歷盡了艱辛?
結合學生彙報,出示重點內容。
課件出示:他一路走,一路打聽,翻過了一座又一座山,趟過了一條又一條河,磨破了一雙鞋一雙鞋,終於見到了費長房。 (指名學生讀,教師範讀,學生賽讀)
從“終於”這個詞你體會到什麼?指導學生用“終於”說一句話。
五、小結
桓景是如何勤學苦練、練成武藝斬妖除魔的,瘟魔下節課繼續學習。
六、作業
1、抄寫生字
2、熟讀課文
板書設計
29 重陽節的傳說
葉
拜師學藝勤學苦練和和睦睦
妻子 侵襲 斬妖除魔 一瓶 擲出 和藹 佩茱萸習俗:登高、喝菊花酒、
《重陽節的傳說》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生字以及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瞭解課文的內容,知道重陽節的由來,感受桓景不怕艱辛拜師學藝,剷除瘟魔為民除害的精神理解,抓住課文中重點部分、重點語段仔細體會。
2、過程與方法:
(1)透過多讀、有感情朗讀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
(2)透過理解課文,體會桓景為民除害的精神品質。
(3)透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教育學生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持之以恆,遇到困難都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教育學生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知道重陽節的由來,感受桓景不怕艱辛拜師學藝,剷除瘟魔為民除害的精神,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2、抓住課文重點語段、重點詞語深入理解感悟。
教學難點
感受桓景不怕艱辛拜師學藝,剷除瘟魔為民除害的精神。
教學方法
讀書指導法、討論法、練習法等。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 、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瘟魔拆散了一個個快樂的、和睦的家庭。桓景眼睜睜地看著親人一個個死去,他的心情怎麼樣?他會想些什麼?那桓景到底歷經了怎樣的艱險,又是怎樣剷除瘟魔的,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課文。
二、細讀課文
(二)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上節課我們畫出了表現桓景不怕困難、特別勇敢的句子。請你快速看看自己畫出的句子,一會兒和同學交流。
2、集體交流。
對句子的分析要抓住課課文的重點詞句。
(1)他一路走,一路打聽,翻過了一座又一座大山,蹚過了一條又一條河,磨破了一雙又一雙鞋,終於見到了費長房。
從哪裡看出桓景下定決心要為民除害?哪些詞說明桓景進山歷盡了艱辛? (指名學生讀,教師範讀,學生賽讀)
從“終於”這個詞你體會到什麼?指導學生用“終於”說一句話。
[引導學生理解桓景拜師學藝歷盡了艱辛,可見他為民除害的決心多麼堅定。先讓學生體會,再將自己深刻的體會放到句子中品讀。]
師:桓景是怎樣練成一身好武藝的?
結合學生彙報,課件出示:桓景每天勤學苦練,終於練成了一身好武藝。堅定的信念支援著他終於見到了費長房,同時支援著他每天勤學苦練,終於練成了一身好武藝。想象一下桓景每天都是怎樣練習的,能否把桓景怎樣勤學苦練的補充具體?再結合自身,聯絡實際,說說我們平時學習、生活當中應該怎樣勤奮學習。
3、過渡:桓景一心為民除害,不怕艱辛拜師學藝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後來他又是怎樣剷除妖魔的,你有什麼感受呢?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按要求自讀這部分內容,出示自學提示,思考桓景是怎樣剷除瘟魔的?
(1)費長房教給桓景的除魔方法是怎樣的?桓景是怎麼按師傅的方法做的?
(2)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瘟魔,標出課文中瘟魔動作、神態的語句,認真體會,這些語句說明了什麼?
(3)可是面對這麼厲害的瘟魔,桓景害怕了嗎?他是如何他勇敢地與瘟魔展開搏鬥的?
