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管理課堂的藝術》讀後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以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讀後感。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管理課堂的藝術》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師管理課堂的藝術》讀後感1
作為一名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來說,最希望自己像那些老教師一樣,具備深厚的涵養、豐富的學識以及精湛的技藝。怎樣才能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怎樣才能像老教師那樣無論在教學還是在學生管理上都遊刃有餘、從容自如,這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前些天,我有幸拜讀了《教師管理課堂的藝術》一書,可以說受益匪淺,無論在教學還是在學生管理上都汲取了很多很多的養分,避免我們走彎路、走遠路、走錯路,指引幫助我們走向一條便捷,快速的優秀教師之路。
課堂管理要求教師必須熟練地把握教材,熱愛、理解和了解學生,對待學生一視同仁,愛生如子,對學生的困難能及時給予解決,掌握學生的思想動向。對於課堂中突發、偶發事件要科學處理,這就要依靠教學機智。充分調動學生幹部和班級積極分子的骨幹作用,讓他們作為教師管理課堂的助手,深信學生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用學生“好的自我”去控制“壞的自我”,充分調動學生自身的正氣,自覺控制“邪氣”,這樣才能把課堂管理好。
在課堂管理中還得注意課堂語言藝術,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與眾不同,既要有強大的科學文化的物質力量,也應有強大的精神吸引力量,教學語言直接關係到課堂教學的質量。教師的教學語言要表意精確,不能出現知識結論性錯誤,必須做到科學、正確,不能用“大概”、“差不多”、“可能”、“好像”一類的詞作科學概念的解釋,不能模稜兩可,要合乎語法規範,口齒清晰,語言精練,乾脆利落。不做無用的重複,不拖泥帶水,有的教師一句話裡夾著許多“啊”,使人聽之生厭,讓人難受,也有的教師在教學中每一句話裡都加進不必要的“這個”、“那個”等習慣用語,這些都是課堂教學語言的弊病,無形中也會影響學生,這些都是需要避免的。教師的課堂語言應像山間的小溪流水,清澈、明快、簡潔、給人以語言音樂的美感。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應巧於質疑,善於發問,適時釋疑,教師應善於鼓勵學生質疑問題啟動學生的思維,進行智力的心理訓練和培養,因此,教師必須在質疑、釋疑上狠下功夫,提倡啟發式教學,避免注入式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學會引人入勝的講解,講解時具有形象性、生動性,說話有趣味,這樣必然會吸引學生。教師這樣做有助於引起學生學習的直接動機,興趣盎然的聽課,對發展學生的思維力、記憶力、想象力等都是有益的。教師講課的情感,以及伴隨情感而生的神態和聲調,對學生聽課的情緒有很大的影響。有的學生評價某某老師“上課總是沒精打采,背對學生毫無生氣,聽來沒興趣,”而評價另一些老師“上課精神十足,我們不會打瞌睡,聽他的課很過癮。”這兩種評價,兩種教學效果,其差異就在於有沒有感情。後者善於把感情融入科學知識之中,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染和教育,而後者正好相反。
相信大家透過閱讀《教師的課堂管理藝術》一書之後,能夠在新課程實踐探索的道路上,不斷更新課堂管理理念,最佳化課堂管理行為,形成新的教學本領和新的課堂管理藝術,讓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教師管理課堂的藝術》讀後感2
一、還學生自由的空間
在課堂上,要儘量讓學生多參與,多給他們創造時機,營造自由學習的空間、想象與活動的空間,去發揮他們的特長,表現他們的個性。根據教學內容拓展教學空間,少給孩子條條框框束縛的東西,少一點示範性的東西,多給孩子一點自由的想象空間。把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也還給學生,儘可能地給他們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創造力。相信只要給學生一個自由開放的空間,他們定會給你一個出人意料的驚喜。
