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科普知識

《小蝌蚪找媽媽》案例分析

《小蝌蚪找媽媽》案例分析

情境教學片段——小蝌蚪找媽媽

師;池塘裡有一群小蝌蚪,大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讓我們一起來當這群快活的小蝌蚪好嗎?

生:(興奮地)好:

師:那你們知道小蝌蚪是怎麼遊的嗎?

生:知道,老師你看我把雙手當成小蝌蚪長長的尾巴。

生:我把腳尖踮起來輕輕地移動。

師:讓我們一起遊吧。

(在音樂的伴奏下,學生在教師設計的池塘裡快活地遊著。)

師出示長出兩條後腿的小蝌蚪的圖片並講解——小蝌蚪遊啊遊,過了幾天長出兩條後腿。他們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就迎上去問:“鯉魚阿姨,我們的媽媽在哪裡,”鯉魚媽媽說:“你們的媽媽四條腿,寬嘴巴。你們到別處去找吧。”

師:我們一起來表演小蝌蚪遇到鯉魚媽媽的情境,你們邊表演邊思考一個問題——長出兩條後腿的小蝌蚪是怎麼遊的?

(師扮演鯉魚媽媽,生扮演長出兩條後腿的小蝌蚌。)

師:請小朋友說說你是怎麼模仿長出兩條後腿的小蝌蚪。

生:小蝌蚪雖然長出兩條後腿,但我看到圖片上的小蝌蚪還甩著尾巴在遊,所以我把雙手當成小蝌蚪的尾巴。

生:我看到圖片上小蝌蚪的`兩條後腿有的伸、有的縮,我認為那是小蝌蚪在學蹬腿,所以我邊蹬邊甩尾巴。

師:小朋友們觀察真仔細。讓我們以六人小組的形式輪流來扮演鯉魚阿姨和長出了兩條後腿的小蝌蚪好嗎?

生:好:(在音樂伴奏下學生分六人小組進行表演。)

師出示又長出兩條前腿的小蝌蚪的圖片並講解——小蝌蚪遊啊遊,過了幾天長出兩條前腿。他們看見一隻烏龜伯伯擺動著四條腿在水裡遊,連忙追上去叫: “媽媽,媽媽:”烏龜伯伯笑著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頭頂上有兩隻大眼睛,披著綠衣裳。你們到那邊去找吧!”

師:我們一起來表演小蝌蚪遇到烏龜伯伯的情境,小朋友們邊表演邊思考——又長出兩條前腿的小蝌蚪是怎麼遊的?

生:好!(投入地表演著。)

師:請說說你是怎麼模仿又長出兩條前腿的小蝌蚪的?

生:我把雙手舉在頭上當成長出兩條前腿的小蝌蚪。

生:因為剛長出的腿比較短,我把手放在身體旁邊當小蝌蚪的兩條前腿,邊蹬邊遊。

生;我看圖片上小蝌蚪的動作很像我學蛙泳的動作,邊蹬腿邊劃手。

師:小朋友們的想像力都很豐富,模仿的動作都各不相同。讓我們以六人小組的形式輪流來演烏龜和又長出了兩條前腿的小蝌蚪好嗎?

生:好!(在音樂伴奏下學生分蛆進行表演。)

師出示小蝌蚪長成小青蛙的圖片井講解——小蝌蚪遊啊遊.過了幾天尾巴變短了。他們游到荷花旁,看見荷葉上蹲著一隻大青蛙,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雙大跟睛。小蝌蚪游過去叫:“媽媽,媽媽屍青蛙媽媽笑著說:“好孩子,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快跳上來吧!”

師:你們知道小青蛙是怎麼跳的嗎?

(生用自己的方式跳著。)

師:老師給你們表演一個好嗎?

生:太好了。

師:(邊表演邊念口訣)一前上擺,二後襬屈膝,三兩腳蹬地跳出,四雙腳輕落地。

師:老師把這動作取名叫“立定跳遠”,小朋友覺得怎樣?想學嗎?

生:太好了,想!

老師把立定跳遠再示範一遭,請小朋友仔細觀察,看一看完成動作的順序應該是怎樣的?

師:輪到你們練習時看誰把動作做得最好,最早跳到青蛙媽媽旁邊。

生分四人小組討論、練習。(在《小青蛙找家》的音樂聲中練習。)

師巡視指導並給予一定的幫助。

討論

1.創設學習情境,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把學生帶到特定的情景之中,用情景來激發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這種教學形式效果如何’是否值得探討?

2.本案例對於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是否有效,

簡析

1.情境教學法是激發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與效果的一種有效的教學形式。

環境是教學中學生獲得體驗的載體。創設情境並把學生帶到特定的活動環境中,讓學生入景動情、明理知味,用情景來激發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使學生產生優勢興奮中心,從而獲得最佳的有意注意,引導學生把興趣指向學習內容,調動學生學習、鍛鍊的積極性,以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果。本課把教材內容以“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展開,讓學生扮演他們喜愛的小動物,透過遊戲貫穿課堂。在課堂中緊緊扣住故事發展的情與景,使情景交融,學生的練習處於“樂中練、動中練、玩中練”的氛圍之中。這節課,學生始終沉浸在角色扮演的良性環境中,自覺、自主、能動地學習,使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2.學生的身體得到了鍛鍊,體驗得到了加強,交往得到了提高。

在課堂中讓學生獲得充分的學習體驗,是新課程下低年級體育教學追求的目標之一。本課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下,讓學生扮演鯉魚阿姨、烏龜伯伯與不同時期的小蝌蚪,使學生獲得充分的學習體驗,交往能力進一步提高;讓學生思考井模仿小蝌蚪長出兩條後腿、又長出兩條前腿及長成青蛙的動作到引入立定跳遠的學習,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循序漸進,學生的身體得到了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