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第五項修煉的讀後感

第五項修煉的讀後感5篇

《第五項修煉》是一本由[美] 彼得·聖吉著作,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平裝圖書,小編精心整理的一些第五項修煉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第五項修煉的讀後感篇1

在知識更新日益劇烈、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重視知識的學習、能力的提升,是面對新形勢的有力舉措。學習是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無止境的,但怎麼樣才能發揮其學習的真正價值呢?

透過學習《第五項修煉》這本書,對新時期的學習有了更深的認識。偉大的團隊學習能創造你所想要的最高價值。透過團隊的不斷改造,日積月累,開拓創新,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第五項修煉》是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彼得·聖吉博士在其老師富瑞斯特創立的系統動力學和混沌理論基礎上總結、提升出來的,是一部闡述管理學的新思維方式的著作。

《第五項修煉》讓我深刻地瞭解到學習型組織的重要性。學習型組織致力於改善思考的本質、加強反思與團體學習的能力,以及發展共同願景和共同承擔學校複雜課題的能力。在一個“學習型組織”中,很多有共同理想的人組成一個大的學習型群體,人們在團體中都能以自己的理想為目標,不斷的前進。同時在團隊中不斷髮揮自己的潛能,敢於挑戰極限,不斷創新,幫助他人,和其他人一起,共同創造知識的成果。

學習型組織的建立,需要五項修煉,分別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理想、團隊學習、系統思考。第一、二項修煉是個人學習,第三項是激勵團隊為自己的目標而奮鬥,第四項是團隊學習。

這五項修煉也給了我一些啟示:

自我超越就是我們在學習上的追求,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已。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理清自己真正向往的事情到底是什麼,併為達到這個目標而不懈努力。充滿一顆挑戰自我的心,發揮想象力、創造力,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

改善心智模式,是對自己以往經驗的某一程度上的否定。有時候經驗不再適用於目前的狀況,這個時候,就要改變自己的思路了。書中說,改善心智的精髓是:追求真實,開放。因為事物總在不斷的發展變化,我們既往的思維很可能會成為學習探索的思想牢籠。心智模式根深蒂固的力量會把很多傑出的系統思考智慧淹沒,我們在學習中往往都會下意識的應用自己多年來早已形成的固有的思維模式去想問題,但是很少有人會去探究它的負面阻礙作用,因此,團隊成員的良好溝通便在這時發揮了作用,當不同的人從各自不同的思考角度出發暢所欲言地講出對同一個問題看法,並進行討論分析時,就避免了某些問題禁錮在過時的習慣做法上,擴充套件了我們的思路,並促使我們推動了心智模式的修煉和實踐,讓心智模式浮出水面,並對它進行檢查和挑戰,進而改善它。同時,在大家共同學習的團隊中,我們要效的表達自己的想法,開放心靈,接受別人的想法。在團體中,每個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樣的,一個團隊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們開啟自己的心扉的同時,也要接受別人的想法和意見。在個人來講,要勇於和善於敞開心扉,並且能夠傾聽吸納別人的想法和觀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快的開啟成功之門。

建立共同理想,共同理想就是團隊中的“凝聚力”。這種凝聚力是可以無限放大的,是一個超越個人上升到團隊高度的概念。在群體中讓想法自由交流,以發現遠比個人思考更深入的見解。同時,在深入討論當中,每個人都能獲得超過自己思想數倍的思想。思想是可以傳遞的,不同方向的思想能夠使人們變得更加聰明。

彼得·聖吉博士在這本書的第三章,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啤酒遊戲”的故事。透過這個故事,聖吉博士把抽象的系統思考概念講的活靈活現,並將造成“先是庫存不足,然後庫存過多”的原因,歸咎於系統結構。少了系統思考,就無法探究各項修煉之間如何互動。“系統思考”的修煉使我瞭解學習型組織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以一種新的方式使我們重新認識自己與所處的世界:一種心靈的轉變,從將自己看作與世界分開,轉變為與世界連結。從將問題看作是由“外面”某些人或事所引起的,轉變為看到自己的行動如何造成問題。而我們就應該從全域性宏觀的角度思考群體的價值取向,進而調整自己的價值取向,達到個人價值與全域性價值的平衡。