2、交流彙報,理解重點,反覆朗讀感悟。
(1)到了瘟魔出來那天,桓景分給鄉親們每人一片茱萸葉,讓大家帶在身邊,又讓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後領著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聯絡上文理解桓景按照師父的辦法去做,做好了斬妖除魔的準備。]
(2)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爬上了河岸,趾高氣揚地走進村裡。他發現村裡一個人也沒有,就四處張望,最後發現村民們都躲在山上,便狂叫著向山上衝去。
幻燈片出示:桓景與瘟魔搏鬥的畫面,讓學生想象瘟魔的厲害以及桓景與瘟魔搏鬥的勇敢。
(3)桓景手持寶劍從山上直衝下來,和瘟魔展開了搏鬥。瘟魔見勢不妙,轉身就逃。桓景對準他的後心“嗖”地擲出寶劍,“哧”的一聲就把他扎死了。
[抓住重點詞語理解桓景奮勇除魔,毫不畏懼的精神,再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學生對桓景為民除害的敬佩之情。]
3、教師範讀重點語句,再指名讀,分小組朗讀。
4、段小結:桓景為民除害的精神品質令人佩服。
(三)學習課文最後一部分
1、齊讀這一自然段。
2、為什麼要把九月初九這天稱為重陽節,這天大家都在做什麼?
3、出示幻燈片讓學生填空:
這一天是農曆九月初九。此後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要舉行——、——、——等活動,來紀念桓景剷除妖魔、為民除害。 ——九月初九又是重陽日,——人們就把這一天叫做“重陽節”。
4、教師簡介重陽日。
5、拓展說說重陽節的習俗。
三、 複述故事。
1、快速默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線索。
家人死於瘟疫——不怕困難拜師學藝——勤學苦練練成武藝——斬妖除魔為民除害
2、複述故事情節。
四、 總結全文
很多節日的背後都有一個生動的故事,同學們可以透過看書、上網、詢問家長等途徑瞭解這些故事,把你喜歡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四、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這篇課文。讀句子,用帶點的詞語造句。
2、把重陽節的傳說講給家長或別的小朋友聽。
附:板書設計
斬妖除魔 為民除害
桓景:不怕困難、勤學苦練、勇敢
《重陽節的傳說》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重陽節風俗的由來,感受桓景不怕艱辛拜師學藝,剷除瘟魔為民除害的精神。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3、幫助學生進行調查訪問,瞭解家鄉是怎樣過重陽節的。
二、教學重點、難點:
透過閱讀,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桓景不怕艱辛拜師學藝,剷除瘟魔為民除害的精神。
三、教學時間:兩課時
四、教學準備:課件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以前我們學習過《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古詩,現在哪位同學能背誦,並告訴大家九月九日是什麼節日?
在民間流傳著關於重陽節來歷的美麗傳說,同學們想不想了解重陽節到底是怎樣來的呢?板書:重陽節的傳說
[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出新課的學習,學生的積極性濃厚。在此基礎上學習新課,激發了學生好奇心,和主動探究的學習慾望。]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學生一讀課文(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生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把字音讀準;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把句子讀順暢。
(2)學生二讀課文(和同座合作讀),可以每人讀一節,互相指正讀錯的地方。
(3)學生三讀課文(指名讀或開火車讀),每人一個自然段,讀後請學生進行評價,指出優點和不足。
(4)學生四讀課文(默讀),想一想:課文講了哪些內容?引導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引導學生多讀課文,教師在課上給足時間,每次讀書應明確要求,注意讀的質量。]
(三)指導認字和寫字
(1)屏顯本課的生字。
(2)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識記要求認識的字。
(3)引導觀察要求寫的字。重點探討交流“妻、拜、瓶、侵、襲”這5個字的寫法。教師板書給學生看。
(4)學生練習寫5個生字、3個詞語;及時展示學生寫的字,進行評價、指點。
(四)語文實踐活動:調查訪問:家人、鄰居是怎樣過重陽節的?
(五)作業:寫生字抄詞,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
默讀課文,回憶課文講了什麼內容?
板書:拜師學藝斬妖除魔紀念桓景
(二)深入研讀
1.指讀課文第一部分,思考哪一句話概括了桓景為什麼要拜師學藝。出示:桓景病好後,一心想除掉瘟魔,讓鄉親們不再受害。
指讀、評讀:感受桓景為民除害的決心異常堅定。
2.默讀第四自然段:還能從哪裡看出桓景下定決心要為民除害?
結合學生彙報,出示重點內容。
出示:他一路走,一路打聽,翻過了一座山又一座山,趟過了一條河又一條河,磨破了一雙鞋又一雙鞋,終於見到了費長房。
從“終於”這個詞你體會到什麼?
