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音樂

音樂教學新視角的讀後感

音樂教學新視角的讀後感(精選3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音樂教學新視角的讀後感(精選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音樂教學新視角的讀後感1

《音樂教學新視角》本書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個系列叢書,是《中國特級教師文庫》中的一本,由教育部師範教育司組編,可見其後面強大的師資陣容隊伍,這套系列從書。特級教師是國家為了表彰特別優秀的中小學教師而特設的一種既具先進性,又有專業性的稱號,多年來許多特級教師把他們對教育教學的思考和實踐經驗整理成文或撰寫成專著發表,出版,為推動我國中小學教育教學水平提供很好的材料。

本書的作者吳文漪,系江蘇吳江人,1994年評為特級教師,北京市東城區燈市口小學音樂教師,音樂課程標準課題組成員,中國音樂家協會和中國音樂心理學學會會員。2000年被聘為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音樂實驗教材(小學)的副主編。在四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他潛心音樂教育的實踐與研究,逐步形成了“以欣賞中中心的綜合音樂教學”和“文化中的音樂教學”的教學特色,在我翻看了幾頁後立即意識到這位特級教師這個稱號絕不是“水”的,含金量極高。從心理學,教育學,文學,史學等各個方面對本書進行了深入淺出地闡述,生動詳實地講解,給人以意猶未盡的暢快。

《音樂教學新視角》全書共有十個章節。在前言部分,作者就直面主題:音樂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音樂才能,更重要的透過音樂教育培養具有綜合文化素質、全面發展的人才。他借用管建華在《世紀之交:中國音樂教育與世界音樂教育》一書中指出的那樣,“從當前發達國家的音樂教育來看,已經不把美育,技術作為音樂的目標,音樂教育的目標主要放在人的發展上”。這一觀點打破了音樂作為教育的附屬這一不全面的觀點,把音樂提升到了一個更為重要而具體的位置之上。

作者提出人的情感與豐富的文化知識有著密切的聯絡,文化知識越豐富,情感也越豐富,人的素養也就越高,音樂教師不能僅滿足於專業知識的提高,還要重視文化知識的提高,特別是文學知識,因為文學與音樂的聯絡十分密切。另外如美術,歷史,哲學,政治,自然科學等知識都應該懂一些,這樣才能豐富自己的情感。柏拉圖在《理想國》中說過:“受過良好音樂教育的人,可以敏捷地看出一切藝術作品和宇宙事物的醜陋,很正確地加以厭惡;而一旦瞧見美的事物,就一定會讚賞它們,很快樂地把他們吸收到心靈中,作為息的滋養,因此也變成了高尚和優美的性格。”

可見藝術文化對塑造人格有著重要的意義,以上這些觀點給予每一位愛樂者都有很大的啟發。書中的一些觀點解開了我心中多年的疑惑,也許是自己認識太淺薄了一直沒有搞明白什麼是審美,認為審美只不過是人們口頭上高喊的優雅的口號,真正做起來其實是很抽象的,在本書中第10頁處作者就“音樂審美到底怎樣來提升音樂的價值”?這個問題解開了我多年的疑惑:“音樂是聽覺藝術的另一個含義是,只有把音樂的音響轉化為人的審美過程,才能實現音樂的全部意義。”

的確,很多人說自己對音樂沒有感覺,不來電,那是因為在音樂中,人是一種客觀的形式,如果沒有審美主體人去接受她,音樂也就失去了他自身存在的意思與價值,這需要欣賞者具備必須的音樂知識和欣賞能力,這樣才能將物質的聲音轉化為具有內在精神表現力的音樂。作者尤其提到了,聽覺表象積累,社會實踐和豐富的文化知識是音樂思維的基礎,音樂思維對激發情感,豐富想象力,提高智力和記憶力有著重要的意義。這些讓我們意識到音樂對人自身的更深層成長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這本書在細細品讀後,感受到了此書不同其它以往的音樂類書籍:他擺脫了以往純粹的案例教學,投入了更多的人文理念來充實書的內涵,在閱讀的過程中給人以更深層次地文化思索,對於那些喜愛文學的音樂教師會更容易產生共鳴。以往的著作基本上從理論到理論,從技術到綜合地編寫,過於抽象,平庸。

