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專業劇場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一聽到寫報告就拖延症懶癌齊復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全國專業劇場發展情況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全國專業劇場發展情況調研報告1
近日,文化部財務司釋出《全國專業劇場發展情況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在資料統計、實地調研和專家研討的基礎上,對全國專業劇場的基本情況、專業劇場建設和運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專業劇場突出問題的原因分析、促進專業劇場繁榮發展的政策建議進行了詳細論述。《報告》指出,近年來,我國專業劇場發展迅速,已經成為推動藝術市場繁榮發展的重要力量。但總體上看,專業劇場的總量還明顯不足,執行管理機制仍不健全。應進一步明確專業劇場的性質,制定相關標準規範,培育健康市場環境,加大專業劇場的建設力度,引導專業劇場健康穩定發展。
《報告》顯示,截至XX年底,我國有專業劇場873家,佔全國演出場所的30.7%。全年專業劇場演出4.05萬場,觀眾總人數3229萬人次。這些劇場從區域分佈看,呈現東多西少的特徵;從行政層級看,呈現上重下輕的結構;從劇場規模看,以大中型劇場為主;從建成年代看,本世紀以來建成的專業劇場最多。它們的經營模式呈現多樣化,大體可分為自主經營、託管經營、院線式經營和場團合一四種模式。相較演出收入和配套設施及其他服務收入,政府補貼仍是專業劇場的主要收入來源。在專業劇場建設和運營管理中,當前存在較為突出的主要問題有四點:一是總量不足和利用率不高的現象同時並存;二是分佈不均和結構不合理的現象同時並存;三是快速發展和管理運營相對滯後的現象同時並存;四是演藝市場潛在需求旺盛和實質消費不足的現象同時並存。
針對專業劇場一系列發展中的問題,《報告》對問題的成因進行了解讀剖析,並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報告》認為,我國專業劇場存在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體制機制、消費習慣等方面的客觀因素,也有人才、經費等方面的現實原因。專業劇場定性定位模糊、建設管理和服務標準欠缺、管理和運營人才匱乏、我國居民文化消費習慣尚未形成、引導激勵社會資本進入劇場的渠道政策仍不完善等一系列難題亟待破解。
《報告》指出,專業劇場的繁榮發展是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豐富人民文化生活的必然要求。為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需要進一步發揮專業劇場的服務效能,統籌規劃,多方協作,合力推進。對此,《報告》建議,應明確專業劇場性質和定位,加強相關配套政策及資金的支援。借鑑發達國家的公共劇場經費模式,建立政府補貼、社會基金(贊助)、演出收入三者結合的多元化劇場經費保障體系,並以稅費優惠政策降低專業劇場的運營成本。制定相關標準規範,對專業劇院的建設和運營管理給予必要的規範、指導。制定專業劇場建設標準,杜絕新劇場盲目立項;制定劇場建設規範,建立全國統一的專家論證機制;改善劇場分佈結構,對老劇場、小劇場與縣級劇場的建設給予必要的政策傾斜和引導;建立專業劇場管理的質量體系,提升運營水平,提高服務質量。建立健全系統化的劇場經營管理人才培養、考核、認證制度。積極構建劇場從業人員認證制度,透過培訓考核和繼續教育等多種方式培養劇場專業人才。從宏觀層面上引導培育健康的演藝市場環境。一方面規範惠民演出,提高劇目創作質量;另一方面著力擴大文化消費市場,重視群眾文化消費觀念的培育。
全國專業劇場發展情況調研報告2
