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電影《只有芸知道》觀後感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馮小剛電影《只有芸知道》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馮小剛電影《只有芸知道》觀後感1
紐西蘭有大片的綠色,燦爛橘黃的日出與夕陽,夢境般的層層霧靄,還有異國他鄉旅人們道不盡的故事與感傷。
在流量、票房、口碑統領影視江山的時代裡,充滿導演個人化的表達作品往往充滿爭議,更何況說的是朋友的故事。可朋友的故事,沒有小說裡的精雕細琢、沒有戲劇裡的起伏衝突,而那份平平淡淡,才歸於我們對生活的認識。
人的成長在於敢於相信,甚至願意去相信許多虛構的事物,從中或是找到慰藉、或是尋求共鳴、或是一解苦悶,時間一久,突然發現真實平淡的東西索然無味,就像習慣了品嚐酸甜苦辣,卻忘了水的清冽。
馮導也挺不容易的,為了把這杯無色無味的水舒舒服服地灌給大家,讓紐西蘭給它上了色,透過穿插敘事和冷笑話給它調了味,但本質還是我們生命中那份無可或缺的真實感觸,慢慢才發現,其實離不開它。
故事基本是按照倒敘的方式進行的,從隋東風踏上一萬五千公里送小芸回紐西蘭,重走他們一起走過的路,到定居小鎮租下屋子開餐館養狗狗,再到最初的相識相愛。這是個看起來似乎千千萬萬人都可能有的故事,普通人也會擁有美滿但抱有缺憾的愛情,會完成愛人的遺願,帶她回他們最初相遇的地方。但徐帆的眼淚和寥寥的幾句臺詞,讓我們看到了這部愛情電影背後深藏的脈脈溫情。
婚姻是相伴,是習慣,是忍耐。我們從片中看到的不是轟轟烈烈、曇花一現般的熾熱情感,而是婚姻裡對愛情的堅守。有人說,時間久了,婚姻不過變成親情,但隋東風和羅芸卻愛了一輩子,林太還能時刻唸叨林先生的愛意,回憶起那一眼、那個瞬間。
“半路留下來的人,苦啊。”前半生他們無所保留去愛,後半生拼盡全力去憶。婚姻裡,總有人要先白頭,總有人要先離開,《只有芸知道》說的是兩個人的故事,小芸離開了,只有她懂隋東風曾經的喜怒哀樂,說的也是每個人的故事,你或者她先走了,只有彼此銘記,專屬於你們的故事。
馮小剛電影《只有芸知道》觀後感2
《只有芸知道》上映了,已經三刷的我仍然跟著很多觀眾一起啜泣,也真心羨慕那些說看不懂的觀眾,這能證明你們仍是少年。
《只有芸知道》的故事沒有常規影視裡的起伏衝突,以馮小剛好友張述與妻子羅洋的故事為原型而創作,電影裡變成了黃軒飾演的隋東風和楊採鈺飾演的羅芸,愛得平實也平凡。
電影裡的他們,和真實故事裡的他們,都是平凡之輩。
他們默默相愛,安靜離開,故事裡甚至沒有多餘的觀眾,只有柴米油鹽裡養育出的彼此相依。
馮小剛在社交平臺上曬了一封先生寫給妻子的信,細述了她離開之後,自己的人生。他的文字和電影裡的隋東風不謀而合。他寫到“我會好好活著!為你,為孩子們,為我自己。”
在這個排序裡,“我”是開頭,卻排序在了所有定義裡的最後。
我們常說,日子需要個盼頭,要個念想與支撐。愛情是荷爾蒙的'激發,相伴是最繾綣的情話,當習以為常的那個人走了,生活的另一端就塌了。可日子還要過呀,此刻的我就不再是“我”,而是為了成全,為了責任。
馮小剛曬的這份老先生的長信裡,還有這麼一句:“現在我的日子,一半是回憶,一半是繼續”。
電影裡,羅芸說“半路留下的那個人,苦啊”。這種苦,少年不會懂,因為可以夢想繼續仗劍走天涯,走過半程的人會懂,思念做舟是沒有選擇的選擇。
隋東風有多平凡?可能他囊中羞澀,疲於生計,連陪羅芸看鯨魚的旅程只能納入計劃。但是他可以費心思的給她一個鯨魚背景的房間做驚喜,這是他能做到的所有。許多事情無法用價值來估算,而是有心與無心。
馮小剛在12月20日晚的觀影互動中和影迷感慨:“現在的人生活得很快,能完整看完1分鐘預告片都不是多數。”
隋東風和羅芸的故事是逆潮流的,他們很慢,一句承諾就是一生。當一切都開始變快,情感真該慢下來,真實的情感裡沒有那麼多波瀾壯闊,只有細品的靜默相隨。
這出極致的愛情裡,始終還藏了一句話——學會珍惜眼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