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600字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600字6篇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600字1

暑假裡,我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叫《三國演義》。裡面的內容大致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份,反映了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的軍事鬥爭。

我就講講三國鼎立中的“火燒赤壁”吧。曹操的前鋒部隊在長江南岸遇到了孫劉聯軍。曹操計程車兵由於水土不服,很多人都生了病。雙方交鋒後,頗通水性的孫劉聯軍打敗了曹操。曹操被打敗後,派了兩位奸細前去詐降,然後便呆在軍營裡靜候訊息。幾天後,曹操的探子來報說,有人送了投降信來,還是東吳的黃蓋。曹操大喜,讓黃蓋三天之後乘船到北岸來。

後來黃蓋率領十艘大船,裝滿乾柴和枯草,在上面澆了油,蓋了麻布,駛向了北岸的烏林。在距離曹操的軍營不遠時,黃蓋讓各艘船的人點火,衝向了曹操的軍營。當時的曹營被攻成成一片火海,曹操計程車兵被燒的死的死,逃的逃。曹操只好帶著親信逃走了。

這場戰役,敗在了曹操輕信了黃蓋的苦肉計,又因士兵是北方人,不識水性,在陸地上他們是精銳之師,但遇到了水,他們的就成了烏合之眾了。加上曹操又太輕敵,總把自己想得太強大,才會掉以輕心,最終使這場戰役失敗。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強者不一定就會勝利,弱者也不一定會失敗。天時、地利、人合加上智慧也能以少勝多。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軍事歷史小說,我反覆看了好幾遍,是一部非常好看的書。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600字2

書,是一片一望無際的汪洋,你遊得越遠,收穫的知識越豐富;書,是一座無窮無盡的寶庫,你開採得越深,得到的知識越淵博;書,就像一位誨人不倦的老師,你向他求教得越多,你的知識積累得越廣泛。

《三國演義》就是這樣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從3歲的時候看《三國演義》連環畫開始,我就深深地迷上了它,到現在,更是常常利用一切該用的.、不該用的時間,廢寢忘食地讀這本書。有一天,我正在做作業,無意中一抬頭,餘光瞄上了書架上的《三國演義》,我的心頭頓時癢癢的,思想鬥爭了很久,還是忍不住偷偷從書架上抽了一本,貪婪地讀了起來。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突然,一聲“炸雷”在耳邊響起,媽媽來了!“崔皓為,作業寫完沒有?10點啦!”啊?我大吃一驚,急忙扔下書,開始奮筆疾書,可那天運氣實在不佳,作業偏偏又特別多,一直寫到12點才在媽媽的批評聲中疲憊地爬上了床。那天夜裡,趙雲大戰曹操的精彩場面一遍遍在我的夢中回放……

就這樣,《三國演義》我讀了很多遍,對書裡的很多經典故事更是倒背如流,從中也得到很多啟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知識改變命運。知識,在任何時候都是必不可少的!諸葛亮製造的木牛流馬大敗曹軍;劉葉發明的投石機大敗袁紹;諸葛亮佈下的八卦陣更是所向無敵!看來,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誰擁有了知識,誰就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誰擁有了知識,誰就能輕而易舉獲得戰鬥的勝利!

同樣,當今世界,誰領先,誰獲勝;誰落後,誰捱打。一個個慘痛的例子告訴我們:只有發奮圖強,好好學習,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識,才能學到更多的新科技,才能讓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富強!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600字3

我國古代有四大名著,我最喜歡的是《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明朝作者羅貫中的著作。主要說了吳、蜀、魏3國爭霸,最終投降與孫皓歸為晉國的故事。書中有許多偉大的英雄,有英明神武的馬超、趙雲;有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有忠心耿耿的關羽……其中,我喜歡關羽。

有一天,關羽來到關羽來到襄陽,曹仁在城樓上命五百名弓箭手放箭,關羽右臂中了一箭,回到營寨後,關於的兒子關平發現這是一支毒箭,便讓關羽退回荊州,找醫師治理。關於卻覺得攻取樊城只在眼前幾天,退後必會誤了大事。眾將見關羽箭傷不好,又不肯退兵,心裡都很著急,就在這時,有一個人駕著小船,從江東而來為關羽治病,原來他就是華佗,聽說關羽中了毒箭,特地來為關羽療傷。這時關羽正在和馬良下棋,華佗來到關羽身邊,看看了關羽的右臂,說:“這是毒箭所傷,如果不早治,這隻胳膊就沒用了。”關羽問:“用什麼藥來治?”華佗說:“我自有辦法,只是怕將軍懼怕。”

關羽笑著說:“死我都不怕,還怕治病嗎?”華佗說:“那就找個僻靜地方,埋設一根柱子,柱上釘個大環。將軍把胳膊伸進環裡,用繩綁上,然後蒙上眼睛,割開皮肉,露出骨頭。再颳去骨上的箭毒,敷上藥,最後用線縫好。這樣一來,就沒事了。”關羽笑著說;“這很容易,還用柱子幹什麼!”他伸出右臂,讓華佗醫治,左手仍然移動棋子,與馬良下棋。華佗刮骨時,邊上的人有得都不敢看,而關羽卻面不改色,照樣有說有笑。醫治完後,關於對華佗說:“先生真是一位神醫。”華佗卻讚歎地說關羽真是位勇武之人。

