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設計

交際中的語言運用教學設計

交際中的語言運用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交際中的語言運用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交際中的語言運用教學設計篇1

知識與技能

1、指導學生透過閱讀、練習等不同途徑掌握稱謂語、禁忌語、委婉語等交際語言。

2、指導學生根據具體的語境條件運用不同的交際語言,達到交際目的。

過程與方法

1、透過故事或習題分析,掌握有關交際語言的一些知識;。

2、講練結合,有所積累。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點燃學生繼承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情,以得體的交際語言營造良好的人際環境。

教學重點

根據交際中運用語言的要求,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語境條件恰當地表情達意。

教學難點

透過課內探索延伸至課外,積累關於交際中的語言運用的一些知識。

教學方法

合作交流法  自主探索法  練習法

學生活動

1、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和蒐集活動,積累一些交際語言,為課堂活動做準備。

2、課堂透過由易到難的練習使學生能夠恰當運用交際語言。

主要教學流程

一、匯入

利用一封語言表達有毛病的請柬引入本節課要探究的內容。

王孝椿準備在飯店為爸爸過七十歲生日,想請爸爸的老戰友劉妙山夫婦來一起吃飯,為此寫了一份請柬,請將不得體的地方改正過來。

老叔:

定於6月16日中午十二點在陽光飯店,我為我老爸開一個生日派對,你們榮幸被邀參加,務必前來,ok!

椿

6月8日

二、具體研討

(一)注意稱謂語的使用。

1、以故事說明不掌握稱謂語常識會鬧笑話。

2、學生合作交流,派代表到黑板前寫出已經知道的一些稱謂語。

3、師生共同學習歸納,增加積累。

(1)“家大舍小令外人”

A.對人稱自己的長輩和年長的平輩時冠以“家”,如家父(家嚴)、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

B.對人稱比自己小的家人時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舍,舍間,含有家裡的意思。)

C.稱別人家中的人,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愛等。

(2)另外還可用“犬子”、“小女”“足下”等表示謙遜。

(二)禁忌語

1、歸納展示禁忌語內容的區分。

2、學生交流發言日常生活中與這幾類禁忌語相關的例子。

3、出示例子。

(1)生老病死的禁忌語;(避諱說“死”,西方人忌稱別人“老”)

(2)節慶日的禁忌語;(婚慶不說“分離”,喜慶不說“死”、“病”)

(3)職業的禁忌語;(漁民忌“翻”,戲班忌“散”、“傘”,商人忌“幹”、“蝕”)

(4)私隱的禁忌語。(家庭情況、年齡、收入、感情生活)

(三)注意委婉語的使用

1、運用委婉語的原則。

2、學生交流發言使用委婉語的例子。

3、參考例子。

(1)  避兇求吉;(摔破碗碟說“落地開花”,棺材說“壽木”,病了說“不舒服”。)

(2)含蓄謙遜;(形容人胖或瘦可說“發福”、“富態”、“豐滿”或“苗條”。)

(3)和諧友善。(草地上的標語:“小草在生長,請不要打擾”;禁菸標語:“吸菸危害健康”。)

(四)另外還要注意客套話的使用,也即所謂“寒暄語”、“致謝語”、“稱頌語”、“撫慰語”、“吉祥話”等。(由於時間關係,這部分留到課後由學生自由選擇其一進行探究)

三、課堂練習

(一)選擇題

1、請選出以下各項中交際語言運用得體的一項。(   )

A、今日親聆諸位先賢的高論,真是茅塞頓開。    B、這是令尊拙作,請賜教。

C、舍弟好使性子,還望多包涵  D、我家家教很嚴,令尊常告誡我到社會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2、下列標語與所張貼的場所協調一致的幾組是(   )

A、考場門口:失敗乃成功之母       B、捲菸廠車間:嚴禁吸菸

C、澡堂門口:謝絕參觀   D、火葬場門口:把經濟搞上去,人口降下來

E、醫院門口:賓至如歸        F、婚姻介紹所門口:與人作對

G、某市交叉路口標語牌:多拉快跑,爭分奪秒

(二)改錯題。下面的題目中有些詞語不得體,請改正。

1、修改匯入中引用的請柬

2、在一次殘疾人會上,民政局副局長很激動地說:“我看見大家克服了重重困難,取得了這麼大的成績,真讓人高興。我想,在座的平時一定要多看書,多學習,保持頭腦清醒。千萬不能不思進取,讓頭腦殘疾。一個人沒了智慧,還有什麼用啊!”這時,一位殘疾人氣憤離場。

