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心理學

心理學書籍讀後感

心理學書籍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心理學書籍讀後感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心理學書籍讀後感1

《讀懂心靈》是一本以各種小故事構成的心理書籍。書中分有八個小主題,其中最讓我感觸最多的就是第三小主題一一在失意與缺憾中修復自己,其中的一句話很是令人深思:

不要預支明天的煩惱,過旱地為未來擔憂,那僅僅是徒勞,不於事無補,還會讓自己活得更加疲意。

生活不在昨天,也不在明天,它只是踏踏實實的今天。生活中往往就是這樣,我們常常會好高騖遠,內心幻想這美好的未來,卻從未努力去靠近它。與其迷茫未來自己該做什麼,不如踏踏實實過好現在,沒有人會一生下來就明白自己的人生該是做什麼的,未來都是掌握在現在一點一點努力的自己的手上。

好多同學可能都和我一樣,進入大學,對自己的未來都是無知迷茫的,很多人在這種迷茫中慢慢鬆懈自己,沒有目標的過著每一天,看著宿舍其他的同學積極的參加著各種組織或者協會,每天都很充實,心裡是羨慕的,比起每天懶在宿舍的自己,雖然會聽到舍友說:“好累,好羨慕你什麼都沒參加啊!”但其實自己心裡是難受的,雖然也有為自己的未來考慮過許多,但每次定下的小目標,第二天就會被扼殺在了被子中,就如書中說得:生活不是在昨天,也不是在明天,它只是踏踏實實的今天。與其每天后悔昨天不努力的自己,然後再對明天設下目標,不如好好充實過好今天,不後悔昨天,不多慮明天,相信在一天天充實的生活和學習中,會慢慢的找到符合自己未來的目標,並一步步靠近它。

大學生活說久也不久,說短也不短,足夠你思考自己的未來,但希望在畢業之時,別還是停留在思考中,而一點也未付出行動。

心理學書籍讀後感2

偶然讀到阿德勒《自卑與超越》“人類的一切文化成果都是基於自卑感。”阿德勒的理論構架起始於幾乎我們每個想生存下來的人必須面對的三大問題:如何謀求一種職業,以使我們在地球上的天然限制之下得以生存;如何使我們的同類中獲得地位,以使我們能互助合作並分享合作的利益;如何調整我們的自身,以適應“人類存在有兩種性別”和“人類延續和擴充套件,有賴於我們的愛情生活”等事實。簡潔的說就是職業、人與同伴、愛情和婚姻。對這三個問題的不同回答顯示了我們各自的生活模式,也就是阿德勒所說的生活的意義。每人的意義或多或少存在錯誤的成分,沒人絕對正確的生命意義。也不會存在絕對錯誤的生命意義。所有的意義在這兩段之間變化。然而這些變化裡,他們有很美妙的,有很糟糕的,有些錯得多,有些錯的少。較好的意義具有些共同的特質,而較差的缺少這些東西。

我們要怎麼做才能幫助這些用錯誤方法追求優越感的人呢?如果我們認為認清:對優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類的通行,那麼這件事情便不難。知道了這一點,我們便能設身處境,同情他們的掙扎。他們所犯得唯一錯誤時他們的努力都指向了生活中毫無用處的一面。在每件人類的創作之後,都隱藏有對優越感的追求,它是所有對我們文化貢

獻的源泉。人類的整個活動都沿著這條偉大的行動線。然而,真正能夠應付並主宰其生活問題的人,只有那些在奮鬥過程中,也能表現出利人傾向的人,他們超越前進的方式,使別人也能受益。如果我們依這種正確的方向來對待人,我們便會發現:要他們悔悟並不困難。人類所有對價值和成功的判斷,最後總是以合作為基礎的,這是人類種族偉大的共同點。我們對行為、理想、目標、行動和性格特徵的各種要求,都是他們應該有助於人類的合作。天才是人類中最合作的人,在他的行為和態度的某些方面,我們或許看不出其合作的能力,但我們卻能從其生命的整個歷程中看出來他的合作和奉獻精神!

