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藝術》讀後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課堂教學藝術》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前不久,看了一本由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課堂教學藝術》。雖然沒有全部閱讀完畢,但是書中所羅列到的一些課堂教學基本藝術卻使我感慨萬分。作為一名在職教師我內心更是深刻體驗到好的教學藝術對教學所起到的事半功倍的作用。
這本《課堂教學藝術完全手冊》根據基礎教育改革的要求從實際出發,在分析課堂教學藝術的理論基礎和教學模式最佳化基礎上,詳細、深入地介紹了教師的講演藝術、教學組織藝術、教學啟迪藝術、課堂心理輔導藝術、家庭教育藝術等先進實用的教學藝術,從而使每個教師都能課堂教學中游刃有餘,使學生愉快地學,積極主動地思考,在寬鬆的氣氛中掌握各門知識。由此聯想到課堂上學生知識的獲得,思維能力的培養,其實還是體現在教師與學生的教、學過程之中。只有學科專業知識,而不講課堂教學藝術的教師可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喪失殆盡;既有專業知識,又有精湛的教學藝術的教師,卻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課堂教學藝術是教師必備的專業技能,它融匯了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美學及其他一些人文學科的綜合素養。教師只有具備了以上各學簡報相關知識,才能在教學中出神入化,化平庸為神奇,成為課堂教學藝術的大師。
在我所任教的音樂學科上,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喜歡音樂,尤其是喜歡音樂課,在師生唱和的交融中完成音樂課堂教學任務,在很大的程度上就取決於教師的課堂教學藝術了。音樂是一門不同於語文、數學教學的課程。語文、數學課上教師稍微嚴厲一點,課堂氣氛稍微沉悶一點,[為您編輯]學生的心情低落一點對課堂效果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而在音樂課上,如果教師的心情不好或者教師的要求過於嚴格,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影響到學生,使學生的心情過於緊張,就會大大地影響演唱效果。音樂是要以情帶聲,以聲感人。
因此,在上課前,教師要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情。記得一位名師曾做過一個形象的比喻,教師進教室,就如同上別人家做客進屋先脫卸一樣,不管教師進教室前是什麼心情,進教室後必須把對課堂教學不利的情感因素留在教室的外面。其次,僅教師一人的情緒到位了還沒用,教師還要想辦法調動學生的情緒。例如,這節課要學習一首較活潑的歌曲,那麼可以先讓學生聽一段輕快的音樂或做一個小遊戲等;學習《國歌》、《共產兒童團歌》等較嚴肅的歌曲時,我一般是透過讓學生靜坐一分中想一些革命英雄來營造一種較嚴肅的氛圍,這樣不僅有利於學生更好地體會歌曲的內涵,對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