那些以案例為主的教材則缺乏理論性,經驗大於與科學,無法讓人產生深刻的反思;而《音樂教學新視角》這本書則更多地從音樂與文學方面來闡述,對於喜愛文學的教師來說更能激起共鳴,同時給重視音樂技能忽視審美教學的老師來說有給予了深刻的啟示,無論從理論層面還是實踐教學來說都是非常值得推薦的音樂人文類書籍。

音樂教學新視角的讀後感2

《音樂教學新視角》這本書從音樂思維、情感與文化的角度對音樂教學進行了新的闡釋,運用形象思維的理論,在研究音樂特性的基礎上對音樂思維、音樂情感、文化與音樂教育的關係等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提出了“文化中的音樂教學”的觀點,主張在文化的大背景中豐富學生對音樂的情感體驗,發展音樂思維,引導學生深入地感受音樂、理解音樂,更好地發揮音樂的各種功能和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針對當前音樂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一些改進的方法和建議。

進入21世紀,世界音樂教育有了很大的發展,人們認識到,音樂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音樂才能,更重要的是要透過音樂教育培養具有綜合文化素質、全面發展的人才。正如管建華在《世紀之交:中國音樂教育與世界音樂教育》一書中指出的那樣:“從當今發達國家的音樂教育來看,已經不把”美育“、”技術“作為音樂的目標,音樂教育的目標主要放在人的發展上。如德國,在20世紀70年代就將音樂教育的目標從重”藝術作品“轉向重”文化中的音樂“。

美國在音樂教育基礎中強調的六個方面,也是將音樂作為文化來定位的。這六個方面包括:學習音樂是學習人類交流的一種基本形式,學習音樂是學習世界上各種民族,學習音樂是學會學習的過程,學習音樂是學習想象力和自我表現力,學習音樂是學習的基礎,學習音樂是學習藝術。”這是當代音樂人類學的基本思想,文化的理解將成為音樂教育的目標之一。

這種音樂教育理念促使我們對傳統的音樂教學進行反思,也為我們進行音樂教學提供了新的視角,即從音樂思維、情感與文化的角度重新審視我們的音樂教學。如果能在掌握一定音樂知識技能的基礎上教會學生思維,透過音樂思維豐富音樂的情感體驗,並在文化的大背景中感受音樂、理解音樂,那麼就能更好地發揮音樂的各種功能和作用,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在新的世紀裡,我們要善於引導幼兒創造性地學習音樂,這既是音樂審美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幼兒創新意識、創造能力的有效方式。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幼兒積極主動地思考,大膽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創造條件讓他們表現自我、體現個性,讓他們在遊戲之中、在愉悅之中盡情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音樂教學新視角的讀後感3

《音樂教學新視角》這本書是特級教師吳文漪撰寫,由教育部示範教育司組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吳老1946年出生,江蘇吳江人。1994年被評為特級教師。著作有《小學音樂欣賞教學》、《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思維、情感音樂教學》、《文化與音樂教學》等。

本書從音樂思維、情感與文化的角度對音樂教學進行了新的闡釋,運用形象思維的理論,在研究音樂特性的基礎上對音樂思維、音樂情感、文化與音樂教育的關係等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提出了“文化中的音樂教學”的觀點,主張在文化的大背景中豐富學生對音樂的情感體驗,發展音樂思維,引導學生深入地感受音樂、理解音樂,更好地發揮音樂的各種功能和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針對當前音樂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一些改進的方法和建議。本書不僅有理論上的闡述,還有實踐層面的探索,行文流暢,資料翔實,內容豐富,可讀性較強,對中小學在新課程背景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其中一篇文章中提到得以情感體驗為中心的音樂教學,讓我感觸很深。透過創設音樂情境來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音樂教學的根本就是要透過多種方法創造這種“高潮的激動的情緒”。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如何上好每一堂課、讓學生學有所獲是我們最關心的事。怎樣才能在音樂課上讓學生帶著這種“高潮的激動的情緒”呢?文章中舉了詳細的課例。如:設計出多種趣味匯入,有故事匯入、表演匯入、疑問匯入等。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情境,如教唱歌曲《火車開了》,可以把教室創造成一個火車站,學生的座位就是一列客車,教師是列車員,全體學生是乘客。把要學習的知識點設計成車票,回答對了才能檢票上車。在教師和學生一起開火車的活動中,學會了歌曲,並表演“火車開了”的遊戲。這種音樂情境既創設了火車的情境,又營造了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有效的提高了學生對音樂情緒的感受。