答:

(三)請依據下列不同的情境各設計一段得體的話。

1、今天是王芳的好朋友羅紅兒子滿月的好日子,王芳因有要事在身不能出席宴席,她想向羅紅表達自己的歉意和祝福,王芳該說。

2、李磊的舅舅生病住院,李磊到醫院探望,他見到舅舅,連忙走上前,恭恭敬敬地說:

答:

3、李工程師夫婦為他們的日本國好朋友舉辦家宴。席間,日本太太非常客氣地說:“李太太這樣文雅,和日本的女人一樣,不像是中國人。”李太太該怎麼回答呢?

答:

四、小結

建議:

(一)多注意生活中的對話,多看一些書信、廣告,體會它們用語得體的好處。

(二)對一些外交宣告、外交辭令多加揣摩,分析一下說這句話時的場合、背景、雙方的身份等。

(三)記住一些表謙敬的稱謂語,與同學多練習幾次,儘可能掌握語言表達時如何正確運用表謙敬的稱謂語。

交際中的語言運用教學設計篇2

教學目標:

1、準確理解稱謂語,瞭解禁忌語,學會使用委婉語。

2、探究一些傳統的語言文化,提高語言交際能力。

教學重點:

1、正確理解常見的謙辭和敬辭,並探究其中蘊含的文化觀念。

2、瞭解委婉語的使用場合和方法。

教學難點:

如何利用同義詞,或用一句話、一段話表達委婉的語義。

教學方法:交流學習,梳理探究

教學過程:

一、趣味匯入

中央電視臺著名節目主持人楊瀾,在一次重要的節目主持活動中,走向觀眾時,不慎踩空最後一級臺階,當眾摔了一跤。雖然不是很重,但場面極為尷尬,觀眾們也頓時目瞪口呆。這時楊瀾站起後,輕捋秀髮,微微一笑:“謝謝大家!是你們的熱情,讓我為之傾倒。”觀眾們頓時掌聲四起。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可見語言在交際中的作用。在生活中,有人一句話就把人說笑,而有人一句話卻把人說跑。不信的話,我們一起看看下面這個例子:

某人請了四個客人來吃飯,到了約定的時間有一個客人沒有到。主人有些著急了,就說:“該來的怎麼還沒有來?”一位客人聽了心裡很不是滋味,起身走了。主人更著急了,又說:“不該走的怎麼走了呢?”另外一位客人臉色一變也離開了。主人急壞了,連忙對著最後一位解釋說:“我又沒說他們倆!”得,最後一位也走了。

說話可是一門大學問,今天咱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交際中的語言運用吧。

二、學習目標

1準確理解稱謂語,瞭解禁忌語, 學會使用委婉語。

2探究傳統的語言文化,提高語言交際能力。

三、稱謂語。

中國古代的稱謂語豐富多樣,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謙稱和敬稱,如果把握不當就會貽笑於人。同學們在課前已經進行了樹立探究,咱們來看一下探究的結果吧。

(提問,學生作答,互相補充)

1、生活中常見的謙辭和敬辭的稱謂有哪些?

家父 家母 家嚴 家慈 家兄 家姐

舍弟 舍妹 舍侄

令尊 令堂 令兄 令郎 令愛 令侄

2、你從中能否發現什麼規律?

家大舍小令外人(解釋“舍”和“令”的意思)

3、這些稱謂語大家現在常用嗎?

這就說明語言是不斷髮展的是與時俱進的,現在的社會是多元的更是民主的,所以很多詞語逐漸陌生。但是也有一部分詞語作為一種禮貌用語,在很多正式場合依然沿用。

4、大家看看以下情景應該怎麼說?

初次見面 好久未見 自己意見 贊人見解 請人幫忙

請人指教 等候客人 問人年齡 對方贈物(學生齊答)

拓展:

初次見面說久仰,好久不見說久違。 他人幫助說費心,請人幫忙說勞駕。

託人辦事說拜託,求給方便說借光。 請人指點說賜教,麻煩別人說打擾。

需要考慮說斟酌,贊人見解說高見。 看望別人說拜訪,歸還物品說奉還。

問人姓氏說貴姓,老人年齡說高壽。 接受禮品說笑納,歡迎購買說惠顧。

無法滿足說抱歉,請人諒解說包涵。 等候客人說恭候,沒能迎接說失迎。

陪伴朋友說奉陪,中途要走說失陪。 客人入座說請坐,請人勿送說留步。

送客出門說慢走,與客道別說再來。

5、從這些稱謂語中,你能看出中國人在人際交往方面有怎樣的文化觀念?你如何看待?