專業劇場是展演文藝創作精品、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重要場所,也是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近年來,我國專業劇場發展迅速,已經成為推動藝術市場繁榮發展的重要力量。但總體上看,專業劇場的總量還明顯不足,執行管理機制仍不健全。應進一步明確專業劇場的性質,制定相關標準規範,培育健康市場環境,加大專業劇場的建設力度,引導專業劇場健康穩定發展。
一、全國專業劇場基本情況
據統計,截止20xx年底,我國有專業劇場873家,佔全國演出場所的30.7%。全年專業劇場演出4.05萬場,觀眾總人數3229萬人次。
(一)專業劇場的分佈情況
1、從區域分佈看,呈現東多西少的特徵。據統計,我國東部地區有專業劇場507家、中部地區有203家、西部地區163家,分別佔全國專業劇場總數的58.1%、23.3%和18.6%。東南沿海地區專業劇場數量遠大於西部地區。其中北京、江蘇、浙江、上海、山東和廣東六省市的專業劇場總數為324家,佔全國專業劇場總數的37.1%。
2、從行政層級看,呈現上重下輕的結構。全國4個直轄市和27個省會城市共有專業劇場307個,平均每個城市擁有9.9個專業劇場;全國306個地級城市共有專業劇場379個,平均每個地市擁有1.2個專業劇場;全國1927個縣級城市的專業劇場總數為187個,平均每10個縣級城市才擁有1個專業劇場,西部地區絕大部分縣級城市沒有專業劇場。
3、從劇場規模看,以大中型劇場為主。調研發現,在全國專業劇場中,座位數在801至1200的劇場所佔比例最高,有396家,佔總數的45.4%;其次是1201-1600座的劇場112家,佔總數的12.8%;800座以下的劇場295家,佔劇場總量的33.8%;1601座以上的劇場70家,佔劇場總數的8.0%。
4、從建成年代看,本世紀以來建成的專業劇場最多。調研顯示,1960年以前建成的專業劇場150家,佔總數的17.2%;1961-1980年建成的專業劇場110家,佔12.6%;1981-20xx年建成的專業劇場288家,佔33%;20xx年以後建成的專業劇場有325家,佔37.2%。這表明本世紀以來我國進入了專業劇場建設的快速發展期,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專業劇場是20xx年後新建成的。
(二)專業劇場的經營管理情況
1、專業劇場經營模式呈現多樣化。目前我國專業劇場的經營模式大體可分為自主經營、託管經營、院線式經營和場團合一四種模式。
自主經營,是指業主既是劇場的所有者又是經營管理者。劇場設有經營管理部門,專門負責製作和引進劇目;劇場收入來源依靠自行組織演出節目的票房收入和場租,其中場租仍是主要收入來源。這種模式一般存在於隸屬政府文化部門、具有事業編制、有一定財政撥款的專業劇場。
託管經營,是指劇場的業主委託專業的劇場管理公司進行經營管理。劇場業主和劇場管理公司是不同獨立法人,劇場管理公司受業主委託承擔劇場的經營管理任務。託管期間,業主不參加劇場的任何經營活動。劇場管理公司以劇場票房、場租和其他配套設施租金等為收入來源,支付劇場託管費用後的結餘為劇場管理公司的收益。
院線式經營,是指劇場加入院線管理公司,劇場不交出經營權和所有權,院線管理公司只提供劇目、資訊等服務,而劇場透過支付給院線管理公司一定比例的服務費用得到更多的演出劇目、更合理的演出安排和更有效的市場資訊。
場團合一經營,本質上屬於“業主自營管理”的'範疇,但由於擁有駐場劇團,在經營中以首先滿足本團演出為主。
2、政府補貼仍是專業劇場的主要收入來源。專業劇場的收入主要有三大來源:演出收入(含場地出租和自營演出收入),政府撥款或惠民演出補貼收入,演出之外的物業出租及配套服務收入。據測算,20xx年全國專業劇場總收入達到60億元。其中演出收入21.9億元,佔資金來源的36.5%(其中自營演出收入13.4億元,佔61.2%,場地出租收入8.5億元,佔38.8%)。政府補貼收入28.6億元,佔47.7%,配套設施及其他服務收入9.5億元,佔15.8%。這表明在當前我國專業劇場發展中,政府支援仍起主導作用。
3、專業劇場演出最多的藝術類型是戲曲和音樂劇。20xx年,專業劇場的演出場次約為4.05萬場,觀眾總人數約3229萬人次,平均每個專業劇場每年演出約46場,平均每場觀眾797人。從演出藝術類型看,專業劇場演出場次最多的前5位依次為戲曲0.83萬場,音樂劇0.82萬場,兒童劇0.67萬場,話劇0.61萬場,曲藝雜技0.46萬場。