透過學習這本書,讓我們看到了個人及組織中幾種潛在的巨大力量來源。當真正掌握這些力量,我們就會獲得持續的提升,彼得·聖吉博士的觀點是要我們去發展學習型的團隊合作。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從中學到自己需要的理論,並把這項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真正做到活學活用,學以致用。

只有樹立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新觀念,學習中不斷突破自我,不斷挖掘潛能,並在團隊中彼此信任,相互補長短,為共同的大目標全力以赴,才能創造出驚人的成果。

總之,我們已邁入知識時代,學習乃潮流趨勢。學習對個人來說有其重要性和必然性,願我們每個人都能為營造優質的學習環境而努力,也是為實現自我價值而努力,唯有這樣才能活出生命的意義,才能活得充實,體會到人生的真正快樂。我時刻準備著,誠實地面對真理,專注於系統思考。突破超越自我的關鍵,留意自己的言行對身邊人的影響,深入別人的內心,共同探討學習的本質。明確自己擁有與組織一樣共同的願望,融入團隊的學習精神,共同發展團體的力量。

第五項修煉的讀後感篇2

對組織而言,大多陣列織機構的學習實踐情況很糟糕,學習障礙更是一個悲劇,並且也常常被忽視。關於學習障礙,在《第五項修煉》中,作者分析了幾種學習障礙。

障礙一:“我就是我的職位”。

我們接受的教育歷來強調忠於職守這一概念,以至於我們會把自己的工作混同於自己的身份,總是把自己的責任限定在自己的職位界限之內。當組織中的職業人只關注自己的職位時,他們就會對所有職位之間的,因相互關聯而產生的結果缺乏責任感。當結果令人失望時,要找出其他原因也會很困難,你所能做的只剩下猜測“一定有人把事情給搞砸了”。

障礙二:“敵人在外部”。

當發生問題時,我們每個人都有這種傾向:去責怪我們身外的人或事。當我們的行動所產生的影響回過頭來傷害到我們自己時,我們會錯誤地認為這些新問題是外部造成的。“敵人在外部”這一障礙的症狀,其實是“我就是我的職位”觀念的副產品,是這種觀念導致的結果——觀察世界缺乏系統性。

障礙三:“掌控的幻覺“。

眼下,”主動積極“是一種時尚,是對一個人或一家企業良好能力的評判。老闆們經常強調:我們要主動面對困難的問題,我們要掌控局面。有時候,主動積極往往是被動反應的一種偽裝掩飾,因為我們還是停留在對外部的敵人採取更為積極的方式,其實還是在被動反應。只有當我們意識到,我們是自己問題的始作俑者,才能到達真正的主動積極。

障礙四:“執著於事件”。

我們都有一種慣性思維,即把生命看成是一系列分立的事件,而且每一個事件都應該有一個顯而易見的起因。

執著於事件轉移了我們對事件背後長期規律性模式的注意力,干擾了我們對這些長期模式的理解力。如果大家的思想都被短期事件主導,那麼一個組織就不可能持續地從事有創意的生成性學習。

障礙五:“溫水煮青蛙”的寓言。

在企業失敗案例的系統研究中我們發現,企業對緩慢積累的生存威脅普遍缺乏應對措施,就像“溫水煮青蛙”,只能針對環境中突發的改變,對緩慢漸進的改變卻毫無察覺。學會觀察緩慢、漸進的過程,要求我們放慢自己忙亂的腳步,去注意那些細微的以及戲劇性的變化。

