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變異》教學心得體會
“生物的變異”一節的學習是圍繞生物的變異展開的,並且能夠對變異有一個感性的認識,主要是讓學生認識生物變異是普遍存在的。本課教學採用了科學探究“花生果實大小的變異。”從選出的照片,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同感,透過舉例學生很容易明確變異是普遍存在的,例如:“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蝴蝶顏色不同”“白豬會生出黑小豬”等等。學生還舉例了更多的'變異例子。不難歸納出“生物性狀上的差異現象就是變異”,從而歸納出變異的概念。
變異的意義內容,透過學生的討論,相互交流理解,並透過課前資訊蒐集的解轉基因技術的應用前景,很容易使學生理解什麼是轉基因技術。在學生自助進行花生種子大小的變異探究活動時,主要是透過短影片引導,由學生結合與主題有關的對話提出自己小組要探究的問題,然後指定計劃進行試驗探究,鑑於時間和客觀條件,只是讓學生選擇兩個品種各幾粒粒花生的樣本數,進行測量,記錄和分析討論,然後老師讓學生各組學生代表總結各組討論結論。這樣的目的是學生更加直觀的接受變異 有普遍性。
本節課最大的亮點就是透過資訊科技的引入,更能直觀的觀察和調查生物的變異現象的活動。因為探究活動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學生的思考和結論的都需要時間作保證,學生們需要經歷提出問題,假設、驗證、交流得出結論這一流程,課堂教學最大的缺點也在於時間不能保證,特別是需要長時間才能看到的性狀,透過短影片等資訊科技的引入,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也避免了教師了一節“口水課”。同時,讓學生透過觀察實驗影片,自我討論和探究的時候就有了一定的科學思路,從而提高效率,以此來培養學生分析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多媒體教學讓每一個知識點的處理都由直觀認識上升到感性認識從而歸納其抽象意義,最終回到理性實踐的應用之中,到生活中去,從而強化了學生的模仿和科學思維經驗。
在教學同時,也發現很多存在的問題:
1. 如何定義生物的變異的概念,多媒體教學只能簡單的羅列,不能給學生以啟示。
2. 時間分配的設計不合理,前面引入和探究活動時間過長(這也是學生多,不好組織的原因),導致教學虎頭蛇尾,忽視了更為重要的變異的型別和意義。
3. 語言不夠精煉,啟發性和鼓勵性欠缺。
4. 問題設計不能做到層層推進,還有許多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