[引導學生理解桓景拜師學藝歷盡了艱辛,可見他為民除害的決心多麼堅定。]
出示:桓景每天勤學苦練,終於練成了一身好武藝。
堅定的信念支援著他終於見到了費長房,同時支援著他每天勤學苦練,終於練成了一身好武藝。能否把桓景怎樣勤學苦練的補充具體?
[這個教學環節的目的是讀寫結合,既理解桓景不怕艱辛拜師學藝的精神,又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學習傳說故事的寫作特點,為本單元的習作打基礎。從寫作角度說,傳說故事多半是口頭流傳的,要求便於記憶,所以多用反覆、對比、重疊等修辭方法,使故事情節在反覆、對比中產生扣人心絃、發人深思的藝術魅力。學生在表達時不用告訴他們這些內容,能模仿上文去說就可以了。]
3.過渡:桓景一心為民除害,不怕艱辛拜師學藝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後來他又是怎樣剷除妖魔的,你有什麼感受呢?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4.學習第二部分:出示燈片
思考題:桓景是怎樣剷除妖魔的,你有什麼感受?
自學提示:
(1)默讀課文第二部分,思考問題。
(2)畫出讓你感動的詞句,簡單批註。
(3)有感情地朗讀。
交流彙報,理解重點:
(1)到了瘟魔出來那天,桓景分給鄉親們每人一片茱萸葉,讓大家帶在身邊,又讓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後領著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聯絡上文理解桓景按照師父的辦法去做,做好了斬妖除魔的準備。]
(2)桓景手持寶劍從山上直衝下來,和瘟魔展開了搏鬥。瘟魔見勢不妙,轉身就逃。桓景對準他的後心“嗖”地擲出寶劍,“哧”的一聲就把他扎死了。
[抓住重點詞語理解桓景奮勇除魔,毫不畏懼的精神,再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學生對桓景為民除害的敬佩之情。]
(三)總結課文
1.填空:這一天是農曆九月初九。此後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要舉行——、——、——等活動,來紀念桓景剷除妖魔、為民除害。——九月初九又是重陽日,——人們就把這一天叫做“重陽節”。
2.你喜歡桓景嗎?說說為什麼。可以用上“因為……所以……”。
3.說說家人、鄰居是怎樣過重陽節的。
(四)作業
1、把重陽節的傳說講給家長或別的小朋友聽。
2、讀句子,用帶點的詞語造句。
3、推薦閱讀《語文同步課本》中的民間故故事。
《重陽節的傳說》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重陽節的傳說》這篇課文向人們介紹了重陽節的由來;古時候在汝河邊的一個村莊裡出現了瘟魔,村莊裡流行起了瘟疫,一個叫桓景的小夥子,歷經千辛萬苦上山拜師學藝,在練就了一身武藝後,讓家鄉的人們登上高處,帶上茱萸,喝了菊花酒避瘟魔,並將瘟魔殺死了。以後大家就把這一天叫做“重陽節”。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述了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的由來,反映了我國優秀的傳統民俗文化,讚揚了桓景剷除瘟魔為民除害的精神。
課文工有九個自然段,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講古時候,汝河一帶瘟魔為害,疫病流行,死了不少人。
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江桓景除掉了瘟魔,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襲了。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講重陽節的一些習俗。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生字以及由繩子組成的新詞。
(2)理解課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
(3)練習用“終於、先……然後……、因為……所以……”造句。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說說桓景是怎樣剷除瘟魔、為民除害的。
2、過程與方法:
(1)透過拼讀、組詞、書寫等掌握本課繩子與新詞。
(2)透過多讀、有感情朗讀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
(3)透過理解課文,體會桓景為民除害的精神品質。
(4)透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本課教學,教育學生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持之以恆,遇到困難都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教育學生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課文,體會桓景為民除害的精神品質。
2、教育學生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持之以恆,遇到困難都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教育學生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重陽節風俗的由來,感受桓景不怕艱辛拜師學藝,剷除瘟魔為民除害的精神。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3、幫助學生進行調查訪問,瞭解家鄉是怎樣過重陽節的。
透過閱讀,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桓景不怕艱辛拜師學藝,剷除瘟魔為民除害的精神。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1、 以前我們學習過《清明節的由來》,誰能說說清明節的來歷?你還知道哪些節日的來歷?