障礙六:“從經驗中學習的錯覺“。

最深刻的學習來自直接的經驗,的確,我們透過直接的試錯法學會吃東西、爬行、走路和交流,試錯法是透過做出行動並觀察其結果,如果結果不滿意,就再做出另一個新行動。但是,如果我們的行動的結果是不可觀察的呢?如果我們行動的主要結果要在很久之後的未來顯現,或者在我們身處其中的更大系統裡相隔很遠的部分顯性呢?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學習視界”,即我們只能在一定的時空與視力範圍之內觀察自己的行動效果,如果超過我們的“學習視界”時,就不可能透過直接經驗來學習了。這裡存在一個組織或公司學習的悖論:我們從經驗中學習最好,但許多最重要的決策多帶來的結果恰恰是我們無法直接體驗的。許多組織的重大決定,會在數年或數十年的時間裡、在整個系統內產生影響,諸如此類的決策,很難有“試錯式學習”的機會。

障礙七:“管理團隊的.神化”。

兵來將擋,面對這些學習悖論和障礙,放馬迎戰的自然是“管理團隊”啦——一組智慧超群、經驗豐富、來自不同職能部門和專業領域的經理人,他們應該一起理清對組織至關重要的、跨部門的複雜問題。非常遺憾的是,企業團隊常常陷於勢力範圍之爭,常常簡單地迴避會使個人丟臉的事,常常假裝在集體的策略上已經統一了思想——以維護表面上的團結一致。為了保持形象,他們努力消除意見不合;避免公開表露嚴重分歧;集體的決策退化為大家都能接受的妥協,或者乾脆是強加在集體名義上的個人觀點。如果有分歧,它通常表現為相互指責和意見主張的兩極分化,因而無法揭示深層經歷的差異和不同的假設,無法使團隊整體得到學習提升。

本書作者認為以上學習障礙長期以來一直伴隨著我們,而學習型組織的五項修煉,能夠成為醫治這些學習障礙的對症良藥。

那到底什麼是五項修煉呢?它們分別是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願景、團隊學習和系統思考。

第一項修煉: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是學習型組織的重要基礎或精神基礎。它是不斷澄清和加深我們的個人願景的修煉,是持續集中我們的能量、增強我們的毅力,並客觀地觀察現實的修煉。善於自我超越的人,能夠始終如一地為實現他們內心深處最關心的成果而努力,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不斷創造和超越,是一種真正的終身學習。一個組織在學習方面的信念和能力,不會超過組織成員在這方面的信念和能力,也就是說自我超越對於提高組織的學習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項修煉: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決定我們對世界的理解方法和行為方式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假設、歸納,甚至就是影象、畫面或形象。我們通常不能察覺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對自己行為的影響。心智模式的修煉要從省視自己開始,學習如何把我們內心的、有關世界的影象披露出來,讓它們浮出水面,並嚴格仔細地加以審查。組織機構的學習,其實也是管理團隊成員看待本公司、競爭對手和市場的集體心智模式的轉變過程,因此,心智模式是影響組織學習能力的重要因素。

第三項修煉:共同願景

如果有任何一項領導的理念,數千年來一直給予組織機構以激勵和啟迪,那就是擁有一種能夠凝聚並堅持實現共同願景的能力。共同願景會激發真正的信念、行動意願和投入參與,而不只是服從,它對於組織凝聚力的強化具有重大影響。當共同願景建立起來的時候,人們都會力行卓越,用心學習,積極上進。

第四項修煉:團隊學習

一個工作很投入的管理團隊,每個成員的智商都在120以上,為什麼他們的集體智商卻只有63?團隊學習的修煉所針對的就是這個奇怪的悖論。我們知道團隊是能夠學習的。當團隊在真正學習的時候,不僅團隊整體產生出色的成果,而且,個別成員成長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學習方式要快。團隊學習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在現代組織中,學習的基本單位是團隊而非個人。除非團隊能夠學習,否則組織便無法學習。

