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選修三第三單元第6課《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歷史試卷
一、單選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閃電戰”成為時髦的事情。德軍“閃電戰”破產是在( )
A、莫斯科保衛戰
B、不列顛之戰
C、斯大林格勒戰役
D、中途島之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許多著名戰役。下列各項中,屬於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影響的是( )
A、宣告德軍“速戰速決”戰略破產。
B、德國陸軍在二戰中遭受第一次重大失敗。
C、蘇德戰場形勢發生根本轉折。
D、德軍從此失去蘇德戰場主動權。
1942年,有“沙漠之狐”之稱的德軍將領隆美爾率領德意志軍隊攻入埃及,威脅開羅和蘇伊士運河。英軍調兵遣將,於10月在阿拉曼發動反攻,大敗隆美爾。該戰役指揮英軍作戰的是( )
A、艾森豪威爾
B、蒙哥馬利
C、巴頓
D、戴高樂
1942年德國的`進攻重點指向南方,準備奪取蘇聯重要的戰略物資產地是( )
A、莫斯科
B、斯大林格勒
C、列寧格勒
D、高加索
宣告德軍“閃電戰”破產,打破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的戰役是( )
A、不列顛之戰
B、莫斯科戰役
C、進攻基輔
D、斯大林格勒戰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各戰場中,反法西斯力量最先轉入反攻的是( )
A、太平洋戰場
B、蘇德戰場
C、北非戰場
D、中國戰場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作戰方式的改變與新型武器的大規模使用密切相關。這方面的典型戰例是( )
A、日本偷襲珍珠港
B、阿拉曼戰役
C、斯大林格勒戰役
D、中途島海戰
阿拉曼戰役前夕,隆美爾飛回柏林求援。希特勒避而不談增援的事,卻授給他一根元帥手杖。希特勒未提供增援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懷疑隆美爾的軍事指揮能力。
B、蘇德戰場激戰正酣難以增援。
C、防備英美盟軍乘機在西歐登陸。
D、轟炸英國本土受挫元氣大傷。
朱可夫元帥回憶:“蒙哥馬利……跟我談起了阿拉曼戰役和斯大林格勒會戰的情況,在他的概念裡,這兩個戰役具有同樣的意義。”“同樣的意義”是指( )
A、都是本地區戰場上最大規模的戰役。
B、都是美蘇盟軍對德國法西斯的勝利。
C、都是地區戰場上的重要轉折性戰役。
D、都是蒙哥馬利指揮取勝的。
二、非選擇題
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入侵緬甸,駐緬英軍節節敗退。1942年2月,由精銳力量組成的中國遠征軍入緬,與日軍作戰。在仁安羌作戰中,中國遠征軍與敵浴血奮戰,解救出被困英軍,轟動英倫三島。英軍在戰局不利的情況下,放棄緬甸,向印度撤退,中國遠征軍掩護英軍,並分別撤至印度和國內。中國大後方重要的對外陸路通道滇緬公路被切斷,滇西一度被日軍佔領。
1943年10月,中國遠征軍與盟軍配合,反攻緬北和滇西。在密支那戰役中,中國軍人組成敢死隊,繞到敵軍背後,與正面部隊同時發動進攻,使敵人腹背受敵,潰敗逃跑,日軍指揮官絕望自殺。中國遠征軍兵力
總計達40餘萬人,傷亡接近20萬人,以巨大的犧牲換取了最後的勝利。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中國抗日戰爭史》
(1)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遠征軍入緬前太平洋戰場和中國戰場的戰略態勢。
(2)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的軍事意義和政治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