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金融/投資/銀行/保險/財會

宣紙的投資性分析

宣紙的投資性分析

市場分析

宣紙天生具有獨特的投資屬性

人們熱愛中國書畫,但不要忘了,宣紙因其質地綿、韌、白、不蛀不腐、潤墨效果強、耐老化、不變色的特徵成為了中國書畫藝術重要的載體,有“紙中之王,千年壽紙”的美譽。本次宣紙專場拍賣即出現了令人咂舌的落槌價。據瞭解,青睞者主要來自於宣紙經銷商,其次是部分畫家和宣紙收藏者。說明宣紙的保值增值性被高度認可,人們看到了宣紙未來的上升空間。

其實在中國民間,宣紙收藏起碼也有千年以上的歷史。宋人王令的《再寄權子滿》裡就有“有錢莫買金,多買江東紙,江東紙白如春雲”,描述了當時人們酷愛收藏宣紙的情形。筆者在這場拍賣之前,曾就宣紙收藏的話題走訪了中國宣紙集團公司董事長鬍文軍先生。胡文軍說:“從文獻上的一些記載以及歷史故事和典籍敘述,在中國歷史上宣紙一直是被收藏的。只不過各個歷史朝代沒有像現在這種收藏氛圍和收藏文化的渲染,沒有這麼明確地提出‘收藏’的概念。”他告訴筆者,“有很多老畫家,包括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六七十年代的老畫家以及當代畫家,你到他家裡去,不誇張地說,他有整屋子的紙,可以說有幾輩子都用不完的紙。只要好的宣紙出來,只要出好紙,他們都要買,都要收藏。”胡先生把這種情況解讀為“畫家好紙”!歷史上也出現一些大收藏家,包括民國的一些大收藏家也收藏宣紙。胡先生認為:“宣紙作為一種收藏品,有一種象徵性意義。宣紙本身有很高的內在文化價值、內在文化屬性,而且它和書畫是緊密相連的。加上宣紙還有一個特性就是紙越好畫家運用得越好。大書畫家必須要收,那些想求得畫家字畫的大收藏家會拿老紙跟畫家交換,這樣一來,宣紙的特性除了單純收藏以外,還成為收藏者跟書畫者交流的一種媒介。”

胡文軍與宣紙結緣數十年,對宣紙收藏有他更精深的理解,“首先從它自身獨特的價值來看,它是天然的收藏投資品。其一宣紙是一種文化遺產,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每張產品透過一百零八道工序,很多工序都是傳統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我認為一張宣紙,不僅是工業產品,它同時是藝術品,它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產生的藝術品,它本身具有傳統工藝和文化價值。其二它和書畫的緊密集合,造就了中國書畫的絢爛和唯美,弘揚了我們傳統的文化,當人們為中國書畫的大美而目不暇接的時候,決不能忘記了作為承載者的宣紙。其三老百姓都知道酒越陳越香,紙亦是同理,也是越陳越好。你說畫家,老畫家,他要用五十年的紙、一百年的紙,那個紙的感覺真是像綢緞一樣,使用起來特別好。而且我們宣紙儲存的條件也並不要求很高,說白一點就是你不要把水往上淋,或者不要在太陽下直曬,基本上不需要什麼太好的條件去儲存。天然的宣紙具有一種文化收藏的屬性,從這個層面上來說還是很有意義的。成紙的增值率大概在20%左右,所以現在我認為宣紙是很好的收藏品。”

其實宣紙收藏與書畫收藏密不可分,情同手足兄弟。最近一次的宣紙收藏熱潮啟動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隨著書畫市場日益繁榮,導致宣紙需求量大增,有名的書畫家採用高檔宣紙,不知名的書畫家也熱衷於用高檔宣紙。宣紙收藏和交易便逐步啟動,而且呈現出持續升溫的態勢。不僅清朝、民國年間的名宣賣出了“天價”,而且建國後及至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宣紙精品價格也扶搖直上。即使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普通宣紙,增值幅度也近百倍。