文中他還重點闡述了教師的情感是激發學生情感的決定因素。比如說用和藹可親的態度尊重學生。教師的權威不是靠所謂的威嚴樹立的,而是靠取得學生的信任建立的。那麼作為一個音樂老師,怎樣以教師的情感來激發學生呢?可以透過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首先要對音樂有豐富的情感體驗。常常會在其他教育文摘中看到這句話:“教師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呼喚和鼓舞。”就是說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用自己的激情感染、激勵和鼓舞學生,這樣才能呼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因此,我們音樂教師應該多親歷音樂實踐,多聽音樂、要從分析音樂結構的狹窄範圍中跳出來,豐富自己的文化修養,這樣才能獲得更豐富的情感體驗。

(2)運用語調激發學生的情感。語感是表達感情的重要手段,時而激動,時而平緩,時而親切,時而威嚴,抑揚頓挫的語調錶現了不同的情感。語調的運用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聽過不少優秀老師的課,不管是語文、數學、還是音樂,都有一個共同點——抑揚頓挫的語調。

(3)作為一個音樂老師,教師充滿激情的範唱或範奏也是激發學生情感體驗的最佳手段之一。這就要求我們音樂教師要有紮實的基本功,要一直繼續學習、深造我們的專業。

總之,作為一名還剛走在教育事業的起跑線上的青年教師,在課堂上我們要努力營造一種寬鬆和諧的教學氣氛,時刻面帶微笑,以婉轉的聲調感動學生,以優美的語言啟迪學生,以高昂的情緒鼓舞學生,這樣就能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之以愉快的情緒、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之中。

進入21世紀,世界音樂教育有了很大的發展,人們認識到,音樂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音樂才能,更重要的是要透過音樂教育培養具有綜合文化素質、全面發展的人才。正如管建華在《世紀之交:中國音樂教育與世界音樂教育》一書中指出的那樣:“從當今發達國家的音樂教育來看,已經不把‘美育’、‘技術’作為音樂的目標,音樂教育的目標主要放在人的發展上。如德國,在20世紀70年代就將音樂教育的目標從重‘藝術作品’轉向重‘文化中的音樂’。

美國在音樂教育基礎中強調的六個方面,也是將音樂作為文化來定位的。這六個方面包括:學習音樂是學習人類交流的一種基本形式,學習音樂是學習世界上各種民族,學習音樂是學會學習的過程,學習音樂是學習想象力和自我表現力,學習音樂是學習的基礎,學習音樂是學習藝術。”這是當代音樂人類學的基本思想,文化的理解將成為音樂教育的目標之一。

這種音樂教育理念促使我們對傳統的音樂教學進行反思,也為我們進行音樂教學提供了新的視角,即從音樂思維、情感與文化的角度重新審視我們的音樂教學。如果能在掌握一定音樂知識技能的基礎上教會學生思維,透過音樂思維豐富音樂的情感體驗,並在文化的大背景中感受音樂、理解音樂,那麼就能更好地發揮音樂的各種功能和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新的世紀裡,我們要善於引導學生創造性地學習音樂,這既是音樂審美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造能力的有效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大膽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創造條件讓他們表現自我,體現個性,讓他們在遊戲之中,在愉悅之中盡情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