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文化

學校文化建設工作總結-工作總結

學校文化建設工作總結-工作總結

加強學校文化建設,建立具有獨特品質魅力的學校文化,樹立健康向上的優良校風,是提升教育內涵的重要方面。我校在抓文化建設,樹優良校風,促內涵發展等方面作了如下的嘗試:

一、重視教師文化建設,實現教書育人

教師是學校最重要最有價值的人力資源,是學校文化建設中的人本因素。重視教師和教學文化建設,培養一支具有現代教育理念,專業化發展的教師隊伍,是學校走內涵發展的基本保證。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一是在全體教師中倡導四講氛圍:講奉獻、講大氣、講品位、講合作;弘揚四大精神:人文精神、合作精神、敬業精神、改革精神;確立五種方式:現代的思維方式、工作方式、教育方式、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要求教師要塑造德高者的形象、博學者的形象、外在美的形象;要具備優秀的文化素質和傳播先進理念、健康道德、正確思想、前衛科學的能力;要時刻能夠運用科學知識武裝,堅持以先進的思想培養人,先進的文化武裝人,高尚的道德塑造人,真正成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二是加強制度建設。在教職工中建立起既鼓勵競爭又提倡合作,既鼓勵個別冒尖又促進整體提高的管理機制,營造寬鬆、民主的工作氛圍,建設積極向上、團結和諧的'教師文化。

三是強化校本教研。在教師培養中我們注重以目標鼓舞人,調動教師自主參與的積極性,堅持“看主流,重實績,不求全責備”的原則,為教師的成功創造條件。

1、立足校本,發揮本地骨幹教師的作用。校本教研,過分依賴外來專家指導是不現實的,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確定了一些業務能力較強的教師為本土榜樣,加大對他們的培訓。積極為他們提供外出學習機會,並實施“外出聽課帶課制度”和“外出學習二級培訓制度”,對於“走出去”的骨幹、教師,我校規定做到“三個一”:即提交一份完整的資料(經驗材料等)整理成冊,便於教師傳閱;做一場高標準的彙報講座,談別人的成功做法與經驗,談自己的感觸和體會,談會後對學校的建議與設想;上一堂高質量的移植課,起到典型引路,以點帶面的作用。

2、紮實開展集體備課、課例研討活動,發揮教研活動基地的輻射作用。健全和完善集體備課、教學反思制度,開展“研討日”活動,每週每學科確定一天為教研日,教務幹部必須參與集體備課的指導與研討。由於,村小的大部分教師往往要承擔4門以上課程的教學,要想讓教師坐下來研究,就必須讓他們擁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將教師從抄寫大量教案的無效勞動中解放出來。為此,我們試著採用集體備課的形式解決。探討嘗試“集體研討、分工撰寫,教學案共享、個性互補、用中完善、改中應用”的備課方法。備課時,教師把各自帶來的不同備課資料和若干個來自教學中的困惑,採取“頭腦風暴”的方式,各抒己見,然後再集體研討,整理出較好的設計思路供大家分享。同時,提倡教師備個性化的教案,在教學常規檢查中將檢查教師的備課改為著重交流教師的教學反思。

課例研討主要採取同課異構的形式。同課異構也就是是同年級、同學科商定出相同的課題內容,採用不同的構思、不同的切入點、側重點進行設計,各自闡述自己的教學設計意圖,聽完課後集體進行分析研討,在一系列多維度的反思中,不僅關注教師的教學行為,更多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活動及表現,依據學生學習的行為表現和學習效果來評判反思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和教學效果。從而使自己已有的教學經驗不斷的被審視、被否定、被修正、被強化、被提煉、被昇華,使每個課堂成為真實、樸實、紮實的智慧型課堂,最終促進學生和教師自身的成長,更好地適應新課改的需求。

3、在幹部教師中廣泛開展“五個一”活動,即閱讀一本教學專著、自主選擇一個研究課題、撰寫一篇教學論文(調研報告)、執教(指導)一節課改研究課、編制一個教學案例(教育故事)。幹部成為新課改的“科研引路人”;骨幹教師成為新課改的“帶頭人”,中老年教師成為新課改的踐行者。經過多年的努力,學校形成了一支思想政治覺悟高、道德修養好、敬業愛生、樂於奉獻、業務精良、教學經驗豐富、結構合理的穩定的教師隊伍。

二、重視管理文化建設,實現管理育人

重視學校的“軟體”建設,關注學校的內涵發展,加快學校改革與發展的步伐,全面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這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我們的做法是:

一是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樹立“管理即服務”的觀念。著力增強管理層對於學校共同價值取向的認同感,使整個班子形成真抓實幹、敢想敢幹、團結高效的工作作風,勤儉樸實的生活作風,任勞任怨為師生服務的意識,不計報酬的奉獻精神。使學校管理層能夠更高效地服務於學校的育人目標。

二是積極推進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實行教職工全員聘任制。本著民主公開、一視同仁、平等競爭、任人唯賢、擇優任用、最佳化組合、人盡其才的原則,建立和健全公平、規範的評價制度,實行定性與定量、過程和結果、自評與他評相結合的評價模式,定期對學校各項工作進行自檢、自評,定期對教師的工作進行評價。整個評價注重過程評價,注重從起點看變化,注重於集體評價(以備課組為評價單位),鼓勵良性競爭,整體推進,倡導打團體戰,實行捆綁考核。

三、重視班級和校園文化建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多年來,學校力爭用文化引領學校的發展,促進學生不斷髮展,鼓勵學生自主力行,引導學生自主實踐,關注學生和諧發展、全面發展、持續性發展。

1、強化班級文化建設。一是抓好班主任隊伍建設。注重選用骨幹教師擔任班主任,在班級內使學生有共同的奮鬥目標、形成分工明確、相互配合能起表率作用的班幹部隊伍,從而建立起具有良好班風和學風的班集體。二是充分發揮各班級的主觀能動性,積極開展達標班、達標生評選活動。

2、積極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堅持利用升國旗儀式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堅持開展校園文化藝術節、趣味運動會;在重大節日、紀念日組織文藝演出、徵文、演講比賽;開展“手拉手”、“愛心工程”活動;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社會實踐等。

3、重視學生社團的建設。學校一貫重視學生社團組織的建設,讓學生在自己的社團組織中培養能力,自我服務、自我教育,為學生提供了發展自己,張揚個性的廣闊舞臺。學校形成“人人時時有事幹,事事處處有人管”的良好風氣。

四、塑造校園精神,崇尚人文管理。

師生思想認識、行為習慣經長期積累積澱,便形成一種文化,成為校園精神,它是學校生生不息地發展的內因。有了它,不管東西南北風,學校總能堅定不移地穩步前進。近幾年來,我校著力塑造自由、向上、和諧、互助的校園精神,大力開展讀書教育。學校就是學校,是兒童讀書的地方。學校應有濃厚的書卷氣、濃烈的書香味,讓讀書渲染學校文化的底色,讓讀書增加教師的精神底氣,讓讀書增強學生的生命底蘊。幾年來,學校一直開展讀書教育活動,用課題來規範研究學生的課外閱讀。把讀書教育作為學校特色來抓,培養既有科學素養,又有人文精神的道德完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