第五項修煉:系統思考

人類活動是由一系列相互關聯的行動所組成的無形的編織在一起,但這些活動之間的相互影響,常常需要很多年的時間才能完全顯現出來。由於我們自己“身在此山中”,要看清整個系統演變的模式是難上加難的。而系統思考是讓各類系統模式全部清晰可見,並且幫助我們認識如何有效地改變這些模式。

第五項修煉,也就是系統思考,它是整合其他修煉的修煉,它把其他修煉融入一個條理清晰一致的理論和實踐體系。它防止了其他修煉變成分散獨立的花招,或最新流行的組織變革時尚。沒有系統的觀點,就不會想去了解各項修煉之間的關聯。系統思考的水平決定了前四項修煉最終效果的高度。

如果我們能夠掌握好五項修煉,就能消除學習障礙。

第五項修煉的讀後感篇3

美國的管理學大師彼得·聖吉和一些管理學學者、卓越的企業家共同努力數年,著成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一書,總結推出一套完整的、操作性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新型企業管理方式,因而被稱為“21世紀的管理聖經”。其宗旨是:將組織變成一個具有生命的有機體,面對任何複雜的外界變化,能靈活伸展,能隨機而變。其核心觀點是學習:組織的個人和企業一起學習,組織在個人透過學習完成不斷自我超越的基礎上,進行團隊學習,從而使組織變成學習型組織。

書中對每一項修煉都有其獨特的見解,對五項修煉的結合也恰到好處,讓人讀後深受感觸。

第一項修煉: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

“自我超越”的修煉是不斷理清並加深個人的真正願望,集中精力,培養耐心,並客觀地觀察現實。它是學習型組織的精神基礎。精熟“自我超越”的人,能夠不斷實現他們內心深處最想實現的願望,他們對生命的態度就如同藝術家對藝術作品一般,全心投入、不斷創造和超越,是一種真正的終身“學習”。

第二項修煉: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

“心智模式”是根植於心中,影響我們對這個世界的判斷,以及如何採取行動的許多假設、成見,或甚至影象、印象。把鏡子轉向自己,是心智模式修煉的起步;藉此,我們學習發掘內心世界的影象,使這些影象浮上表面,並嚴加審視。它還包括進行一種有學習效果的、兼顧質疑與表達的交談能力——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以開放的心靈容納別人的想法。

第三項修煉:建立共同願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

如果組織中沒有全體成員深度分享共同目標、價值觀和使命感,那這個組織就不能得到偉大的成功。領導力即要給予組織機構以激勵和啟迪,有能力分享我們所追求的未來圖景,偉大的組織都無一例外的用共同的身份和命運歸屬感把人們成功地凝聚在一起。這是因為共同願景會激發真正的信念、行動意願和投入參與,而不僅僅是服從。

第四項修煉:團體學習(Team Learning)

當一個管理團體中,大家都認真參與,每個人的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何以集體的智商只有六十二?團體學習的修煉即在處理這種困境。也有不少驚人的例項顯示,團體的集體智慧高於個人智慧,團體擁有整體搭配的行動能力。當團體真正在學習的時候,不僅團體整體產生出色的成果,個別成員成長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學習方式為快。

第五項修煉:系統思考(Systems Thinking)

系統思考是整合了其他修煉的修煉,它把其他修煉融入一個條理清晰一致的理論和實踐體系。他防止了其他修煉變成分散獨立的部分。沒有系統的觀點就不會想去了解其他修煉之間的關係。而只有透過強化其他各項修煉以及他們之間的關係才能讓一個組織正常並積極的執行。第五項修煉不斷提醒我們:整體大於區域性的組合。

總結:

開發共同願景會促進對長期性目標的承諾心智模式的修煉主要在開放我們的心胸,這是我們發現自己目前看待世界的方法的侷限性的必要過程。團隊學習能夠培養超越個人視角侷限、以看清更大圖景的集體技能。而自我超越則激發一種個人動機,它讓我們持續的學習和理解我們的行動如何影響著我們的世界。自我超越使人脫離反應式的心態。最重要的系統思考是我們瞭解學習型組織即個人看待自己和世界的新方法。

