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文化

不吸菸最終成為一種文化

不吸菸最終成為一種文化

5月31日,第二十九個世界無煙日到來。長久以來糾結中國社會的控煙討論,又將攪動輿論場。

從簽署加入WHO《菸草控制框架公約》,到《公共場所控煙條例》徵求意見稿出臺;從新菸草消費稅的實施,到北京最嚴控煙令的面世;從影視劇菸草鏡頭監控到領導幹部帶頭在公共場所禁菸近20年來,擁有3億多龐大吸菸人口的社會幾乎是在立體化地推動控煙程序,綜合運用了立法、行政、經濟槓桿、輿論引導等多種方式,一路閃轉騰挪、踉蹌前行。

正如媒體上持續討論的一樣,各種禁菸手段都遭遇了一些困難。立法在公共場所控煙,一般會遇到監督難落地、執法難覆蓋的問題;調漲菸草稅價,因幅度過小對菸草消費行為的影響十分有限;領導幹部帶頭禁菸,引起了如何監督的輿論困惑;控制吸菸協會給菸草鏡頭過多的影視劇頒發髒菸灰缸獎,以示警示,卻有評論批評其或逼出藝術虛假。此外,圍繞控煙,各個利益群體之間的博弈也依然激烈,菸草企業在增加警示包裝上的不情不願,吸菸群體與控煙專家在公共場所應否設定吸菸區的`博弈,都讓很多人對無煙社會的實現抱有焦慮。

控煙確實沒有畢其功於一役,但不得不說,這些手段還是提升了整個社會觀念的水位,讓控煙是正義的無煙是正常的成為一種常識和共識。從前,菸酒待客是一種民俗和人情,酒吧、飯店等公共場所被認為是吸菸的娛樂場所,吞雲吐霧和互敬香菸被看作正常的社交禮儀;現在,正規的社交場合已經很少看見敬菸的場景,不在不吸菸者、尤其是不在老幼面前吸菸逐漸成為禮貌,甚至,是否遵守公共場所的吸菸規定,也潛在地成為了判斷一個人素質的標準。

兩個的調查資料可以在宏觀層面支援這種日常觀感。一是,去年無煙日央視旗下中國城市居民調查公佈的資料顯示,過去10年間,我國的吸菸率下降了7個百分點。二是,日前北京市疾控中心和中國控煙協會青少年控煙委員會聯合釋出報告稱,近10年來北京市中小學生嘗試吸菸率、現在吸菸率均呈下降趨勢。可以看到,多樣的控煙措施經過持久發力,已開始深度雕刻社會。

規則產生文化,而文化一旦成形,就有著更持久和綿密的影響力,抵達單純禁與控不能抵達的地方。中國控煙還有漫漫長路,但以往的控煙舉措,不只完成了菸草社會危害的普及,也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公共關係中的群己界線、人我關係,確立了新的社交禮儀。這肯定會反過來推進控煙程序,讓不吸菸最終成為一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