業內調查

“原產地保護”政策催生收藏熱情

“什麼是宣紙?”,並非所有用於中國畫創作的紙張都可以被稱為宣紙,胡文軍告訴筆者:“一千多年來不斷的傳承過程中宣紙和涇縣的人、山、水、地已然融為一體、難以分離。”因此,“宣紙”是無法被其他地方所複製的。2002年,政府也對其採取了原產地的保護措施,承認與加強了“宣紙”的地域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驅動了“宣紙收藏”。

“相比其他的東亞手工紙,宣紙的最大的優勢在於有兩大特色:宣紙有‘紙壽千年,墨韻萬變’之稱。第一大特色就是儲存時間長。這些都在博物館資料檔案中有記載。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們也曾經做過一個實驗:把各種紙,包括銅版紙以及各種各樣的紙與宣紙做耐老化實驗。實驗的結果是:有的紙是三十年、五十年,有的'紙是六十年、一百年,我們宣紙最長了,做到了一千零五十年的時候,它仍然還是可以做下去,也就是說一千零五十年在實驗室條件下還沒有達到宣紙壽命的終點,宣紙成為不折不扣的‘千年壽紙’!第二個特點完全和中國畫的韻味性融為一體——即‘墨韻萬變’。我們的宣紙上有豐富的墨色變化,墨分五色,簡單的黑白之間有一種很豐富的變化,墨留住了,水走了,然後有那種朦朦朧朧的感覺,把畫家想表達的一種意境就表達出來了。大家都知道一條直線太單調、不美,彎彎曲曲中它才有一種韻律的美、婉約的美。我們宣紙的性質就是它有一種微妙的韻染地效果,所以韻味性應該說是宣紙在藝術表現上一個最大特性,能夠讓畫家在方寸之間,在一張白紙上能夠自由地去發揮,把他能想到的境界都表現出來。”

業內把脈

宣紙收藏有絕招

今天,在市面上我們還是能夠看到大量的宣紙或者說被稱之為宣紙的國畫用紙。無疑,宣紙今天最大的用途還是被用於書畫消耗,因此並非每張宣紙都值得收藏,或是投資。以投資的眼光去尋求宣紙,大致要注意如下三點:

首先,收藏的宣紙要正宗。收藏宣紙雖然不能完全排除收藏其他地區所產的紙張精品,但根本意義上還是要收藏得到原產地保護的才最具有收藏價值和意義。

其次,建議整刀收藏宣紙。宣紙一般是按刀生產、包裝的,一般每一刀都是封好的,配有合格證、印章等可證明其產地及生產年份的標誌。如果是作為收藏或投資的宣紙最好是整刀未拆封的,這樣來源、年份等資訊都比較清楚明瞭,不會產生歧義。

再次是收藏宣紙要注重特色。目前宣紙每年的產量僅有600多噸,由於受特殊的原材料和工藝限制,大幅度增產幾乎沒有可能。從尋求更大升值空間考慮,收藏者在收藏普通宣紙的同時,應該把重點放在批次有主題的特種紙上,尤其是企業為重大題材生產的各種紀念紙,這樣的宣紙往往是限量生產的,更具投資價值。以這次上拍的1999年中國宣紙集團公司生產的“紅星牌”建國50週年紀念紙便是很好的例子,剛出廠時不過300多元/刀,而如今的身價已達3.8萬。

同歐美髮達國家的藝術品產業相比較,我們的藝術品市場還是顯得品種比較單一,收藏門類的規模和細化程度都不夠。與世界著名拍賣行蘇富比和佳士得包羅永珍的拍賣門類相比較仍然是小巫見大巫。至少可以啟發我們把注意力轉移到一些看上去似乎很冷的門類上去。宣紙的收藏和投資價值凸顯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不妨讓我們真正意識到,中國藝術品收藏的廣度和深度還有待於我們去向深處拓展。人們的審美是多元化的,隨著藝術市場收藏逐漸升溫,拍賣門類的逐漸增加,待發掘品種始終是我們關注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