(請幾位學生談談看法)

總結:中國人在人際交往方面有著尊人卑己的文化觀念,謙和禮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這種謙和,不是故作姿態的虛偽,更不是自甘人下的卑微,而是清醒的自知之明,是真誠的尊重謙遜。正如泰戈爾所說的:當我們大為謙卑的時候,便是我們最偉大的時候。

6、語言運用衝關

(1)下列禮貌稱謂正確的是

A.這是您家母託我買的,您直接交給她老人家就行了。

B.令愛這次兒童畫展上獲獎,多虧您悉心指導,我們全家都很感謝您。

C.我們家家教很嚴,令尊時常告誡我們到社會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畫的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2)(2005全國1)王孝椿準備6月16日在陽光飯店為爸爸過七十歲生日,想請爸爸的老戰友劉妙山夫婦那天中午十二點來一起吃飯,請以王孝椿的名義給劉妙山夫婦寫一份請柬,要求稱呼得體,表述簡明,措辭文雅。(不超過40個字)(學生修改,教師點評)

老叔:

定於6月16日中午十二點在陽光飯店,我為我老爸開一個生日派對,你們榮幸被邀參加,務必前來,ok!

椿

6月8日

改:尊敬的叔叔阿姨:

定於6月16日中午十二點在陽光飯店,我為家父舉行生日宴會,敬請光臨。

侄椿恭候

(3)80年代以來,漢語稱謂詞的使用相當混亂,報章雜誌和一些出版物,都有不少錯用稱謂詞的事例發生,尤其是一些歷史題材的電視劇,幾乎無一種無錯誤。(學生分析)

A、那漢子又呵呵笑道:“小姐能否告知家父何人?貴鄉何處?”(《傳奇文學選刊》1986年第5期)

B、“晚生河北深州人氏,在尊師郭雲深膝下學形意拳。”(同上)

C、校工說:“校長,你家兄來了!”(電視劇《松滋風雲》)

D、電視劇《西遊記》唐僧對悟空等說:“既然他家師不在……”

析:以上四例,是因為不瞭解漢語稱謂中有謙稱和敬稱之分,才出了這種錯誤。“家父”“家兄”“家師”是對人稱自己的父兄和老師。“尊師”一詞,中古時期曾用以稱自己的老師,但宋元以來稱自己的老師多用“師尊”,罕用“尊師”,“尊師”用來敬稱他人的老師了

(4)一位詩人在某校給學生做有關詩歌創作的學術報告,準備朗誦一首詩歌,發現在學生的課桌上,於是走下講臺去拿。上臺階時,不小心摔倒例了,學生全愣住了。目光集中到他的身上。是人站起來,穩住了身子,指著臺階對學生說:“你們看,上升一個臺階多不容易,生活是這樣,做詩也是這樣。”這一機智而又富含哲理的話語,贏得了滿堂喝彩。

四.禁忌語

學會了正確的稱謂語,你就邁出了人際交往的第一步,可是再往前走,你會遇見語言中的雷區,那就是“禁忌語”。

1、在生活中你知道哪些禁忌語?

稱謂禁忌 歲數禁忌 破財詞語禁忌 兇禍詞語禁忌 生理上的疾病和缺陷及家庭不幸等。(學生回答)

1)生理上的缺陷。

諸如耳聾,眼瞎,臉麻,背駝,腿短,五官違常,肥瘦失宜。如果彼此不是那麼親密無間,或對方不夠開朗大度,說話時對上述種種都應當避開,不得已時只好採取間接表達方式。如阿Q。

