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橘子的教學設計3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分橘子的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分橘子的教學設計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認識火字旁,讀準多音字“少”;讀寫“惹人愛”等四個詞語。
2、會寫“誰什麼時候,在哪裡讀書”的句子,會抄寫句子,會說樹上的橘子怎麼“惹人愛”。
3、懂得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要,願意跟同學分享快樂。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讀寫“惹人愛”等4個詞語。
2、知道朱老師為什麼說少奇是個好孩子。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齊讀課題,學習生字“分”。
2、讀了課題後,你想知道什麼?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自學課文,要求:
(1)學生輕聲自由讀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提出不懂地詞語。
(2)帶著剛才同學提出的問題,邊讀邊想;
(3)教師巡迴指導,瞭解讀的情況,解答個別學生的提問。
2、檢查自學。
(1)課文講了誰分橘子?分給誰?
(2)教師出示卡片,讀讀詞語,說說帶點詞語的意思。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達到讀正確,讀通順,讀熟課文。
3、讀熟課文,再質疑。
學生再讀課文,圍繞課文提出難以理解的問題(對學生提出的疑問,能當場解決的,讓學生自學解決,跟理解課文內容有關的,細讀課文時解決。)
三、寫字指導。
1、藉助生字卡片,鞏固讀音。
2、學生細看田字格中的生字,自己提出書寫有困難的字。
3、教師重點指導“讀、燈、惹”其餘生字,指導學生自己看田字格,照樣子學寫。(完成課堂作業第1題)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卡片抽讀生字詞,並用“燈、屋”口頭擴詞。
2、學生做課後練習2。
二、細讀課文。
(一)學習課文1、4自然段。
1、自由輕聲讀第1自然段,讀後做練習。
(1)少奇在哪裡讀書?
(2)少奇什麼時候,在哪裡讀書?
2、朱老師是怎麼誇少奇的,齊讀第4自然段。
(1)朱老師為什麼說少奇真是個好孩子?少奇好在哪裡呢?請同學們讀讀2、3兩個自然段,劃出有關詞句。
(二)學習2、3兩個自然段。
1、交流、討論同學們劃出的詞句。體會少奇小時候的好品質。
(1)出示句子:少奇從來沒有摘過一個橘子。
a“從來”可以換成哪些詞?
b是橘子長得不可愛嗎?(引導學生讀第2句話,讀後口頭填空課後第3題)
出示投影變換句式練習:秋天,橘子真惹人愛。
c是他不愛吃橘子嗎?
d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少奇是個怎樣的孩子?(少奇是一個懂規矩,守紀律,不隨便拿別人東西的好孩子。)
(2)出示句子:朱老師獎給少奇三個大橘子,他沒有自己一個人吃。
a少奇是怎樣把橘子分給同學吃的?
b三個大橘子,朱老師是獎給少奇一個人的,結果他自己吃了多少?
c少奇是一個怎麼樣的孩子?(少奇是一個愛同學,有快樂願意和別人分享的好孩子。)
2、有感情地朗讀第2、3段。
三、總結全文。
1、朱老師為什麼稱讚少奇“真是個好孩子”呢?(可以用老師給的句式說,也可以自己用不同的句式說。)
2、出示句式:朱老師高興地說:“少奇(),真是個好孩子。”
四、作業
課堂作業3、5兩題。
第三課時
一、複習檢查
1、乍拼音寫詞語。
2、朗讀課後練習5。
二、朗讀課文,講故事。
1、自由讀。
2、指名讀(評議)
3、分組比賽讀。
4、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各自準備,指名講,同桌互講)
三、總結、交流感受。
師:小朋友,我們學了這篇課文以後,知道了少奇從小就懂得守紀律,關心同學,有快樂和別人分享(出示少奇畫像)此時此刻,你們想對少奇爺爺說些什麼呢?