同時從哲學的角度,古聖先賢都提出過類似的觀點,莊子“至人無己”、“忘我”,馬克思“為絕大多數的利益而奮鬥”,佛雲“普度眾生”,“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都是將自己與宇宙統一,非自我為中心。這也從側面支援的了阿德勒的觀點。

《人性的弱點》一書作者是被譽為“成人教育之父”的來自美國的卡耐基,正如書中作者簡介介紹在20世紀上半葉的美國,當經濟不景氣、不平等,戰爭等惡魔正在磨滅人類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靈時,卡耐基先生以他對人性的洞見,利用大量普通人不斷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透過他的演講,他的演講和著作喚起無數陷入迷惘者的鬥志,激勵他們取得輝煌的成功。正是這篇簡介,使我產生濃厚興趣想要了解,這裡面究竟寫了什麼,竟會有如此大的力量。這段時間讀了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讓我受益匪淺。在這樣深夜,讀這樣的書,像是在品嚐一場美味的人生盛宴,自得其樂。要將這種感覺說出來,還真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了。它就像一面鏡子,幫助我認識自我,瞭解自我,從而完善自我,駕馭自我,成為一個善於經營自己生活的成功者。漫漫人生路,它讓我在看清來路的同時,更清楚自己在面對怎樣的未來。

《人性的弱點》是卡耐基思想與事業的精髓,全書透過栩栩如生的故事和通俗易懂的原則,從人性本質的角度,挖掘出潛藏在人體內的60大弱點,一個人只有認識自己,不斷改造自己才能有所長進,直至成功!卡耐基寫得並不是很深奧的,寫的都是平常的'小事,但書中又嵌入了卡耐基的藝術靈魂。他對這些小事作出的反應,是我從未想到過的,使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也使我感到自己是那麼渺小。世界並不會因為失去卡耐基而停止轉動,卻因為有了他而轉得更好。卡耐基先生以他對人性的洞見,利用大量普通人不斷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透過他的演講和書,喚起無數陷入迷惘者的鬥志,激勵著我們後人不斷取得輝煌的成功。

心理學書籍讀後感3

在學期初,我抱著求知的心態選修《心理學》,透過在課堂上認真聽講,有選擇的閱讀相關書目,在學期末,我獲得了一個對心理學比較籠統、綜合的認識。

在寫作前,我嘗試構思了多種不同行文方式,最後,我選擇了這種“剃刀式”的結構,即第一部分概括老師課堂講授的精神,第二部分展開講述我受到老師啟發後的關於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進一步認識。

總體上,老師的授課思路就是在普通的心理學知識的基礎上,著重聯絡大學生心理特點,透過旁徵博引、深入淺出的理論講解和聯絡親身經歷或者接觸的例子,並且用通俗易懂、雅俗共賞的語言表達方式,讓我們在其樂融融的氣氛中學習、思考、成長,走向一段美麗的大學生之路。

老師在課堂上的講授表現出力求全面的趨向。從心理學歸屬於哲學的思考點出發,討論“人是什麼”這一命題,接而心理學的發展過程,建議我們涉獵系統論、控制論、博弈論,再到具體圍繞大學生健康心理的黃金塑造時期而有選擇的講授心理學知識,不斷強調生命的美好,關愛父母,以及各種思維培養的重要性,等等。這種授課方式,與其說是單方面的知識的傳輸或者雙方面的知識的交流,我則更偏向於那是彼此心靈的溝通,而此時,課堂就成為了一座橋樑。無論如何,這都全面地體現了老師對大學生健康心理發展的關心,同時,又試圖努力“兼營”相關心理學的知識的傳授,這無疑讓我們更接近“面對—反思—調控”的處理問題的積極的方式。

我逃過課,但是隻要我坐在教室裡,我必然專心聽講,嘗試理解老師的講義。臨近期末,回想學習的歷程,我對這門課程下這樣的總結。

老師是以大學生的心理發展為授課主線,間以穿插相關心理學專業知識。例如,心理預警——珍愛生命、大學生生活六大原則、給大學生的100條逆耳忠告,等等,諸如這些都充分說明了老師是以育人為先為講授的理念的。但是,讓我真正感動或者敬服的不僅是這樣的理念,而是他那種授課方式。我觀察發現,他努力追求的彷彿是引導大學生在他的課堂聽講中找到突破正擺在人生面前的困惑,如戀愛問題,於是儘可能的調動所有可行的方法,如來回地穿梭於講臺和課室後排,找到一個學生與老師在某方面上的平衡點,我相信,也許他實質上是明白的,這個平衡點可能不是制高點,但或許是一個最優解——一個讓師生都滿意的狀態。老實說,我絲毫不曾懷疑老師的授課目標,但是,有那麼一個片刻,我確實懷疑過老師的知識水平,後來,我才發現他知識面廣,聯想力豐富,準備充分,於是,我的目光又開始注視講臺。“盡信書,不如無書”,我只是追求一種批判式思維,請老師您見諒。

在課堂上聽講,受到老師的影響,以及自己的課外閱讀,我改變了對心理學一些不同主張的認識,尤其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心理學涉及非常多學科,傳統上,心理學被分為五個子領域:神經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臨床心理學。因為主要領域要與相關領域相結合學習,才可以更好地理解人類思維和人類行為。所以,談一下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並沒有脫離心理學的軌道,只是與其它主張形成強烈的反差,但這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