2)家庭不幸。

像親屬死亡,父母離異,婆媳不和,父子關係緊張,子女品德不端,晚年膝下茺涼,身有難言這隱,患上不治之症,不是當事人主動提及,則不宜貿然詢問。

3)個人在為人處事方面的短處,學業能力上的不足,種種不夠體面的經歷和現狀,這些也都是不希望他人碰撞的敏感神經。

4)特定的風俗習慣。

比如智利沿海各島上的有些居民認為不能讓外人知道自己的名字,掌握了一個人的名字也就掌握了對這個人的控制權。在非洲的某些部落中,婦女不許說與公公或公公的弟兄的姓名同音的詞語。如果說了這些詞,她就會被認為犯了不可饒恕的罪過而被處死。漢族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早在幾千年前就脫離了愚昧的原始狀態。但在我國的許多地區,仍然保留了不少沿襲下來的禁忌詞語。比如東北人忌諱說狼,而把它叫做“張三”。

回族人忌食豬肉,當然也不不喜歡人家說豬。西方人的一般不高興別人打聽自己的年齡、工資收入。不少農村忌諱逢年過節時有人上門討債,遇有喜慶怕人家說不吉利的話。不知道這些,就會在無意中惹人不高興。如,魯迅小說:孩子滿月,親友前來祝賀,一個說,這孩子將來會做大官;第二個人說,將來會發大財;第三個人說,這孩子將來一定會死的。眾親友聽了十分惱怒,把第三個人暴打一頓。

5)稱呼禁忌

在古代,對於帝王和尊親的名諱絕對不能稱說,要回避,要用別的字眼代替,否則就被視為“大不敬”或有所冒犯,而要受到懲處,這就是所謂的“避諱”。搞避諱最嚴厲的,當數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出身低微,當過放牛娃,做過小和尚,還在合肥城裡當過乞丐,又沒有文化,後來雖然做了稱孤道寡的皇帝,卻很心虛,惟恐別人提起他早年貧賤的經歷,忌諱便特別多。例如他姓朱,臣民避諱不能稱“朱”,連豬也不能叫“豬”,須改稱“本家老爺”;他名叫國瑞,連與“瑞”字同音的“睡”須改成“就寢”;他曾剃度為僧,又名世珍,避諱不但不能說:“和尚”“僧人”這些字,就連與“僧”、“世珍”同音的字,如請醫生“診治”需說成為“探看”,與“世”同音的“食”得說成“進餐”,他曾在皇覺寺出家,遇上與“寺”同音的字如“死”,得說成“仙遊”……如此等等,十分苛嚴,如有觸犯,多有殺戮,甚至滅族,殘酷至極,給別人帶來痛苦和災難,當然,也鬧出笑話:

有一天,一位負責養豬的小太監見豬圈裡有頭大豬得了病,慌忙向皇帝貼身太監稟報,“一位皇上的本家大老爺,一連幾天只就寢,不進餐,如果不馬上請醫生探看,明日就會仙遊。”其實,他只報告有頭大豬病了,幾天來只昏睡,不吃食,如不請畜醫診治,那頭大豬就會死。貼身太監一時領會不到,真以為皇上什麼親人病了,馬上轉奏皇上。朱元璋一聽,立刻令太醫去診視。太醫回宮,朱元璋便問是哪位本家老爺。太醫不敢說是“豬”——害怕觸諱,支吾一陣,才回奏道:“那位本家老爺,長著一條尾巴四條腿……”

朱元璋一聽,氣得半天沒有說一句話。避諱讓他吃了個啞巴虧。後來,這故事傳到民間,小民百姓便把豬稱為“皇上的本家老爺”。

州官田登,因避諱登(燈)字,竟把"放燈"改為"放火"。於是留下"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成語典故。比如漢文帝名恆,漢代的人就把恆山改稱常山,連神話傳說中的姮娥也被人改名為嫦娥。西漢呂后名雉,於是山野中的飛禽——雉從此改稱野雞。隋文帝楊堅的父親名忠,為了避諱這個忠字,顏之推在他的《家訓》中把凡是含有忠字的篇目一律改“忠”為“誠”。

蘇軾祖父名序,東坡先生為人寫“序”時一律改寫為“敘”。《紅樓夢》第二回中賈雨村與冷子興閒談,冷告訴賈,他的東家林公的夫人,在家時名叫賈敏,賈雨村拍手笑道:“是極!我這女學生名叫黛玉,他讀書凡‘敏’字他皆唸作‘密’字,寫字遇到‘敏’字亦減一二筆……。”

2、你知道本地有哪些忌諱嗎?

