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1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由衷地佩服李老師的智慧與努力。這些都讓我感覺到,作為一名教師,最可寶貴的並不是他的教育技術、教學手段,而是有一個健全、發展的人格。這種人格的力量會使教師成長出一種愛和責任,正是這種愛心和責任心,才能夠在專業上不斷的促成教師的成長。在李老師的書中,我們所讀到的他關於“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信念,正是他的人格魅力在教學活動中的真實體現。在我看來,《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這本書不僅僅是李老師教育思想和教學技術的總結,更是教師個人發展與人格成長的典範。
現代社會的許多作者在著述立說中不免有些浮華,很少能看到李希貴這樣的作者寫出來的東西都源自自己的切身感受、生活點滴小事。也許正是因為此,此書的內容才顯得有血有肉,給人毫無造作之感。比如他寫道“愛書的爺爺”、“父親和母親”以及童年、青年時代的經歷都給人一種親切感!其中他總結給他的家庭環境給與他的影響總結道“美好人性的塑造,並不需要什麼高超的教育方法、融洽的氛圍、和諧的人際關係、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寬容、仁愛,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長的最適宜的環境。失去了他們任何教育都將是徒勞的”。想一想我們每個長大成才的人無不得益於良好的家庭社會氛圍的影響。這給我的啟發是在班級管理上一定要營造一個和諧、團結的班集體,這樣才能讓每個學生得到健康的發展。
李希貴老師說“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李老師做到了。“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李西貴老師的這句話更道出了我們教育的真諦。
很多來濰坊四中參觀的人,問李希貴校長四中的“真經”到底是什麼?李校長實在想不出什麼“真經”,但有一點他還是蠻有體會的,就是“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
一位同行聽了,若有所思地叫了出來:“噢,那就不簡單!”
聽完此話,我頗有同感。作為一位教師我們天天做著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事情。每天督促孩子們遵守紀律,注意安全,走路要靠右邊走……這些簡單瑣碎的小事構成了我們一天的教學生活。但是我們如果天天能夠把這些小事遊刃有餘地做好,那我們就是一位稱職的老師。
透過我們所做的這些簡單的事情,我們就發現簡單的工作中透射出的意義與不平凡。
我們讓孩子們撿起隨意丟棄的一張紙屑,看似一件小事,但是卻讓孩子拾起了一個美德,還大地一份整潔;讓我們的孩子,工工整整地寫好每一份作業,看似一件小事,卻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為自己的未來增添了一份希望;讓我們的孩子學會禮讓,看似一件小事,卻弘揚了我們的中華美德……一件件的小事,一個個顯而易見的道理,無不詮釋著這樣一個道理:把簡單事情天天做好,那就不簡單!
其實這本書給予我的感動與觸動是難以一一例舉的,我認為人在年輕的時候,特別是年輕老師真的要多看書、多讀書、多思考、多實踐。我想時間久了年輕教師自會不斷成熟起來,更快的掌握教育規律,為園所發展貢獻自己一份力量。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2
書中以平實自然的語言記錄了李老師在教學、教育和管理方面無數個真實、鮮活的案例,有成功的,有失敗的,也有充滿遺憾的,書中的好多案例似乎就是你我曾經被忽略了的、或是有所疑惑的問題,他會像朋友、老師、長輩一樣與你交談,為你解惑,自然而然的與讀者達成共鳴,非常適合一線教育工作者閱讀與參考。讀完此書,帶給我的不僅是一頓精神盛宴,更多的是對自我發展、對自已的學生觀、教育觀的.反思。
一、 反思自我發展。
自從教以來,我認真備課、上課,盡力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我覺得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也一定能做好的,但是僅此而已。在自身的專業化發展上欠缺的太多,我沒有合理的、階段性的制定自己的發展目標,導致了這幾年來我只是重複性的、毫無創造性的工作者,把“自己”忘了。“在成就學生的同時成就自我”這段文章中,李希貴老師提出了“讓每一個四中人都成為英雄”的口號,對老師提出瞭如下要求:每一學科都有1名以上市級學科帶頭人,每一學科都有3名以上年級學科帶頭人……讀到這裡,聯想到自已,我的觸動很大,我在學校領導的關心和鼓勵下,努力地學習,提高自身修養。
二、 反思我的學生觀。
李希貴老師主張平等、民主的對待學生,非常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自主學習以及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等能力的培養。他說“多一把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評價的尺子越多,好學生越多”,他把校訓“股份制”,開展了“給校訓找100條理由”的活動,給學生創造更多的“第一次”,組織了“學生十大自我鍛造工程”,為學生修建了“自修樓”……所有這一切,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讓學生在校園裡可以“自由呼吸”。長期以來,我們已經習慣了讓學生服從學校及老師的管理,學生似乎也“基本認同”了這種管理模式,素質教育的提出,教改的推行,都沒有徹底改變這種現狀,學生依然沒有成為學習和成長的主人。究其原因,我認為,我們只是停留在“喊口號”的層面,而李希貴老師早早的便行動起來了,當一個個案例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才發現,讓學生在校園裡“自由呼吸”原來並沒有想象中的那樣困難,關鍵就在於你有沒有真正的去做這件事情。我告訴自己,作為音樂教師,更要放下包袱,循著李老師探索出的這條路走下去,尊重學生自我發展的權力。
我校的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部分來自市區,他們的欣賞水平參差不齊,興趣、特長、愛好也各不相同。在常規的教學中,我往往會忽略了這種差異,選擇統一的欣賞內容,“強迫”他們接受我所傳遞的知識,只用一把“尺子”就判定誰是音樂課堂上的“好學生”,這顯然有失公平。在徵得了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後,我在欣賞內容的選擇上照顧到了更多的學生,既有教材上的規定曲目,又有與之相關的學生喜歡的流行音樂、文學(美術)作品、影視音樂等等,大大滿足了不同學生的欣賞需求。課外興趣小組和合唱社團開展的各項藝術活動,也讓更多喜愛音樂的學生有了更好的提升自身素質、展現個人才能的機會。我所要做的就是儘可能的為學生提供適合他們的發展空間,把認知、學習的權力還給學生,做他們“自由成長”的引路人。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3
開學已經三週,常規性的東西早已貫徹給學生了,平時也有檢查評比,可就是達不到預期效果。檢查衛生時,總會發現位子底下有很多紙片。怎麼辦?“重症需用猛藥”?