關羽神勇無比,十分勇敢,正是我們要學習的榜樣!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600字4

最近,新版《三國》風靡全國,這勾起了我對原著的一些回憶,於是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再次翻開這本書——《三國演義》。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又浮現在我的眼前,曹操的陰險狡詐,劉備的意氣風發,關羽的堅貞不離,諸葛亮的機智勇敢……

他們都曾經手握大權,都為了國家而戰,可我們也不難看出,裡面的每個人物也都有精神上的區別。

所謂“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劉備當年也只是一個小官,可他心懷天下,有愛民之心、仁義之心。所以,劉備註定會獲得大家的追捧。而曹操呢,只是一味的欺壓百姓,用懷疑的目光看著每一個人,讓人見了他就覺得害怕,於是衷心便也一去不復返了。

可曹操並不也全是缺點,從後面的故事中我們發現最終還是曹操贏得了勝利,這又是為什麼?答案就是——正是機智,幫助他奪得權位。因為他曾在幾年的奮戰中攻下過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許多的人都信他,這就為今後的魏國打下了建立的基礎,之後,他又用計謀得到了當時皇帝的信賴,這更有助於他與其他兩國對抗。後來,曹操於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兩道《求賢令》,反覆強調他在用人上“唯才是舉”的方針。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門和各級地方官吏在選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責備,獲得了許多勇士,形成猛將如雲的氣勢。

我們評價曹操為梟雄,劉備是英雄,但那都只是歷史了,我們能做的只有吸取前人的教訓,學習他們的精神,為自己的明天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600字5

從小,總聽人們們提起《三國演義》,於是便纏著家人給我買《三國演義》。無奈當時年紀太小,歪著個腦袋傻傻地聽姐姐費力地跟我解釋每—句話的意思卻還是對此模糊不清。當到了小學三年級時,終於把這本書勉勉強強讀完。可對三國還是一無所知,看了兩三遍,也只不過把裡面的人物關係和故事情節搞清楚了。但那裡面的深刻的含義又是我一個小孩能懂的?但我還是要發表一下我的觀點。

三國時代,戰火紛飛,英雄輩出,但——誰是英雄?

劉備是英雄嗎?很多人會說是。包括我也不例外。因為他以仁義當先,熱愛百姓。而且求賢如渴,為請孔明出山,三顧茅廬。足可看出劉備是個賢明之君。可對三國無所不知的姑父卻說出了他的一番見解。他說劉備不僅沒有固定的城池,還沒有一隻所向披靡的軍隊,連名揚四海的名氣都沒有,而且姑父還覺得,劉備有時候還忘恩負義,盧布的死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想當初,呂布曾在劉備危難之時救過他,使他避免了—場註定的敗仗,挽回了劉備的一條命。可當曹操捉住呂布問劉備該不該殺呂布時,劉備不僅不婉言相勸,還雪上加霜的說了句:"別忘了董卓是怎麼死的!"於是,呂布就被自己恩惠過的人的—句話給犧牲了。

再說我最喜歡的人,當然是諸葛亮了。他是—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生謹慎,可為是個奇才!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都成了流芳千古的故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演義》裡精彩的人物和故事,使我百讀不厭。我相信,總有一天我會明白這本書的深刻含義。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600字6

《三國演義》這本書,我不知已經看了多少遍了。今年暑假,我又重新拾起了它,因為每一次閱讀,都能得到不同的收穫。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歷史性的長篇小說。作者是羅貫中(約1330—約1400),名本,號湖海散人。他所寫的《三國演義》是我國的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小說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時期吳、蜀、魏三國之間的鬥爭和興亡的一系列故事。這些故事十分精彩,其中有我最喜歡的幾個故事:過五關,斬六將、草船借箭、火燒赤壁、華容道、三顧茅廬、桃園結義……

書中刻畫了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它描寫的主要人物有曹操、劉備、孫權、關羽、張飛、諸葛亮、周瑜、魯肅等,這些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操的“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周瑜的“胸懷狹窄、忌才好勝”,諸葛亮的“料敵如神、指揮若定”、劉備為“復興漢室,復興天下”而戰、關羽“威風凜凜,智勇雙全”、趙雲“赤膽忠心,驍勇善戰”……但我最喜歡的兩個英雄是諸葛亮和趙雲。

諸葛亮是一個忠臣,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非常善於用計:“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和“空城計”……趙雲對劉備也十分忠心,驍勇善戰,在“單騎救阿斗”中,趙雲自己一個人殺了魏國好幾個猛將,為自己和小阿斗開出了一條血路,最後他們都回到劉備身邊了。

讀完了這本書, 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開闊,做事要顧全大局,只有這樣,才能成就大事。還要刻苦學習,立志做一個學識淵博、智勇雙全的人,成為國家的棟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