過年不送煤、煤氣;生日禮物不能送鍾,情人之間不能送傘,男(女)朋友第一次到家裡不能讓他吃蛋——滾蛋。

教師小結:

也許你會說,我們90後都是百無禁忌的,是啊,你儘可以張揚個性勇敢前行,也可以直言不諱無所禁忌,但是你要知道,人們更喜歡的是“良藥不苦口,忠言不逆耳。”開門見上是一種方式,曲徑通幽更是一種境界。所以我們應該學會使用委婉語。

五、委婉語

1、什麼事委婉用語?

在交際過程中,人們往往出於對某種事物的禁忌或對敏感事物的警覺,不直接言明,而改用委婉語表達出這一事物,以避兇避惡,求吉求雅。

2、委婉用語有什麼作用?

a. 緩減對聽話人的刺激,把自己的不滿、厭煩等情緒表達得含蓄一些。

比如,本來是反對某種言行,說成是“對此感到遺憾”,實際上討厭某人或某事,卻說成“不感興趣”。現在北京青年人的口語中還流行“不感冒”的說法,它雖然是不合漢語規範的戲謔說法,但已被不少青年用做“不滿”的委婉說法。

b. 規避明確的表態而故意含糊其辭,為進一步仔細考慮對策留下回旋的餘地。

比如想拒絕別人的要求時,不直接了當地說“不行”或“沒有”“不願意”,而是委婉地說:“我再想想看”,“我們再研究研究”。當對方請你吃某種你不喜歡的食品時,不好拂卻主人的盛情,只好說“我不太習慣它的味道”。當被問及是否喜歡某部作品、某次演出時,即使不喜歡它們也不正面表示出來,而委婉地說“這方面我是外行”,或是挑出該作品、該演出的某一細節說“我看這一部分還不錯”。這種表達方式隨具體話題、交際場合、雙方關係等等也會有多種變化,並無固定的格式。這種婉言法一度被人們指斥為虛偽而主張廢棄不用。其實在任何一種語言中都大量地存在這類現象,而且該語言社會的每一個成員也都在不同的程度上掌握它們所暗示的意義和使用它們的規律。這就是所謂“鑼鼓聽聲、說話聽音”的語言技巧。只是有些人在這方面技巧高一些,有些人低一些。我們認為,對原則問題的是非固然應該旗幟鮮明,而對非原則的日常小事,未始不可照顧聽話人的情緒而把話說得委婉一點。更何況,即使對原則問題的表態,有時也應該留有餘地。因為我們不能保證對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能一次認識清楚。特別是在外交場合,更應該十分謹慎。所以這種婉言法在涉外工作中用得很多。比如說某事是“可取的”,它雖帶有贊成的傾向,但又不等於明確的贊同。如果說“可以理解”,則更可為日後有可能不表贊同埋下了伏筆;至於目前,僅僅是“理解”而已。如果說“表示欣賞”,則暗含了讚許的意思,但還不等於支援。因為“欣賞”這個詞本身就含有站在一邊旁觀的意味。只有“支援”才表明可能在言行上採取某些行動。

c. 為了避免在群眾中引起強烈的反應,或是為了政治鬥爭的特殊需要,在言語上故意不作明確的描述,而以籠統、委婉的語詞來暗示某種氣氛、傾向。

比如報道兩國代表“在親切友好的氣氛中進行了交談”,表明雙方觀點基本一致,關係良好;說他們“誠摯地交換了意見”是表明雙方存在分歧;說對某事“十分關注”,則表明發言人可能對某事持反對態度。在國際鬥爭中,如何恰當地選擇詞語委婉地表達我們的立場和看法,簡直是一種鬥爭藝術。不僅需要有豐富的政治鬥爭經驗,也需要在語言的掌握和運用方面有高超的技巧。

3、如何使語言更加委婉呢?

我們透過兩個例項來探究一下吧。

1)、比如某人長得胖,你怎麼說?某人長的瘦,你又怎麼說?

(學生回答)

2)、小李和小楊,為了一點小事,兩人自習課上

大聲地爭吵起來。你作為班長,會說:

A、你們這樣大聲爭吵,影響很壞。

B、你們這樣大聲爭吵,難道不感到羞恥嗎?

C、你們這樣大聲爭吵,影響不太好吧。

D、你們這樣大聲爭吵,真是太“了不起”了。

(學生選擇,點評)

3)以下這段文字在語言運用上有什麼特點,起到怎樣的效果?