四、作業。
完成課堂作業第2、4、6題。
附板書:
分橘子
少奇真是個好孩子
從來沒有分給同學
懂規矩,不隨便愛同學,有快樂
拿別人的東西方與別人同享
分橘子的教學設計篇2
本節著重探究透過動手操作,使學生髮現生活中有很多物品經過平均分後還會有剩餘的現象,體會學習有餘數除法的必要性,瞭解有餘數除法豎式每步的含義;透過自主探索,發現餘數和除數之間的關係,進一步理解餘數的含義。下面談談我對這節課的總結:
(一)在操作活動中抽象出有餘數的除法
在第一次“每盤放4個”的分蘋果活動的基礎上,我組織了第二次活動“每盤放5個”,透過學生自己的操作活動,感知、加深體會有餘數除法,發現可以放2盤,還餘下4個,而這4個不能再繼續往下分,不然每盤就放得不一樣多了;讓學生體會到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後有餘數的情況,認識有餘數除法。
(二)在探究中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不斷髮現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
學生透過實際操作、觀察比較,對餘數和除數的關係有了明確的認識,這個“餘數為什麼要比除數小”的探索過程,其實也是培養質疑、批判和創新精神,學會學習、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在練習中,教材還安排了分數目比較大的物品,引導學生經歷試商的過程,積累試商的經驗。
同時,在本節教學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①把能夠整除和有餘數除法的豎式計算的內容都在一課時內教學稍顯緊張,有一部分學生接受起來存在一定困難,所以我認為這一課的教學分成兩課時更為妥當。
②在作業的反饋中,部分學生犯了相同的錯誤,就是把除法豎式的餘數填成了算式中的商。可見孩子們把除法豎式跟加減乘法的豎式格式混淆了,還分得不夠清楚。需要老師在作業講評課進行加強指導。
③個別學生對於豎式的書寫還是不夠規範,需要老師更加嚴格要求,規範“分草莓----有餘數的除法教學反思”這部分教學內容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充套件,二年級學習的表內除法主要是研究“正好分完”的情況,而這部分學習內容主要是研究“分後還有剩餘”的情況,兩部分內容相互聯絡,具有互補性,前者是後者的基礎,後者是前者的延伸。這部分內容也是今後繼續學習除法的基礎。以下是我一節課後的教學反思:
第一、能打破原有教學方式,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老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對話關係,真正把主體地位還給學生。在學生解決問題時,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趣味中學習,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第二、課堂上我儘可能的把更多的時間歸還給學生,提出問題,拋磚引玉,引導學生去思考和探索,並給予適時點撥,協助學生歸納總結。有助於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也有不足之處:
第一、在列除法豎式環節,由自己板演,缺少探索,應讓學生嘗試板演,共同探討。對於豎式的認識,過分注重名稱的認識,忽略了重難點的突破,特別是商和餘數的寫法,在學生的作業反映中出錯較多。
第二、沒有及時反饋學生的錯誤。對於練習過分重視講解過程,而忽略了學生的常見錯誤,應把學生練習錯誤處置於投影,請全體學生一起糾正,避免學生在以後犯同樣錯誤,實現書寫與答案准確性。
總之,自己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還存在許多不足:數學語言要精煉,學生的自主性探究還不充分。希望自己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能好好專研教材,找準每節課的目標與重難點,理清思路,在教學中加以達成與突破。
分橘子的教學設計篇3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分橘子等實際操作,初步體會有餘數除法f與生活密切聯絡。
2.透過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學會有餘數除法的書寫格式,體會餘數一定比除數少。
3.在操作、探索、發現中,使學生獲得知識與方法。
養成教育訓練點:
培養孩子們動手操作、發現問題的能力。
在操作、探索、發現中,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學重點:
使學生體驗除法的意義及除法豎式的計算過程。
教學難點:
透過分橘子的實際操作,總結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體會餘數要比除數小。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複習除法豎式。
2.星星幼兒園又到分水果的時間了,猜一猜這回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什麼水果?看來大家想吃的水果特別多。不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的是——橘子。誰來數一數這裡有多少個橘子?
你們來幫幼兒園的老師算一算,如果每4個放一盤,14個可以放幾盤?出示1。
二、新課探索
(一)分橘子
1.想一想、算一算。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入手,獨立思考解決。
每盤放4個橘子,14個可以放幾盤,你會算嗎?
讓學生動手分一分,感受可以放幾盤,還剩幾個。2.算一算、議一議。
由具體到抽象,幫助學生掌握豎式計算的方法。
14÷4=?可以列豎式計算,試著算一算。
給同桌講一講豎式中每一步所表達的含義。
先寫“÷”,表示除號,把要分的14個蘋果,也就是被除數寫在“÷”的左面。把每盤的蘋果數4,也就是除數寫在“÷”的右邊。
透過動手實際操作,理解有餘數除法。
一商:14除以4,商是幾,寫在哪?根據乘法口訣求商,商是3,相同數位對齊,即商與被除數14的個位對齊。
二乘:商與除數相乘的積是分走的橘子個數,3×4=12,把12寫在被除數14的下面,相同數位對齊。
三減:每盤放4個,放3盤正好分走12個,從總數14裡減去分走的12,14—12=2,看豎式說一說每部分表示什麼?
寫完豎式再填橫式,在等號後面寫商,為把商和餘數區分開,在商的後面寫6個點,再寫餘數,在豎式下面寫答。
(1)交待寫法,指名餘數及單位名稱的寫法。
20÷6=3(盤)……2(個)
(2)你能試著算一算,你的計算結果對嗎?
(3)完成試一試(2)。
比較兩道題的餘數和除數,你發現了什麼?
餘數都比除數小。
被除數相同,除數不同,商不同。
三、鞏固練習
1.透過練習,你發現什麼?(餘數都比除數小)
2.思考
餘數怎麼都比除數小?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你學習到了什麼?
教學反思:
本節課重點是有餘數除法,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有餘數除法,讓學生親自動手分一分,還餘下2個,這2個不能再繼續往下分了,不然每盤就放得不一樣多了。體會到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後有餘數的情況,認識有餘數除法,體驗到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讓學生自己去研究除法豎式的含義,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