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節儉成為一種文化自覺講話稿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讓節儉成為一種文化自覺。
節儉是一種美德,是一種智慧,是一種責任、一種品質,更是一種人生態度。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出現了一種奢侈浪費的不良行為,對於身邊的事物不懂得珍惜和節儉。就拿同學們來說吧,食堂裡、教室前,一些同學將只吃了幾口的.飯菜倒進了泔腳桶,從沒想過一些偏遠山區的孩子因為貧窮吃不飽飯,上不起學。而在法國這樣一個發達國家,人們就餐時,幾乎不會有剩飯剩菜的現象出現,難道是他們的飯菜比我們好吃嗎?不,想吃美食,那就只有中國。法國人知道,節儉是一種傳統的美德,他們鄙視那些為講排場而浪費行為,因為節儉已經成為他們的一種文化自覺。
近日,隨著全國主流媒體對“舌尖上的浪費”大加撻伐,一項倡導將盤中餐吃光、喝淨、帶走的“光碟行動”正在全國興起,並得到社會各界的熱烈響應。為了讓我們養成健康文明、綠色低碳的生活習慣,讓節儉成為一種文化自覺,我們特向全體師生髮出倡議:
從點滴做起,從用餐開始,將光碟的口號變為光碟行動,將行動化為習慣。在校、在家用餐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挑食、不偏食,吃飽吃好,儘量不倒剩飯剩菜。外出吃飯點菜時,不比闊氣,不講排場,確有剩菜,儘量打包。
同學們不但要爭當勤儉節約的行動表率,更要做“光碟行動”的宣傳使者,積極倡導節約文化,廣泛宣傳節約理念,從自己的家庭做起,發動和監督自己的家人、親朋好友都參加到“光碟行動”中來,都來做一名“節約達人”。從學校到家庭再到社會,透過小手牽大手,使同學們的節約習慣能延伸到校園外,讓更多家長向浪費說不。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背誦唐代詩人李紳的《憫農》(學生誦讀)。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詩人用這兩句來提醒我們每一個人要體恤農民生產糧食的艱辛,不要浪費農民用汗水換來的糧食。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生活習慣開始,爭做節儉生活的踐行者、推廣者和監督者,共同為建設文明和諧、低碳環保的社會環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讓節儉成為一種文化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