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材

小學數學教材《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評課稿

小學數學教材《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評課稿

張老師執教的《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91—93頁例1和例2。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整十數筆算的基礎上進行的。掌握這部分口算,不僅在實際中有用,而且是以後學習筆算多位數加減的基礎,為了使計算教學不再枯燥、抽象,張老師以學生乘船去鳥島看鳥為主線,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發現數學問題並解決問題。在教學中,讓學生經歷“面對新的需要解決問題——在討論中探求解決的方法——廣泛交流——發現並體會計算方法——嘗試應用”這樣一個過程,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感受知識體系的構建。

1、聯絡學生生活實際創設情境,為新知識的學習提供豐富的背景,讓學生在生動豐富的背景中學習數學,感受數學與現實的聯絡,體現學習數學的價值。課始,張老師利用學案,引出課本主題圖,創設情境“去鳥島”,讓學生透過觀察主題圖,主動地收集資料,選擇資訊,處理資訊,從而自然有效地把“哪兩個班可以合坐一條船”這一生活中的乘船方案問題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獨立思考,大膽猜測。

2、創設教學所要的“問題串”展開教學。“先估計一下,一艘船能坐得下嗎?”“至少要準備幾艘船?”“哪兩個班級可以乘一條船,你可以設計幾種不同的乘船方案?”引導學生設計乘船方案,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逐步養成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的習慣,也可以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事物的能力。在這一環節中,也就有效進行了例1的教學,避免口算教學給人以枯燥、單調的感覺。對於例2的教學則從例1中過度引出:“你有什麼辦法可以使不行的方案轉變成可以?”學生自然想到了船上若有多餘68人的人數可以到另一艘船或不滿68人的再繼續上來幾人,“那還能上來幾人呢?”從而展開對例2的研究探索,前後連貫,條理清楚。

3、重視學生的演算法多樣化和演算法最佳化。在課堂中,張老師那親切的引導:“你是怎麼算的?”“你能說得明白點嗎?”“誰能用先算……再算……最後算……完整地表達出來?”“誰還有不同的口算方法?”“比一比,看誰說得更明白!”……讓我親眼目睹了學生思維碰撞迸發的火花,“我是先算十位上的20加30等於50,再算各位上的3加1等於4,最後算50加4等於54。”“我是先把31估成30,23加30等於53,再算53加剩餘的1等於54。”……正是張老師那一句句親切的話語,給學生提夠了充分的思考時間和寬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積極參與,在共同經歷了探索不同解決解法、交流計算方法的相互碰撞中,獲得數學活動成功的體驗,得到情感滿足,建立了學習自信心。

口算教學不是為了讓學生學會簡單的幾道數學題,重要的是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本節課的難點在於口算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在教學中,張老師充分利用板書,讓學生自己主動去觀察、探討,“比較兩道算式有什麼不同?你想對它們說什麼?”“進位時,我們該怎麼辦?”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表自己的不同想法,同時在表達討論交流中促進數學思維活動,從而使學生體驗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喜悅。

當然本節課的還有一個亮點就是練習的設計:摘蘋果。調動了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