二、專業劇場建設和運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專業劇場總量不足和利用率不高的現象同時並存。
如前所述,我國專業劇場已達到873家,但與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相比,專業劇場總量仍明顯不足。資料顯示,20xx年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日本每百萬人平均專業劇場數分別為1.8個、3.4個、4.0個、4.2個和4.4個,而我國20xx年每百萬人平均專業劇場數僅為0.64個。同時,我國部分劇院在建設中還存在貪大求洋、選址不科學等問題。如一些新建的大劇院在建設立項時缺少科學論證,只是片面追求成為當地標誌性建築,因此在設計規劃時注重外觀形式而忽視功能考慮、注重標新立異而忽視內部設計,導致專業劇場前期投入大、後期維護成本高,專業劇場內部設施與劇場體量不配套。
與此同時,我國專業劇場利用率不高的現象仍較普遍。調研顯示,全國只有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專業劇場全年平均演出場次達到100場以上,其他地區專業劇場年平均演出場次約為40場,其中年演出場次達到50場以上的專業劇場只佔總數的35%。一部分老劇場甚至出現閒置的現象。據瞭解,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全國各地修建了一大批劇院,以滿足百姓觀看演出和電影的文化生活需要。但由於時代久遠,一部分老劇場因為城市改擴建而被拆除或挪作他用,如20xx年以前瀋陽市演出公司負責管理全市中心地帶的7所老劇場,近十年有6個劇場被拆遷或挪作他用。目前全國仍在使用的老劇場有400餘個,根據調研
走訪情況看,這些老劇場由於設施裝置老化、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面臨難以繼續使用的問題。如雲南普洱地區下轄9個縣。每個縣都有老影劇院或劇場,但大都建成在30年以上,多數已無法正常使用。
(二)專業劇場分佈不均和結構不合理的現象同時並存。一是縣級專業劇場偏少。
我國專業劇場分佈從宏觀地域看呈現東多西少、上重下輕的特點,特別是縣級專業劇場更是極度缺乏,即便是縣級專業劇場擁有比例最高的陝西省,也基本上是3個縣城中才擁有1個專業劇場;二是小專業劇場偏少。從專業劇場規模結構看,我國專業劇場中500座左右的小專業劇場僅佔劇場總數的25%。而國外發展經驗表明,小型專業劇場作為低成本運營的市場終端,在激發市場活力、培育人們消費習慣、培養優秀人才與優質專案上有著大劇院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國內城市小型專業劇場的極缺,導致了整個產業鏈的不完整,很多民營演出團體或小型演出專案找不到合適的演出場地,創作的活力與熱情受到制約;三是城市中心區域專業劇場偏少。從專業劇場的城市佈局看,近10年來全國各地修建的大劇院70%以上都位於城市的新區或開發區,與專業劇場主要消費人群的聚居區距離較遠,難以形成人氣帶動。
(三)專業劇場建設快速發展和管理運營相對滯後的現象同時並存。
調研顯示,我國專業劇場超過三分之一都是20xx年以後建成的,其中1000座位數以上的大劇院共120個,總投資額度達到500億以上,我國專業劇場建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各地新建專業劇場無論是體量規模,還是硬體設施裝置,都有質的提升。一些新建的大型專業劇場,舞臺機械投資甚至達到億元以上。
但隨著硬體條件的改善,我國專業劇場管理運營滯後的問題日益凸顯。目前我國專業劇場管理運營模式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但整體管理運營水平不高,大多數專業劇場處於收支平衡或虧損狀態。調研顯示,國內80%以上的專業劇場沒有形成完整的管理制度,大部分專業劇場缺乏專業的管理、運營團隊。20xx年,全國專業劇場整體收入60億元,僅有40%的專業劇場能夠實現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