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中小學教育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藝術論文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藝術論文

“語文教學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教育既然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那麼,科學與藝術的結晶便是“巧”,以“巧”為靈魂的點撥方法是教育科學,也是教學藝術。以下是“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藝術論文”,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每一節課,只有經過精心策劃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一次成功的課堂教學活動應該是一支動聽的歌、一首優美的詩。

語文課本來是中學裡一門應用最廣泛、最接近生活、內容豐富多彩、最具情趣的課,語文也應該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學科,可是不少學生對語文課卻產生了“興趣危機”。其主要原因是我們的語文教師把語文課教“死”了。教師沒有運用一定的課堂藝術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內動力。我認為對教學方法不能單憑書上的理論依據,也不能憑專家學者的定論來確定其正誤,而應以學生的知識水平、身心狀態和能否使學生的智力得到開發為基礎和出發點來評定其優勢。尤其是在轉化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提倡“智慧教育”的今天,教師更不能囿於以前的固定模式,而應該根據新的情況、新的`環境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模式,講究課堂教學的藝術性,以便更好地讓學生自覺地去閱讀、探索和鑽研,讓學生在學習中始終處於主動狀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語言的渲染

語言是語文教師的主要教學工具,語文教師的語言應該十分注意情感性,要“披文入情,以言傳情”,力求“情信而辭巧”。語文教材中所選的課文大多是文質兼美、歷久不衰的佳作,本身就極富有感染力。這就為教師使用語言創設美的課堂教學情境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在教碧野的《天山景物記》時,課前我首先聲情並茂地朗誦文章的第一段,課文上到最後,我又朗誦最後一段。隨著我抑揚頓挫、繪聲繪色地誦讀,可以看到學生時而想象,時而心潮起伏、激動不已的神情。這種朗誦,有助於喚起學生對教材的情感共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的朗讀點燃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從而達到了激發學生興趣而讓學生自行鑽研教材的目的。

在教《長江三峽》一課時,為了創設教學情境,進行語言渲染,我用《長江之歌》開頭:“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風采;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你用純潔的清流灌溉花的國土,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長江,我們的母親河,她不僅創造了壯麗的景色,也孕育了中華燦爛的文明,而長江上景色最為瑰麗多彩,最讓我們魂牽夢繞的,還是長江三峽。那麼,劉白羽先生筆下的三峽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今天,就讓我們跟隨劉先生的筆觸,走進三峽,暢遊三峽吧!”有這樣的語言渲染,還會有什麼樣的學生會無動於衷,不被感染呢?

二、“美圖”的設計

教師應在深入鑽研教材的基礎上,進行精心的板書設計,運用“美圖”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課文,給學生以生動、直觀的美感,使嚳一產生愉悅的學習興趣,對知識產生深刻的印象。

比如我在教《項鍊》一課時,針對課文特點,設計了別出心裁的板書:我把“借”(愛慕虛榮)-“失”(樂極生悲)-“賠”(傾家蕩產)-“還債”(十年艱辛)-“假”(發人深思)等情節用一根項鍊的形式串起來,既形象又寓意深刻,便於學生理解文章主題。“項鍊”是套在脖子上的裝飾品,藉助圖形直觀、具體、生動、形象,給人以美感。這樣的圖形設計既能使課堂氣氛活躍,增強學生的求知慾,又有力地表現了小說的主要內容,幫助學生深刻了解課文。

再如在教《天山景物記》時,面對“天山”這樣一個“龐然大物”,我從“景”和“物”的特徵及上下、時間順序等方面設計了精美的板書,讓人一目瞭然。 透過板書設計,學生清晰、明白地把握了課文內容,學會了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寫景狀物的手法。

三、課文的戲劇化

初高中語文課本中都有戲劇節選,這些節選的部分是整個劇本中最精彩的片段。在講授戲劇單元的課文時,我先讓學生自行預習,自己去體味課文的思想內容。

比如在教《雷雨》時,事先介紹一下《雷雨》的大體內容、劇中人物的關係,然後把全班學生分成兩組進行比賽。由各組中自薦或選出學生分角色表演人物、最後由大家評議誰表演得最好,哪一個組演技最佳。學生自己透過“形”的觀察,“議”的思考,既活躍了課堂氣氛,輕鬆自如地理解掌握了這篇文章所應掌握的知識,又培養鍛鍊了多方面的素質能力。總之,藝術的教學方法有助於調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使其自然而輕鬆地由感知達到認知的階段,從而牢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

四、電化教學法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現代化的電化教學手段已經走入課堂,錄影、錄音、幻燈、音樂等對創設美的情景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師應根據課文的需要,充分地運用電化教學手段來創設美的情境,使學生調動各種感官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內容中去體驗,去領會,去把握,用感受補充甚至替代語言,把資訊的傳遞和接受變成一種享受,讓學生得到愉悅和滿足。學生評價體會美與醜的同時吸收知識,開啟智力,陶冶情操。

比如在講授《屈原》一課時,我事先介紹,讓學生在瞭解歷史人物屈原“信而見疑,忠而被謗”的悲劇命運以及他赤誠奔放、剛直不阿、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詩人政治家氣質,瞭解屈原個人悲劇深廣的社會原因的基礎上,播放《屈原》的錄影帶,特別是播放了《雷電頌》中的一段屈原自己內心獨白的錄音帶。這一段獨白,想象豐富,氣勢雄偉,主人公透過對黑暗和邪惡勢力的憤怒詛咒,表達了對光明和自由熱切追求的情感。抑揚頓挫、激昂慷慨的朗誦深深地震撼了每一位學生,感染了每一個學生,確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