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歷史

貔貅的歷史傳說

關於貔貅的歷史傳說

貔貅是一種瑞獸,和龍、鳳、麒麟一樣皆不存在於現世間。在這些傳統文化中,有深受人們喜愛的能夠驅災避邪、招財納福的五瑞獸:貔貅、麒麟、獅子、龍龜、蟾蜍。而貔貅則是名列首位。

在南方,人們稱這種瑞獸為“貔貅”,而在北方則依然稱為“辟邪”,還有一種稱謂就是“天祿”。中國傳統是有舞“貔貅”的習俗,和龍、獅一樣,有將這地方的邪氣趕走,帶來歡樂及好運的作用。在上古時期曾幫助黃帝打敗蚩尤。在道教的“寶誥”文中,有一護法神為“先天豁落靈官王天君”,也就是護法王靈官,在上天除負有雷神之職,更統有百萬“貔貅神將”,負責天上的巡視工作,類似人間的糾察工作,飛騰雲霧、號令雷霆、降雨開睛、穿山破石捉妖精、收瘟攝毒伏群魔,為的就是防備妖魔、鬼怪、精魅來擾亂天庭。

在漢書“西域傳”上有一段記載:“烏戈山離國有桃拔、獅子、尿牛”。孟康注日:“桃拔,一日符拔,似鹿尾長,獨角者稱為天祿,兩角者稱為辟邪。”辟邪便是貔貅了。傳說貔貅能騰雲駕霧,號令雷霆,降雨開晴。有辟邪擋煞,鎮宅之威力。貔貅的大嘴貌似金蟾,披鱗甲,形如麒麟。貔貅的主食是金銀珠寶,自然渾身寶氣,跟也是招財的三腳蟾蜍比起來稱頭多了,因此深得玉皇大帝與龍王的寵愛,不過,吃多了總會拉肚子,所以有一天可能因為忍不住而隨地便溺,惹玉皇大帝生氣了,一巴掌打下去,結果打到屁股,屁屁封了起來,從此,金銀珠寶只能進不能出,有嘴無屁股,吞萬物而不瀉。可招八方財,可聚寶,只進不出,神通特異。所以貔貅是能納食四方之財,肚子是個聚財囊,同時也能夠以財催運官氣。

關於貔貅還有一個來歷:當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紂時,一次行軍途中偶一隻貔貅,但當時卻無人認識,姜子牙覺得它長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設法將它收服並當做自己的坐騎。帶著它打仗屢戰屢勝。周武王見貔貅如此驍勇神奇,就給他封了一個官,官號為“雲”。當時姜子牙發現貔貅每天食量驚人,卻從不大小便。而它唯一的排洩物,就是從其全身的毛皮裡分泌出一點點奇香無比的汗液,四面八方的動物聞到這種奇香後無不爭先恐後,不由自主跑來爭食,結果反被貔貅吃掉。另據大熊貓專家張和民教授稱在古籍中,大熊貓被稱為稱為貔貅。《史記.五帝本紀》中,敘述了中國“五帝”之首的黃帝,他的國號為“有熊氏”,不僅尊重熊這種野生動物,而且能將熊(黑熊)、羆(棕熊)、貔貅(大熊貓)等野生動物明確區分開來。貔貅天生喜歡水,以及金銀珠寶,以前的皇帝就充分利用貔貅這個特長。將他的形象放在軍旗之上,希望自己的軍隊在打仗的時候,象貔貅一樣勇猛無比,另外也希望貔貅能夠幫助自己搶來更多的金銀財寶。所以過去的軍隊也叫做貔貅之師。由於貔貅有招財聚寶的才能。所以各朝代的皇帝將貔貅定為御用的物品,如果發現有人私藏貔貅將會被認為有劫財竊寶之意,論罪當斬。但仍有一些王朝的官宦地方富豪為了自己能夠達到終身榮華富貴,便經常有私藏貔貅的現象發生,特別是到了清朝乾隆年間,和坤在自己家中私藏御製貔貅使得自己達到無比的富有。貔貅在民間直到現在都被廣泛流傳。

在元朝時候。蒙古人就非常崇拜貔貅,而且在打仗的時候,每一個士兵都要配帶貔貅,當蒙古人得到天下以後,為了使天下安定,風調雨順,也出於對水的追求(北方缺水)故在修建鴻源觀的時候,就將貔貅放在了水神的跨下,成為了水神的坐騎,所以有這樣一句話叫:“貔貅到,水神到。水神一到,錢來到”。到了明朝以後,為了鎮壓元朝的風水,於是在元朝的宮殿上建立了景山也叫鎮山。但是中軸線沒有變,鐘鼓樓,鴻源觀都沒有變。貔貅的這種文化傳統也已經深入民間,被老百姓接受。到了清朝的時候,貔貅又一次回到了軍隊當中,這就是在出徵打仗的進候,所舉的貔貅旗,而且在出徵以前一定要先到鴻源觀進香,以求平安歸來,財源廣進,之後出德勝門去打仗。這種方式叫做出“德勝進安定,錢銀歸滿倉”。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將貔貅用在生意上的人越來越多,因為貔貅能夠打擊商業上的對手。尤其是放在財位上,更可以旺財,特別是偏門的'生意及有外財的人,或者想有外財的人。“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所以求財的人,如果配帶貔貅或家中擺放貔貅,可以達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貔貅的威猛和它只吃不拉、只進不出的特點,千百年來被皇室當作驅邪聚財的神獸而加以供奉。在民間,古往今來,海內海外的華人喜歡將它擺放在家宅門口、公司、商場的收銀臺,用以招財納福,鎮宅化煞,改善風水。

現今在大陸,貔貅已被江蘇省南京市指定為其城市的標誌;在香港著名的敦煌集團在其屬下所有營業廳的收銀臺都擺放著一對玉貔貅;甚至,全世界赫赫有名的四大賭場:美國拉斯維加斯,韓國華克山莊,馬來西亞雲頂;澳門葡京,都有貔貅的身姿。其中華人經營的雲頂級葡京的大門口,都擺放著一對巨大的用漢白玉雕琢的威風凜凜的貔貅!而我們身上佩帶貔貅,不僅能避邪保平安,而且在財氣上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