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陵散的歷史傳說
廣陵散的歷史傳說
三國魏晉時期,中原一帶有七位非常有名的讀書人,他們經常在山陽竹林聚會,因憤世嫉俗,便借酒裝狂,成天狂飲不息,醉後題詞賦詩,豪放不羈,世人稱他們為“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中有一個人名叫嵇康,字叔夜,他不但詩文出眾,而且精通音律,被譽為七賢之首。嵇康曾經寫過一篇音樂論文,在當時的音樂界引起轟動,就是有名的《聲無哀樂論》。
嵇康精通音樂,更是彈得一手好琴,彈奏起來,能使聽眾如痴如醉,有驚天地泣鬼神的魅力。嵇康知道古代有一部琴曲,叫做《廣陵散》。這部古琴曲曾是黃帝時代的作品,作者名叫伶倫,傳說曾擔任黃帝的樂官,離嵇康那時的魏晉時代已經有兩千多年了,而且民間傳說這部樂譜也早已失傳,世上無人能彈奏了。
嵇康對伶倫的《廣陵散》很是神往,只恨無緣見到這部曲譜,遺憾之際,便常常思忖,想如果把這部《廣陵散》彈奏出來,到底是什麼聲調呢?他不分晝夜,潛心於樂曲創作,想寫出一部驚世駭俗的樂曲來,但一直沒能如願。
嵇康得知百泉湖畔蘇門山有個隱士名叫孫登,孫登字公和,自號“蘇門先生”。這孫登不但熟讀《易經》,而且深諳音律,能擊石為樂。據說孫登隱居的嘯臺之前,就有一架石琴,名為“七音石”,那七音石其實是一塊巨型石片,高四尺餘,猶如仙人舒掌,玲瓏剔透,形狀奇特。孫登還喜歡仰天長嘯,其聲悠揚悅耳,如鸞鳳和鳴。嵇康仰慕孫登之名,便來到蘇門山拜訪孫登,想和他探討音律,一住就是三年。但這三年裡,嵇康幾次懇請孫登彈奏那“石琴”,但孫登只是微笑不言,問得急了,便連連搖頭,卻從不說話。
這年中秋夜,月色皎皎,天空昊昊,嵇康想起三年來從不曾聽到孫登說過一句話,奏過一支曲,心中不免煩悶,便在嘯臺亭前的古榕樹下喝酒賞月。到深夜,忽然來了興致,便命小童把絃琴搬進亭子,對著皎皎月色,彈奏起那支名曲《春江花月夜》。
忽然,醉眼矇矓的嵇康看見一個戴方巾、著長袍,身材高大的人反背雙手,踱著方步,進了亭子,走到他身邊,聽他彈奏。嵇康琴興正酣,也不去理他,待一曲彈畢,那人竟拍手讚歎道:“彈得好,彈得好!”
嵇康抬眼問道:“你是誰?”
那人笑道:“虧你嗜樂如命,竟然不認識我啊,我是黃帝的'樂官伶倫!”
嵇康聞言,慌忙起身,朝那人一揖到底:“原來是祖師爺駕臨,晚輩有禮了!”
伶倫笑道:“我看你指法自然嫻熟,聽你彈奏此曲,但覺清波盪漾,花影搖曳,好一幅春江花月夜宴圖,堪稱當代樂壇第一了!”
嵇康道:“晚輩不敢,素聞祖師當年的《廣陵散》,才是樂壇第一。祖師爺能否彈奏一曲,讓晚輩一飽耳福?”
伶倫也不推辭,欣然道:“然!”當即坐到琴前,只見他衣襟一甩,手指如飛,在琴絃上翻飛自若,一曲琴音從指間悠悠淌出,恰好似幽谷瀑布,平坦時悠悠緩流,陡削時飛流直瀉……直把個嵇康聽得呆了。
伶倫一曲彈畢,見嵇康還呆呆站著,彷彿沉浸在《廣陵散》營造的意境中,便笑問道:“此曲如何?”
嵇康佩服得五體投地,忙感激得跪拜下去:“今生能聽得《廣陵散》,一生足矣!”
