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茶文化的調研報告範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報告與我們愈發關係密切,報告中提到的所有資訊應該是準確無誤的。那麼,報告到底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茶文化的調研報告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茶的起源
中國歷史上有很長的飲茶紀錄,已經無法確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麼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時代是有說法的。並且也可以找到證據顯示,確實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所以,很多人認為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
飲茶的發源時間
神農說
唐.陸羽《茶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在中國的文化發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與農業、與植物相關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於神農氏。
西周說
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這一記載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紂時,巴國就已經以茶與其它珍貴產品納貢與周武王了。《華陽國志》中還記載,那時並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園了。
秦漢說
西漢.王褒《僮約》:
現存最早較可靠的茶學資料是在漢代,以王褒撰的僮約為主要依據。此文撰於漢宣帝三年(公元前五十九年)正月十五日,是在茶經之前,茶學史上最重要的文獻,其文內筆墨間說明了當時茶文化的發展狀況.
六朝說
中國飲茶起於六朝的說法,有人認為起於“孫皓以茶代酒”,有人認為系“王肅茗飲”而始。
1,從製作工藝來區分,鐵觀音屬於 青茶類 也稱 烏龍茶類 毛尖茶的製作工藝一般是用於 綠茶類
2,茶葉按質量等級分 毛尖一般採用 1-2級`茶來製作 也就是茶葉的芽尖部分而鐵觀音 採用 5-6級茶 為好 ,也就是大葉片的
3,茶樹種的區分 鐵觀音 以福建安溪的 茶種為代表 而毛尖 則可以用很多茶種來製作其他樹種的 茶葉也可以來做鐵觀音 和 毛尖 只是在製作工藝上的不同而已。 茶葉的功效:抗衰老、抗癌症、抗動脈硬化、減肥健美、防治齲齒、殺菌止痢、清熱降火、提神益思、醒酒敵煙。
飲茶的起因
現在我們可以論證茶在中國被很早就有認識和利用,也很早就有茶樹的種植和茶葉的採製。但是人類最早為什麼要飲茶呢?是怎樣形成飲茶習慣的呢?
祭品說:
這一說法認為茶與一些其它的'植物最早是做為祭品用的,後來有人償食之發現食而無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藥用”,最終成為飲料。
藥物說:
這一說法認為茶“最初是作為藥用進入人類社會的。”《神農百草經》中寫到:“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食物說:
“古者民茹草飲水”,“民以食為天”,食在先符合人類社會的進化規律。
同步說:
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為烤煮的食物,同時也逐漸為藥料飲用。
對這一點的探求往往集中在茶樹的發源地的研究上來。
關於茶樹的發源地,有這麼幾種說法:
四川說:
清.顧炎武《日知錄》:“自秦人取蜀以後,始有茗飲之事。”言下之意,秦人入蜀前,今四川一帶已知飲茶。其實四川就在西南,四川說成立,那麼西南說就成立了。
雲南說:
認為雲南的西雙版納一代是茶樹的發源地,這一帶是植物的王國,有原生的茶樹種類存在完全是可能的,但是茶樹是可以原生的,而茶則是活化勞動的成果。
川東鄂西說:
陸羽《茶經》:“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巴山峽川即今川東鄂西。該地有如此出眾的茶樹,是否就有人將其利用成為了茶葉,沒有見到證據。
江浙說:
最近有人提出始於以河姆渡文化為代表的古越族文化。江浙一帶目前是我國茶葉行業最為發達的地區,歷史若能夠在此生根,倒是很有意義的話題。
茶的文字及其演化傳播
⑴茶字的由來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稱很多,但""茶""則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寫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義的性質,表示茶葉,是其中一項。由於茶葉生產的發展,飲茶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頻率也越來越高,因此,民間的書寫者,為了將茶的意義表達得更加清楚、直觀,於是,就把""荼""字減去一劃,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茶""字。""茶""字從""荼""中簡化出來的萌芽,始發於漢代,古漢印中,有些""荼""字已減去一筆,成為""茶""字之形了。
⑵茶的各種稱呼、字形及其傳播
中國地大物博,民族眾多,因而在語言和文字上也是異態紛呈,對同一物,有多稱呼,對同一稱呼又有多種寫法。
在古代史料中,有關茶的名稱很多,如:荈詫、瓜蘆木、荈、皋蘆、檟、荼、茗、茶到了中唐時,茶的音、形、義已趨於統一,後來,又因陸羽《茶經》的廣為流傳,""茶""的字形進一步得到確立,直至今天。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因方言的原因,同樣的茶字,在發音上也有差異。如: 福州發音為ta,廈門、汕頭髮音為:de,長江流域及華北各地發音為chai、zhou、cha等。
少數民族的發音差別較大,如:傣族發音為:a,貴州苗族發音為chu、a
世界各國對茶的稱謂,大多是由中國茶葉輸出地區人民的語音直譯過去的。如日語的""チセ""和印度語對茶的讀音都與""茶""的原音很接近。俄語的""чай""與我國北方茶葉的發音相近似。英文的"ea"、法文的"he"、德文的"thee"、拉丁文的"hea"都是照我國廣東、福建沿海地區的發音轉譯的。此外,如奧利亞語、印地語、烏爾都語等的茶字發音,也都是我國漢語茶字的音譯。
從茶字的演變與確立,到世界各地的有關茶的讀音,無不說明,茶出自中國,源於中國,中國是茶的原產地。
如中國傳統文化中任何一例皆淵源流長、博大精深,茶藝亦如此。初級班給了一把開啟“茶道”這隻潘朵拉神盒的鑰匙,將原來飲茶的習慣及愛好的淺浮和模糊,引向明瞭,開啟更多愉悅之情。
短短几周的茶藝課程,接觸到淺略的中國茶文化理論,學習到綠茶泡法、。因為原本對茶的喜愛,淺閱過茶藝相關的書籍,學習中對茶藝的閱讀便有了更多的渴求與熱情。在老師授課時,我們也渴望老師能傳授更多的知識,有時因為課時的原因,未能更為詳盡,我想學習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茶藝學習,對我來說,才是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