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是一種文化的體現
我有幸應大阪府立看護大學末原教授的邀請,東渡日本研修。在東道主的精心安排下,我們比較全面地看到了日本各層次具代表性的產科病院。並與日本產科界的同道和專家們,就產科領域各方面的問題進行了廣泛探討。耳聞目睹日本醫務人員精湛的醫療護理水平,責任感強烈的高尚醫德修養,“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以及日本女性理智的生育觀念,真是感慨萬千。
“分娩是自然的、正常的,因此分娩應該遵循自然規律,順其自然。”這一理念在日本深入人心。不管是醫務人員,還是普通百姓,大家都是這麼認為的,同時也是這麼做的。
在待產和分娩的過程中,日本的醫生和助產士不會給予產婦任何不合理的干預,不用藥物引產和催產,不做藥物鎮痛分娩,甚至產後不用宮縮劑。醫生和助產士始終給予產婦的是鼓勵,憑藉產婦天然的內在的潛力來克服產程中的困難,達到順利分娩的目的。
在集待產、分娩和產後2小時恢復功能為一體的LDR產房的床頭櫃上,都有一張寫著“加油”的小卡片,產程中醫院還送給產婦一頓“加油餐”。助產士陪伴在產婦身邊,不是忙著肛查和滴催產素,而是與產婦交流,指導產婦如何運用腹壓、減輕疼痛,為產婦做諸如足浴、足底按摩、腰背部按摩等各種理療,還有芳香療法,讓產婦鎮靜放鬆、促進陣痛和產程進展。沒有醫務人員因怕負責任或怕延長時間而趕快人為地干預,趕快剖宮產而結束分娩。
從產婦方面看,日本婦女是很能吃苦耐勞的,儘管現在的青年人比起以前來稍遜些,但是在生育觀念上與我國青年有著很大差別。日本女性普遍認為:“生育是女性的天職,作為女性不能用自身的力量把孩子生下來,是很沒有面子的事情”。
在小阪產院目睹一位產婦胎膜早破已是第3天了,當院長與她討論分娩方式時,她考慮再三還是想用自己的力量生孩子,後來因助產士在兩天裡給她採取了多種物理、心理的輔助措施均無效,到第5天才不得不施行剖宮產生下孩子。
日本婦女奉行“生一個小的,養一個大的”的觀念。日本人認為過大的胎兒會對母親造成傷害,對嬰兒也並不是利多弊少,優生是對母嬰雙方而言的。因此,對控制胎兒體重相當重視,是圍產保健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在產科門診,醫生、助產士和營養師都會給孕婦合理的食譜,告之控制胎兒體重的重要性,而孕婦也會很努力地去做到,甚至有的孕婦餓得肚子咕咕叫,也不敢多吃東西。所以一般情況下胎兒體重都能控制在3500克以下,很少有超過的。
而“小”的嬰兒出生後,都要接受體格發育、智力、社會適應能力的全面培養。日本清淡的飲食,豐富的海產品,加上科學的餵養方法,為孩子的體格發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重視對孩子的素質教育又是日本的一大特色。當孩子摔倒在地下,大人總是鼓勵孩子自己爬起來;大冷天讓孩子穿著短袖衫短褲在戶外活動;學校都有挫折教育,培養孩子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品格和團隊精神。
在人們的印象當中,婦女生孩子是非常痛苦的事情,因此往往孕婦及家屬在整個孕期反覆考慮著“是自己生呢?還是爽氣一點剖宮產?”而現在能夠堅持並鼓勵孕婦自己生的父母長輩也越來越少,反而多數幫著四處託人預約剖宮產。令我們印象深刻的是,在日本的產科醫院裡,哪怕是產房裡,根本聽不到孕婦大聲哭喊,只有個別產婦極其忍耐下的低聲哼哼;也沒有助產士不耐煩的責怪和訓斥,有的只是鼓勵加油的低聲細語。
相形之下,我們醫院的產房裡會不時傳出產婦的大哭小叫,令等候在外的家屬心急如焚。其實有過待產、分娩經歷的女性朋友們都有同樣的感覺:其實陣痛只是哭叫的一個原因,不加遮掩的身體,身邊沒有親人的慰藉,身邊忙碌的助產士無暇顧及,這些令產婦孤苦而恐懼。特別是現在的產婦大多是家裡備受關注的獨生子女,在生育這個關鍵時刻卻暫時失卻了父母家人的疼愛和憐惜,更使她們有如墮深淵的感覺。
而產婦這些情感和心理上的需求,在日本的產科醫院得到了無微不至的滿足。
在LDR產房,產程中需要的各種儀器都隱蔽在房間的櫥櫃等傢俱中,使用時才顯山露水,消除了產婦的恐懼感;整個房間的燈光很暗,如要開燈,必須徵求產婦意見。有的醫院在LDR產房的房頂設計有各種不同的燈光、播放各種不同的音樂來調節產婦的情緒,液晶顯示屏讓產婦瞭解產程中的一切情況;產婦分娩時,有2名助產士、1名醫生和1名家屬在產房:一名助產士負責接產,一名助產士始終陪伴在產婦身邊進行宣教、指導、鼓勵、心理放鬆,家屬除分娩後縫合產道傷口暫時離開外,全程陪伴產婦左右。相似的導樂分娩近年在我國的許多醫院已有實施,但對產婦的數量和服務的需求還遠遠不夠。
在日本大大小小的產科醫院,可以看到很多想得非常周到、設計非常合理的小用具,形如兒童木馬狀的待產婦搖椅,可以在休息的同時緩解產婦的'疼痛和焦慮;O型鏤空皮墊的產後坐椅,使產婦會陰傷口不會因為接觸椅面而疼痛;U型的餵奶墊圈不僅有助於初為人母的產婦以正確的姿勢哺乳,還可消除乳母環抱嬰兒的手臂痠痛和不適。產婦及家屬的感覺因此甜蜜而溫馨。
科學的生育理念的形成,需要醫務界的正確導向和全社會的響應。在日本許多優秀的產科醫務人員把支援、促進自然分娩作為自己對社會的責任,時時刻刻不放過動員的機會。有的醫院產科專家不僅在日本國內力推自然分娩,還到曾經全世界剖宮產率最高的巴西進行促進自然分娩的演講,且引起轟動效應。
正因為醫務界的努力倡導,和國民自然分娩理念的形成,日本的剖宮產率遠遠低於我國目前部分城市醫院高達60%以上的狀況;全日本的平均剖宮產率是15%;大阪府立母子醫療保健中心收住的都是有合併症的待產婦,但剖宮產率也不超過30%;具有代表性的小阪產病院,年分娩量2100多人次,其剖宮產率是12%;還有許多私人小產院根本就沒有剖宮產,但是助產技術和服務水平卻相當高。
有人可能認為經產婦多,所以剖宮產率低,其實不然,因為據統計,目前日本平均每個家庭也只有1.3個~1.5個孩子,而且有獨生子女,甚至有不要孩子的家庭。
應該肯定日本的低剖宮產率主要是由日本人的生育理念形成的。聯絡到目前我國居高不下的剖宮產率,頗令人深思:同是亞裔黃種人群,為什麼別人能那麼有效地堅持自然分娩,而我們沒有能堅持。同是醫務工作者,別人都把促進自然分娩視為己任,而我們這樣做了嗎?同是女性,為什麼日本婦女能把生孩子看作是女性價值的體現,而我們因為怕痛、怕等待而急於要求剖宮產?過高的剖宮產率帶來的危害也許在今天不是很明顯,但時間會有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