伶倫哈哈大笑,聲音漸漸遠去,嵇康忙抬起頭來,已不見了伶倫的蹤影。
嵇康一個激靈,跳起身來,才知道是做了一個夢,原來是伏在絃琴上睡著了,回想夢中情景,卻又清晰異常,便想憑夢中所見,模仿著伶倫彈琴時的指法,把《廣陵散》從絃琴上彈奏出來。但卻怎麼也彈不準夢中音符,忽然,半山腰傳來一陣悅耳的樂曲,那樂聲似琴非琴。嵇康細細一聽,正是夢中那伶倫所彈奏的樂曲《廣陵散》。他急忙奔出亭子,月光下,只見孫登身端意嫻,正用一塊卵石手勢翩翩地敲擊那塊“七音石”。
嵇康不敢打擾,便靜靜地侍立一旁,聽那樂曲,迴旋婉轉,忽高忽低,忽輕忽響,低到極處之際,幾個盤旋之後,又再低沉下去,雖極低極細,每個音節仍清晰可聞。漸漸低音中偶有珠玉跳躍,清脆短促,此伏彼起,繁音漸增,先如鳴泉飛濺,繼而如群卉爭豔,花團錦簇,更夾著間關鳥語,彼鳴我和,漸漸的百鳥離去,春殘花落,但聞雨聲蕭蕭,一片淒涼肅殺之象,細雨綿綿,若有若無,終於萬籟俱寂……聽得嵇康如痴如醉。孫登敲畢最後一個音符,擲下卵石,哈哈大笑道:“嵇叔夜,我念你學樂一片痴心,今授你《廣陵散》一曲,你可記熟了?”
嵇康道:“且讓我試彈一曲!”
說罷嵇康便拾起那枚卵石,仿照孫登手法,敲擊“七音石”,那樂聲高昂激盪,意氣風發,有時幾乎中斷,有時突然又奇峰乍起,孤絕而奇異,極具有戰鬥殺伐氣氛。一曲敲畢,嵇康問道:“和先生相比,可有差異?”
孫登道:“曲子無差,音質有異!”
見嵇康不解,孫登道:“我的清悠,你的華麗!”
嵇康沉思片刻,道:“細細品味,確有這般韻味,但不知什麼原因?”
孫登道:“你如能在此處再居三十年,內中原因自明矣!”
嵇康再三詢問,孫登只是不答,問得急了,孫登竟閉目揮手道:“你既已學會《廣陵散》,可下山去了。”
嵇康無奈,只得告辭,臨別,嵇康問孫登為什麼不出去做官,而要隱居山中。
孫登又是哈哈大笑,道:“這便是我曲清悠,你曲華麗的原因了。因你未脫凡塵,還眷戀著官場富貴的緣故!”見嵇康紅了臉,孫登又笑道:“你才華出眾,可惜見識寡淺,且恕我直言,日後必遭大禍!”
嵇康聽了,心中不悅,道:“先生言過了吧!”
孫登哈哈笑道:“榮華過後是血雨,富貴側畔有腥風。切記,切記!”說罷,轉身再不理睬嵇康。
嵇康心裡思忖,人人都說七賢狂,想不到孫公和更狂,便也不以為然。辭別孫登回到山陽竹林。
從此,嵇康成了天下絕無僅有的彈奏《廣陵散》的樂手。然而沒多久,嵇康不幸被孫登言中,遭到當時司馬集團骨幹鍾會的誣陷,被司馬昭以“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輕時傲世,無益於今,有敗於俗”的罪名而下令處死。臨刑前,監斬官問他有什麼要求,嵇康便要求再彈奏一曲《廣陵散》。獄卒為他搬來一架絃琴,替他開啟鐐銬。嵇康一口喝乾一碗酒,又舒展了一下枯槁的雙手,趁著醉意,彈起了千古絕曲《廣陵散》。開指一段,樂聲淒涼,小序三段到大序五段,逐漸悲愴,從正聲十八段到亂聲十段時,先是曲水流暢但猛然遏止,待後序八段的音符一收,眨眼間刑場四周秋風蕭瑟,予人以山窮水盡之感。連使行刑監斬的官員也聽得痴迷,落下了眼淚。
嵇康彈畢曲子,一腳踢開絃琴,仰天長嘆一聲:“現在我終於參透了蘇門先生之言,原來從手指間流出的音符,竟然是心底裡發出的傾訴。悔不聽蘇門先生當日之言,只可惜,今天一曲《廣陵散》,竟成千古絕唱了!”便慷慨赴死,時年三十九歲。
根據傳說,嵇康留下的《廣陵散》曲譜,後來被晉王司馬昭作為陪葬埋到了地下,《廣陵散》從此失傳。
但每年八月中秋,夜深人靜之際,嘯臺上總能發出一陣陣樂曲聲,懂音樂的人聽得出,那深沉、婉約的樂曲,正是失傳的《廣陵散》,曲調中隱隱約約有一種痛心悔恨的韻味。大家猜想,那一定是嵇康在“七音石”上彈奏,以發洩心中的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