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藝術

探討牡丹亭的語言藝術

探討牡丹亭的語言藝術

《牡丹亭》的語言

一、牡丹亭中的名句:

1.恰三春好處無人見,不提防沉魚落雁鳥驚喧,則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

2.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3.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二、《牡丹亭》詩化的戲劇語言

1、 陳繼德《牡丹亭題辭》天:“獨湯臨川最稱當行本色,以《花間》、《蘭畹》之餘彩,創為《牡丹亭》,剛翻空轉換極矣。”

2、王驥德《曲律》亦云:《牡丹亭》,“掇拾本色,參錯麗語,境往神來,巧湊妙合,又視元人別一蹊徑”

(他們都認為,此劇語,既繼承了元雜劇本色語言的優良傳統,又融合有六朝辭賦、五代詞作的綺麗文采,自出機抒,別具風格,所以才“又視元人別一蹊徑”。) 試看《牡丹亭·驚夢》中杜麗娘的抒情唱詞:

【皂羅袍】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坦。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好姐姐】遍青山啼紅了杜鵑,茶縻外菸絲醉軟。牡丹雖好,他春歸怎佔的先!閒凝眄,生生燕語明如翦,嚦嚦鶯歌溜的圓。

(這巧妙地把抒情與寫景結合在一起,情景交融,委曲地透留了這個少女愛情的苦悶,展現了心理活動和境界美,富有詩情畫意。此出曲文,妙語連珠,佳句迭出,典雅優美,宛轉清麗,而且選用的是“言前”轍,一韻到底,宛如一泓清泉流動,鳴響著泠泠的韻調,給人以明快的美的享受。王彥泓《疑雨集》雲:“玉茗先生迥出塵,語言無處不清新。”頗中肯綮。 從《牡丹亭》全劇來看,作者正是以如此自然本色而又綺麗清新的戲劇語言,表達女主人公杜麗娘的奔放感情和委婉心理,恰到好處。杜麗娘歌唱的曲文,可算是優美的抒情詩,但並非單純的抒情詩,而是抒情性與戲劇性的結合,相得益彰。這就在於,抒情詩要求感情色彩濃厚、節奏鮮明的凝練語言,抒發詩人對現實世界的內心感受。戲劇要求的是鮮明的人物性格,完整緊湊的情節,貫串的動作,而這些卻是抒情詩所不能容納的。

簡言之,《牡丹亭》中詩化的戲劇語言,其特點,就是感情真摯,節奏鮮明,飽含“戲”的因素,詩的色彩濃重。這就有助於刻畫人物性格,增強戲劇的感情色彩,使劇本產生更大的感染力量。)

三、《牡丹亭》敘述語法探討

(一)、顯在敘事特徵的表現

1、符號學大師巴特說:“敘事作品是一個多層次的等級體系。讀(聽) 一部敘事作品, 不 僅僅是一個詞一個詞地讀(聽) 下去, 也是一個層次一個層次地讀(聽) 下去。”以這樣的視角 看《牡丹亭》, 全劇可大致分為三個大層次。第一層次, 生情而死。第二層, 為情復生。第 三層, 社會承認。

2、從敘事角度來看,在《牡丹亭》全劇中, 有三出幾乎是只有陳最良一個角色。《標目》 裡, 他獨自一人介紹了全劇概況;《腐嘆》裡,他交待了自己的身世和杜寶請先生教小姐的要 求;《駭變》裡, 他發現杜麗娘墓中無屍並準備去找杜寶告狀。陳最良在這幾齣戲裡, 是一個

“敘述者”。全劇首尾, 均由他交待情節發展。

(二)、典故的敘事擴張

討論《牡丹亭》敘述語法, 修辭是一個重要方面, 如人名的推敲。師父陳最良,說明了 他的迂腐,男主角柳夢梅的名字也是後來才起的,這個名字暗示了故事發展的情節。不過, 《牡丹亭》裡最引起我們注意的.修辭手法是大量運用典故, 一般每出用典都在十個以上, 下 場詩更是全篇用典。重點的場次如此, 一般場次也這樣。如第二齣的《言懷》, 五百多字篇 幅, 用典就有近二十個。上場詩:“刮盡鯨鰲背上霜, 寒儒偏喜往炎方。憑依造化三分福, 紹接詩書一脈香。能鑿壁, 會懸樑, 偷天妙手繡文章。必須砍得蟾宮桂, 始信人間玉斧長。”連續用了“佔鰲頭”、“匡衡鑿壁”、“孫敬懸樑”、“妙手”、“蟾宮桂”等典故。對於這些典故, 我們認為是一種敘事的擴張。這裡的擴張, 與巴特所指的“擴充套件”不完全一致, 不是用語言符號的“畸變”而造成, 而是聯絡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澱(即指內容, 又指表達)。如前所引上場詩,“佔鰲頭”指目前的狀況,“鑿壁”、“懸樑”指苦學,“蟾宮桂”指願望, 每個典故都有自己的敘述內容, 它是以典故這個媒介物表現出來。在中國傳統文化土壤裡, 所指的意義就不再是幾個方塊漢字的容量, 而是可以引入一段又一段故事的敘述, 即完成擴張。這裡, 可視典故為敘事的基本單位, 屬分佈類, 即功能。“佔鰲頭”以後是“鑿壁”和“懸樑”,再以後是“蟾宮桂”。這幾個典故組成敘事的鉸鏈。典故之間, 則是結合類功能, 即標誌。它填補鉸鏈被隔開的空間, 起著催化作用。當這幾個典故進入敘述層後, 柳夢梅的經歷就概括出了中國封建社會讀書人的一般人生軌跡。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敘事擴張。正是這樣的敘事擴張, 作品才體現出搖曳多姿的風采, 也體現了漢文化的魅力。

四、《牡丹亭》的賓白饒有機趣

曲詞兼用北曲潑辣動盪及南詞宛轉精麗的長處。劇中生旦訴情曲多用南詞;而描寫戰爭或鬼怪,如《虜諜》、《冥判》等出則間用北曲,正是各取所長。但有些曲詞還不夠本色。表現在石道姑、楊娘娘等身上的庸俗描寫,以及濫肆才情(如《道覡》的長白,《冥判》的增句詞)、結構不夠嚴密的缺點,也影響了作品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