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陶夫對紫砂藝術的看法
作品要體現民族文化精神
“壺只是一個傳遞人物思想的物質載體,重要的是透過這個載體向社會、向人類傳遞要表達的民族文化精神,以及在文化傳承下當代人的生活追求。”6月29日,著名的紫砂大師石曉良在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紫砂業的蓬勃發展是靠許多代的紫砂人的共同努力而創造的,而繼承和維護紫砂藝術的發展史我們現代紫砂人共同的責任,我們用心去完成每一件作品。
石曉良是紫砂世家,他的愛人和兒子均是“紫砂名人”。他告訴記者,紫砂壺藝存在於技術和藝術之間,雖兩者含意不同,但必須融為一體,不可分割。技術是藝術的基礎,藝術是作品的`精神所在;技術是製作水平的高低,沒有精湛的技藝水平和高明的製作手法,就不會有很強的表現力。作品若做得粗糙劣質,再好的構思也表現不出來。如果一位制壺者,只有製作水平,而缺乏藝術修養,那所制的作品,只會徒具表面的光挺和一般的精確,而徒具表面的作品,只能流露出空乏或枯燥之感,不能成為高品位的藝術品。
紫砂壺造型藝術以完善的功能美和主體造型的視覺美而深受人們喜愛,其關鍵就在於中國文化審美特質的不變,和紫砂壺結構本身主體與附件配置的多變。因此,完善的藝術修養,加上合理的結構配置,就誕生了完美無缺的紫砂壺造型藝術,使其百看而不厭。
收藏是一種生命的投資
“收藏是一種生命的投資,而不只是金錢的投資。收藏需要你投入的是真才實學和物我感情,而不是投機取巧,利慾薰心。”石曉良告誡紫砂收藏者和愛好者——藏壺玩壺,玩的是一種心態,一種心境。收藏的基礎首先是實用,其次才是從把玩中尋找快樂。
關於紫砂的收藏,石曉良認為是一門大學問。它指出,紫砂的收藏需要用自身的人力、物力、財力和鑑賞力等去評判和審讀一件藏品的價值,你會發現,這件藏品所有的價值都與人際有關,與當下的社會狀態有關。收藏的價值遠不在於藏品本身,而是每件藏品所富含的故事,有知識、情感和你的執著……如果你收藏了一件好的作品,就能伴隨你的一生,在你生命中注入許多文化的滋養和生活的力量,所以好的藝術品對你的一生肯定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針對紫砂行業的造假行為,石曉良認為製假行為和買假行為是一種現象,愛好者在收藏藝術品當中,因為自己的審美眼光和審美興趣不同,所以收藏的層次也不一樣。每個收藏愛好者在收藏當中難免會收藏到假冒品,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但真正的藝術,首先要講究真,不管是說真話還是做真事,藝術家要有真性情。有了真,才能有善。真善美是文化最根本的叄個元素。在善的基礎上,才能產生美。這是一個國人對本民族文化缺失信心相對嚴重的時代,此時,只有將誠信、博愛等民族文化精髓融入到市場經濟中去,才能更好地發揮其民族智慧,而不是道聽途說、貼上複製那些不適宜民族強盛的旁門左道、歪門邪理,就可以振興民族及其發展經濟的。
關於自己,石曉良說:“我是一個喜歡追夢的人,在夢想面前總會風雨無阻,畢竟夢想與現實間有很多坎坷,好在一些關鍵時刻我能得天道、借人助,可以左右逢緣;我是一隻飢渴的荒野駱駝,在白天與黑夜之間,在綠洲與沙丘之間,在高山與平地之間,在陽光與風雨之間,尋找自我!”
石曉良:筆名笑陽,藝名一壺道人,號民間陶夫。1963年生於陶都宜興,1985年畢業於長沙炮兵學院。2001年軍轉自主創業,2004年創辦江南文化藝術沙龍八面來風堂,從事文人書畫和文人紫砂研究,傾心編撰《宜興陶與文人畫》系列叢書。承襲曼生文脈,首開“壺畫禪語”探索,並開始涉足紫砂創意設計。所創紫砂作品立足傳統,重視泥質,強調紫砂獨特的文化韻味,形成自己獨有的藝術價值,為藏友所愛。現為中國散文詩學會會員,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民間美術觀察員,八面來風堂堂主,紫砂書畫網藝術總監,多所大學兼職教授、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文藝家聯合會主管《神州》雜誌“文人陶瓷”專欄主編,江蘇宜興·浙江龍泉“兩地窯”總窯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