2、其實,在我們國家,有很多節日都跟民間美麗的傳說有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與民間傳說有關的節日,板書課題: 29、重陽節的傳說
3、齊讀課題。學生質疑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讀通課文,教學生字:
出示自學要求:1、讀:藉助拼音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讀通課文。
2、 想: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在哪一天?課文講了什麼?說說桓景是怎樣剷除瘟模、為民除害的?
3、你讀懂了什麼?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用“--”標出。
(學生自學,小組討論。)
(三)彙報交流,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認讀生字,然後齊讀。
2、你有哪些不理解的詞語?學生提問,指名解答。
3、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4、每個自然段寫了什麼?怎樣分段?
(四)深入研讀
1.指名讀課文第一部分,思考哪一句話概括了桓景為什麼要拜師學藝。出示:桓景病好後,一心想除掉瘟魔,讓鄉親們不再受害。
指讀、評讀:感受桓景為民除害的決心異常堅定。
2.默讀第四自然段:還能從哪裡看出桓景下定決心要為民除害?
結合學生彙報,出示重點內容。
出示:他一路走,一路打聽,翻過了一座山又一座山,趟過了一條河又一條河,磨破了一雙鞋又一雙鞋,終於見到了費長房。
從“終於”這個詞你體會到什麼?
[引導學生理解桓景拜師學藝歷盡了艱辛,可見他為民除害的決心多麼堅定。]
出示:桓景每天勤學苦練,終於練成了一身好武藝。
堅定的信念支援著他終於見到了費長房,同時支援著他每天勤學苦練,終於練成了一身好武藝。能否把桓景怎樣勤學苦練的補充具體?
[這個教學環節的目的是讀寫結合,既理解桓景不怕艱辛拜師學藝的精神,又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學習傳說故事的寫作特點,為本單元的習作打基礎。從寫作角度說,傳說故事多半是口頭流傳的,要求便於記憶,所以多用反覆、對比、重疊等修辭方法,使故事情節在反覆、對比中產生扣人心絃、發人深思的藝術魅力。學生在表達時不用告訴他們這些內容,能模仿上文去說就可以了。]
3.過渡:桓景一心為民除害,不怕艱辛拜師學藝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後來他又是怎樣剷除妖魔的,你有什麼感受呢?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4.學習第二部分:出示燈片
自學提示:(1)默讀課文第二部分,思考:桓景是怎樣剷除妖魔的,你有什麼感受?
(2)畫出讓你感動的詞句,比說說你感動的原因是什麼?簡單批註。
(3)你喜歡桓景嗎?簡單說說你西畫吧桓景的理由.有感情地朗讀。
交流彙報,理解重點:
(1)到了瘟魔出來那天,桓景分給鄉親們每人一片茱萸葉,讓大家帶在身邊,又讓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後領著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聯絡上文理解桓景按照師父的辦法去做,做好了斬妖除魔的準備。]
(2)桓景手持寶劍從山上直衝下來,和瘟魔展開了搏鬥。瘟魔見勢不妙,轉身就逃。桓景對準他的後心“嗖”地擲出寶劍,“哧”的一聲就把他扎死了。
[抓住重點詞語理解桓景奮勇除魔,毫不畏懼的精神,再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學生對桓景為民除害的敬佩之情。]
(五)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填空:這一天是農曆九月初九。此後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要舉行--、--、--等活動,來紀念桓景剷除妖魔、為民除害。--九月初九又是重陽日,--人們就把這一天叫做“重陽節”。
2.你喜歡桓景嗎?說說為什麼。可以用上“因為……所以……”。讓我們懷著對桓景的敬佩與愛戴之情來讀讀課文吧!全班齊讀。
3.說說家人、鄰居是怎樣過重陽節的。
4、展示歷代詩人關於重陽節登高,引咎的詩句。
(六)作業
1、把重陽節的傳說講給家長或別的小朋友聽。全辦齊讀,要求:
2、讀句子,用帶點的詞語造句。(課後作業第3題。)
3、推薦閱讀《語文同步課本》中的民間故故事。
板書: 29 重陽節的傳說
登上高山
重陽節(桓景) 喝菊花酒 除瘟魔
帶著茱萸
拜師學藝 吃苦耐勞、勤學苦練練成武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