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讓他一個人留在房間裡不過兩分鐘,等我們再進去的時候,便發現他在安樂椅上安靜地睡著了———但已經是永遠地睡著了。

教師小結:讓語言更委婉,通常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A、改換說法,尋找替代。

【趣事】據說,已當了近二十年皇帝的朱元璋,一次早朝將結束時,有報他兒時的一位夥伴前來求見。朱元璋打心裡願意見見這位昔日的窮夥伴,但現在的朱元璋有忌諱,怕來人說出一些不三不四的話,抖出自己不堪回首的過去。要知道自己正尋思著變更家譜,恨不得認那個老朱為祖上吶。猶豫中,他最後還是接見了來人。

那人進得大殿,即三叩九拜,連連“萬歲!”完了就跪那一句一頓地說:“皇帝陛下,當年微臣隨駕掃蕩蘆州府,打破罐州城。湯元帥和豆將軍半途逃跑,後又殺來了紅小子,幸虧最終菜將軍解決了問題……”什麼湯元帥蔡(菜)將軍的,左右文武大臣心生納悶,自己怎麼都沒聽說過?大臣們聽不懂不要緊,反正他老朱聽懂就行了。朱元璋心想:這曲裡拐彎的含蓄勁兒,說得多好,要多好有多好呵!若不礙於左右大臣在場,俺真想親自去攙你平身,沒準還能給你個熱情擁抱。

朱元璋看著眼前仍跪在地的兒時夥伴,微晃著前衝後突的大腦袋,回想起了當年大家飢寒交迫時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情形,心頭極為激動……半晌回過神來,他立即吩咐身旁太監,重重地犒賞了下面的兒時夥伴。

【練習】對跛子講客氣,要說“你腿不方便,請先走!”對失聰表示照顧,說就講“你耳背,請往前坐!”老張長得胖,這是生得“富態”,老李長得瘦,這是長得“精幹”,受傷流血是“掛了花”,為終老準備的棺木是“壽材”。

B、入境問俗,入鄉隨俗

四川方言中“舌”與“折”、“蝕”同音,四川飯店肉鋪做生意的人,這圖吉利,便把豬舌、牛舌稱為“豬招財”、“牛招財”,你到了四川就不要張口閉口買豬舌頭、牛舌頭。南京人結婚時忌諱人家送傘作禮物,“傘”和“散”同音,太不吉利。送不得當然也說不得。上海人看望病人忌帶蘋果,究其實,又是諧音作怪,原來在上海話裡“蘋果”和“病故”一個念法。

為了免生不快,你只好從俗從眾,管好自己的舌頭。

4、我們一起來實際運用一下吧。下列情景,你會怎麼說?

1)你和李明住在一個宿舍,他總在熄燈後用手機聽音樂,聲音很大影響休息。

2)自設情景:

過年摔破了碗,怎麼說?“歲歲平安”,過年前,常有串衚衕的,帶著許多財神畫像,挨門喊:"送財神爺來了。想買或不要該怎麼說?

財神畫像忌諱買賣,要說"送"、"請"。一般人家,都趕緊出來,到門口回話:"好好,來,我們家請一張。"如不想買的,也不能說"不要",更不能攆送財神的,只說"已經有了"。否則,財神爺會怪罪的,假如財神真的不來了,這家就要破財的。

香港人過年從不說"新年快樂",平時寫信也不用"祝您快樂"。因為"快樂"與"快落"(失敗、破產的意思)聽、說起來都容易混淆,是犯忌諱的詞語。所以,一般香港人過年見面時總說:"恭喜發財"、"新年發財"、"萬事如意"等。

(請學生分組討論,並回答,教師點評)

教師小結:符合身份   注意場合    委婉表達

五、佈置作業。

中國的語言博大精深,就像大海一樣擁有無窮的寶藏,今天我們就像趕海的小姑娘一樣,非常愉悅的撿拾了幾枚漂亮的貝殼。大家在課下可以繼續探究,繼續感受語言的魅力。

以小組為單位,設計課題,蒐集資料,展開探究。

參考題目:

1、從婦女的稱謂看婦女地位的變化

2、中外稱謂語對比研究

3、吉祥話趣談

六、課堂小結

對於個人而言,得體的語言就像一面鏡子,彰顯自身的修養;對於神會而言,良好是溝通就像一汪清泉,讓愛和溫暖在人與人之間流淌,讓整個社會和諧發展;對於一個民族而言,優美的語言就像一座橋樑,承載著千年的文明和輝煌,體現著深厚的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