在週一的班會課上,我列舉了一長串學生的名單,有意識的問扔紙次數最多的朱騰,“老師天天強調,你為什麼還經常扔紙?”他臉紅紅的,半天才告訴我他不是有意的。又問了幾個同學,大家七嘴八舌的說開了,有的同學說,某某不撿拾地面(每一排都有一個學生專門負責撿拾),還有一些學生說,不知道紙是誰扔的,找不到人……
我意識到這可能是同學們的責任意識不強,好習慣還沒有真正的養成。於是我從學校資訊平臺上檢查記錄的分數全校最低談起,講到了集體榮譽,講到了好習慣的重要性。然後我的話鋒一轉,說:“有的同學不把老師說的話放在眼裡,就是因為他沒有得到懲罰。大家認為要不要懲罰?”其實我這一問也就是走過場,果然,學生順著我的意思說要懲罰。怎麼懲罰,大家意見出現了分歧,一部分同學認為應該重重的懲罰,這樣才能長記性,比如,凡是扔紙抓住以後,先寫500字檢討,在罰掃一星期的樓梯。還有一部分同學認為不要太重,完成不了,等於沒有懲罰。少數孩子沒有表態。
這裡大概就有三類學生,一類習慣很好,從不亂扔紙,一類不太好,偶爾扔紙,沒表態的學生大部分習慣不好。我雖然不贊成重罰,但想到懲罰不重學生可能就意識不到問題的嚴重性,於是我跟學生說了自己的想法,如果你不亂扔紙,你就不會得到懲罰,所以我們採用第一方案。
下完班會課,是學生掃地時間,緊接著上第四節小自習。我立刻就進行了檢查。很不幸的是抓住了兩個學生,一個是比較踏實能幹的王夢瑩,另一個是平時表現也很好的徐友虎。學生說,按我們的懲罰措施對他們倆進行懲罰。徐友虎的眼淚當時就下來了。其實那只是一丁點紙,不注意的話是不會發現的。我在心裡也替他們著急。於是我不動聲色的向全班學生求情,說以他們倆當個例子,像他們這種情況就應該懲罰,至於他們倆這一次就不懲罰了。
第二天,教室衛生髮生了可喜的變化,下課後甚至有學生拿笤帚去掃自己的責任區。
可是另一個問題來了,負責監督的衛生委員,每一天都會記錄很多“亂扔紙”的學生。看來老師的話在孩子心中佔有多麼重的有分量啊!其實,我的本意並不在懲罰誰,只想制止亂扔紙的現象,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再說這麼重的懲罰學生根本就完成不了。衛生委員怎麼就不懂我的意思呢?我很著急,給衛生委員專門開了“小會”,把我的意思再一次表白,並且告訴他們可以給學生提醒,如果提醒沒用再記不遲。
等到下個星期一又一次班會課時,兩個衛生委員已經記了20多個名單了。怎麼辦?真的要懲罰這些學生嗎?上個星期教室及衛生區衛生已經有很大的進步了,學生差不多每個課間都要撿拾,作為班主任的我全都看在眼裡,我怎麼能忍心去懲罰他們呢?!可我們已經形成了規定,不按規定辦,學生會不會認為我說話不算數,以後再說什麼事學生會不會就不信服我了呢?看來我只能用緩兵之計,我告訴同學們說,第一、二組學生的名單放在辦公室了,第三、四組等找到名單以後再一起懲罰。
當我走出教室的門,一個念頭跳了出來,懲罰不是目的,我可以撒個慌,告訴同學們第一、二兩組學生的名單丟了,這樣就都不用懲罰了。同學們還不會說我說話不算話。
第二天當我這樣告訴全班同學的時候,大家都興奮的跳了起來。我說:“大家不要高興的太早,這個星期還要檢查的。”同學們紛紛點著頭,一副準備好了的模樣,我心中竊喜,這才是我要達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