融合五項修煉對成就學習型組織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這是一件充滿挑戰的工作,因為要整合出一項新工具,比單純個別應用這些工具難多了。但同時,這樣做所得到的回報是無可衡量的。

第五項修煉的讀後感篇4

《第五項修煉》應該是一本屬於管理學方面的書,平時很少有機會去讀。因為是寒假作業的一部分,所以還是努力靜下心來讀,寫下了自己的體會。彼得·聖吉在其所著的《第五項修煉》中講到的是學習型團隊,他希望建立的組織模式能夠更適合人們的工作。在一個團隊中,很多有共同理想的人組成一個大的學習型群體,使人們在團隊中都能以自己的理想為目標,不斷的前進。同時,在團隊中不斷髮揮自己的潛能,敢於挑戰極限,不斷創新,幫助他人,和其他人一起,共同創造知識的成果。從真正意義的團隊學習中體會工作生活的意義,實現自我的價值。

整本書一共分為了22章,但主要講了五項修煉,書中的每一項都有獨特的見解,對五項的修煉也結合的恰到好處,指出了個人與組織之間的密切關係,使人讀後深有感受。這五個部分分別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理想、團隊學習、系統思考。

1、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的修煉是不斷理清並不斷加深個人的真正願望,集中精力,培養耐心,並客觀的觀察現實。能夠自我超越的人,總是能夠不斷實現他們內心深處最想實現的願望,他們對生命的態度就如同藝術家對藝術作品一般,全心投入,不斷創造和超越,是一種真正的終身學習。因此,只有自我超越願望強烈,才能保證學習的動力。

2、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與心中,影響我們如何瞭解這個世界,以及如何採取行動的許多假設,成見,或甚至影象,印象。我們通常不易察覺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對行為的影響。在團隊中,改善心智模式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保證團隊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證。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有效的表達自己的想法,開放心靈,接受別人的想法。總之,在團體中,每個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樣的,一個團隊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們開啟自己的心扉的同時,也要接受別人的想法和觀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快的開啟成功之門,實現自我價值。

3、建立共同理想。

建立共同理想是我們實現成功的必須條件。如果團隊擁有共同理想,那麼,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會為了這個共同的理想而努力。而這種共同理想就是團隊中的凝聚力。這種凝聚力是可以無限放大的,是一個超越個人上升到團隊高度的概念。我想,一個團隊如果沒有共同理想,那麼整個團隊就是一盤散沙,即使個人能力再突出,團隊依然難以或得成功。

4、團隊學習。

曾經有過這樣一個實驗:在一個團隊中,大家都認真參與,每個人的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而集體的智商卻只有六十,這是什麼原因呢?團隊學習的修煉即在處理這種困境。團隊學習的修煉從“深度探討”開始,深度探討是一個團隊的所有成員,在思考了所有問題之後,毫無保留的說出自己的心聲而進入真正共同思考的能力。換句話說,如果想在群體中讓想法自由的交流,以發現遠比個人思考更深入的見解。同時,在深入討論當中,每個人都能獲得超過自己思想數倍的思想。思想是可以傳遞的,不同方向的思想能夠使人們變得更加聰明。這就是實驗的真正含義。

5、全域性思考。

在書中講到了,群體與人類其他活動都是一種系統,也都受到細微且息息相關的行動所牽連,彼此相互影響並要經年曆月才完全展現出來。我們是群體中的組成部分,要時時刻刻想著群體的願望。身在團體中,想要看清所有的事情是很困難的,有的時候需要犧牲自己的利益,來保護群體的利益。而我們就應該從全域性宏觀的角度思考群體的價值取向,進而調整自己的價值取向,達到個人價值與全域性價值的平衡。

透過閱讀這本書,讓我看到了個人及組織中所必須的修煉,它們是最根本的素質。當我們可以成熟的駕馭這些後,個人的生命空間會變得很大,才能成為一個全神貫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我們要努力的融入團體,用自己和團隊的力量去共同建立一個學習型團隊。在這個團隊中,一群人以不同的方式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奮鬥。