二、學會授權,省事省心
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總裁傑克.韋爾奇有一個著名的管理理論——“管得少”才能“管得好”。要管得少,又要“管得住”,就必須進行合理的委任與授權。這個理論也同樣可以應用到課堂管理中。在班集體中,老師應該放一點權力給學生。如果我們經常怕這怕那,不敢放手讓學生去策劃、組織活動,凡事都親力親為,就好像扶著小孩走路一樣,怕他摔跤一直不放手,那麼小孩就很難自己學會走路,學會奔跑。而教育中的.授權就是老師對學生的一種信任,被授權的學生會認識到老師對自己的信賴,從而大大激發他們的創造性、主動性。所以,我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就會多提供一些機會、多創造一些條件讓我的學生去參與,不要怕他們會失敗。只有讓他們從小成為學習、生活的小主人,長大後才能成為社會的主人。
三、既“放得開”,又“收得攏”
在課堂管理中,所謂“放”,就應該給學生創造能夠展示自我、啟迪思維的環境和氛圍,允許學生自由想象。應該尊重學生的思維成果,改變過去在統一、規範的要求掩蓋下,忽略學生個體的存在及限制學生在課堂上發言、質疑、提問權利的現象,調動學生主動、愉快學習的積極性。所謂“收”,既結合學生學習的需要和教學目標的要求,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肯定學生創造性思維成果,激勵學生的“閃光點”,挖掘和點燃學生的智慧火花,並對不同意見和不同結論透過比較與鑑別,引導、矯正學生對問題的認識,糾正理解上的偏差。教師要有在“小”課堂中尋找“大”智慧的意識,只有真正理解教育,才能改變教師課堂上的教育教學行為,才能真正做到:即“放得開”又“收得攏”。
透過本書的閱讀和借鑑,總結了有效課堂管理的以下方法
1、打好愛的底色:能時常站在自己童年的角度理解當下的孩子;透過觀察自己孩子的成長,將心比心地看待學生,多發現孩子的優點,孩子是我們眼中的全世界;如果下節課是我的課,下課鈴一響我就有想立刻衝進班級和孩子們待在一起的衝動。
2、創設安全的課堂氣氛。
3、充滿自信與激情走進課堂。充滿激情、自信、陽光走進課堂,因為情緒是可以傳染的。
4、讓學習變得容易。
(1)抓住教材的核心要點和學生的學習心理。
(2)會用最簡潔、明晰的語言把核心內容講清楚。
(3)善於把複雜問題簡單化。
《教師管理課堂的藝術》讀後感3
此書分為八章,內容涵蓋比較全面,比較適合班主任或想做班主任的老師閱讀。書中的案例也許與我們所任教的學科不同,也許感覺離我們的現實有些遙遠,但它也很好地說明了我們做老師的應該怎樣去做。下面是我閱讀此書各章節的一些心得。
此書第一章《最好的管理就是少管理》,這種說法並不新鮮,很多書中都有提到。對於教師管理班級來講,它是提倡教師做好引導者,引導學生管好學生或者是學生自己管好自己。而不是像有些老師把自己比如奶媽那樣,事無鉅細,整天無時不刻地圍著學生轉。這裡還有一層意思,就是任課教師如何管理自己的課堂。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就是我們新課程改革十分強調的,也是我們教研活動一直追求的一種上課模式或者說是狀態。
這一點做教師的都很清楚,也許是受傳統教學模式根深蒂固的影響,也許是教師喜歡偷懶,往往還是整節課自己在講,依然是強行向學生灌輸知識,其結果是事倍功半,費力不討好。自己累的夠嗆,學生卻雲裡霧裡吸收不了多少。很多時候教師覺得自己講過多次的問題學生還是不會,經常抱怨有些學生真是笨,卻沒有意識到自己做了很多無用功。也許你會發現,那些不笨的學生,往往都是一些調皮一點的,甚至是上課不認真聽講的學生,這些學生他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看看書,思考一下就差不多懂了。而那些上課認真聽講的學生,往往會成為教師眼中的笨學生,他們整節課都在認真聽講,沒有自己的思考(其實是教師沒有給他們時間),結果是越聽越糊塗,只好死記住結論。
這樣問題就來了,死記住結論容易忘記,情景稍有變化,不會應用,因為他沒有理解啊!所以就出現了同樣的問題,同一個學生會問了一遍又一遍仍然不懂。教師在給學生解答問題的時候往往不會講解什麼原理、過程,只是拿結論直接應用。學生下次要麼是結論忘記了,要麼是隻記住了結論,不知道怎麼應用。綜上所述,不管是做班主任管理班級,還是做科任教師授課,我們都要少管理,多引導。
這樣教師自己省心,學生也鍛鍊了自己,學會了自律,學會了自主學習。這不正是我們所期望的結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