《第五項修煉》的作者的觀點就是我們要去發展學習型團隊合作。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從中學到自己需要的理論,真正做到學以致用。讓我們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在團隊中努力推廣,從而使團隊更加強大,個人的實力也不斷增長。

第五項修煉的讀後感篇5

在知識更新日益頻繁的今天,重視人的再教育、終身教育,是面對當今競爭激烈的新形勢下的有力舉措。透過第五項修煉這本書,我對自身及未來的學習有了更深的認識,進一步認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與迫切性。第五項修煉的內容包括五個部分,分別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體學習、系統思考……其中系統思考是以上所提修煉中的第五項,它是整合其他各項修煉成一體的理論與實務,以上組織在真正付諸實踐時,會將各項修煉列為互不相干的名目或一時流行的風尚。少了系統思考,就無法探究各項修煉之間如何互動。系統思考強化其他每一項修煉,這讓我想起了高中哲學所學的系統最佳化思想,並不斷地提醒我們:融合整體能得到大於各部分加總的效力。

正如書中所說:“真正的學習,涉及人之所以為人此一意義的核心。”透過學習,我們可以重新認識世界以及我們與世界的關係,形成自己的獨特世界觀,並在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提供方法論的指導,從而使我們做到從未能做到的事情,實現自己的理想並且提升自己擴充套件創造未來的能力!其實你我的心裡都渴望這種真正的學習,這就是學習型組織的真諦,這樣才能讓大家在組織內由工作中活出生命的意義。由此可以看出,學習不僅僅是吸收知識和獲得資訊,還應包括心靈的根本轉變或運作。學習型組織是可以不斷加強人的創造未來能力的組織,其真諦就在於活出生命的意義。

≡於活出生命的意義,有這樣一個故事:在古代的耶路撒冷有處叫做“針眼”的窄門,馱滿貨物的駱駝若要透過那裡,就必須卸下貨物。間接引用這個在當時廣為人知的比喻,耶穌說:“富人進天堂比駱駝過針眼還難。”在我們前進的過程中,有時也需要我們把人生旅途中馱帶的包裹卸下來。我們一旦邁過了一道原以為難以逾越的坎,就能從正在生成的現實的本源之處來觀察,並讓它透過我們呈現出來,變為現實。有人認為,放下,捨得,是輪迴中的死亡過程,而體悟到一種不同的自我,則屬於再生過程的早期階段。我認為要體悟生命的意義,就必須開發出一種“放得下”的容量能力,即放棄我們想象中的控制慾。放得下能夠讓我們退後一步看,注意到自己的思維習慣。大家都在學習中得以不斷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創造真心向往的結果,培養全新、前瞻而開闊的思考方式,全力實現共同的抱負,以及不斷共同學習。

第五項修煉還告訴我們要:修身成人。中國有一首絕好的詩,據說是無為所做:你為什麼不快樂?因為你所想或想做的事,99。9都是為了自己,然而那個私我卻是不存在的。我們大家也都知道,佛教的基本概念之一是現象世界的空性。“修習和修煉至關重要。”奧托說,“儒家理論針對的是個人‘修煉’或修養發展的長期實踐。由此可見修身成人的重要性,我所說的修身成人是指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益的人,是有自己思想並有遠大抱負的人。

五項修煉就是研究人的本質,探索如何建立這種像有機體一樣的學習型組織。但是五項修煉很難,因為缺一個都不行,如果只練外功,不練內功,功夫是練不上去的,如果只練內功,不練外功,那麼能量無法發洩,會走火入魔,如果內功外功都練,但不修煉品性,會成為一代魔王。如果這些都練了,但不會與人合作,那就只能是孤獨的老鷹。五項修煉是環環相扣,要五項修煉同時進行,螺旋式前進,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同時應該不斷超越,超越自我,不斷創造奇蹟和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