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和聖誕節有什麼差異
聖誕節與春節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產物,一個是基督宗教的禮儀文化,一個則是東方几千年的民間傳統。雖然兩者都在這寒冬的季節裡創造了一種溫馨的氣氛,在辭舊迎新中寄託著感恩與希望,但是春節和聖誕還是迥然不同的。
春節和聖誕節的差異一、從象徵物看:
西方年節裡的聖誕樹象徵伊甸園的“樂園樹”,也就是生命之樹、永恆之樹,樹上掛的小甜餅象徵贖罪,點亮的蠟燭象徵基督,整個的寓意具有感恩與希望,對新年的豐收和平安充滿期盼。中國年節的瓶子、蘋果表示平安,金魚預示富裕,瓜蔓是希望兒孫的綿延,桃子則祈禱長壽,馬蜂與猴代表著封侯加官,雞與菊花都暗喻吉利吉祥,年糕可以用來象徵高高興興,其全部意義都表現了對喜慶、吉祥、平安、團圓、興隆、加官、進祿、有餘、長壽等的追求。
春節和聖誕節的差異二、從時間上看:
西方的年節,大致是由聖誕到新年,前後一週。中國的舊曆年(現稱春節)則是從早早地吃一口那又黏又香又熱的臘八粥時,就微薄地聽到了年的腳步,這年的行程真是太長太長,直到轉年正月十五鬧元宵,在狂熱中才畫上句號,算一算,四十天。
春節和聖誕節的差異三、從敬拜上來看:
中國人敬拜的諸神,民間詞語中的“上貢”、“燒香”等,無不灌輸給人們這樣一種觀念:過節就是要敬比自己能力強大的人或神。換一種說法,就是中國人崇拜的是生活本身。“過日子”往往被視為生存過程。在人們給天地間的諸神叩頭燒香時,並非信仰,亦非尊崇,乃是企望諸神降福人間,能過上美好而又富裕的生活。這無非是想借助神的威力,實現各自的.嚮往,至高無上的仍是生活本身。
談到西方人的敬拜,讓我們首先想到《聖經》中三王朝拜聖嬰所帶的黃金、乳香、沒藥這三樣禮物。黃金是金屬之王代表尊貴,寓意耶穌是“君王”;乳香代表獻祭,寓意耶穌是“祭司”;沒藥是貴重的香料,代表奉獻、犧牲、最高的尊敬,寓意耶穌基督是眾人的“救主”。也就是說西方人敬拜的是天主的兒子耶穌、基督、默西亞,一位透過馬槽、十字架、祭臺,為了人類生命獲得救贖,獲享永恆,與主同福的神子。這種敬拜是一種基於心靈的精神的信仰的理想,而生活的本身只是實現這一理想的過程。
春節和聖誕節的差異四、從表現形式看:
中國的年節無論衣食住行、言語行為,一切無不充溢著年的內容、年的意味和年的精神。且不說鞭炮、春聯、福字、年畫、吊錢、年糕、糖瓜、元宵、空竹、燈謎、花會、祭祖、拜年、壓歲錢、聚寶盆等等這些年的專有的物事,單說餃子這一原本的日常食品,到了年節卻非比尋常。從包餃子“捏小人嘴”到吃“團圓餃子”,
都深深浸染了年的理想與年的心理。這樣,一切好吃好穿好玩以及好的想法,都要放在過年上。平日竭力勤儉,年時極盡消費,原因是使生活靠向理想的水平。過年是人間生活的頂峰,也是每個人特別是孩子一年一度憧憬的夢。
西方人的年節,特別是對基督徒來說,它代表了耶穌的誕生。他要求人們向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在採購禮物及寄送聖誕卡片的一陣忙亂中,很多西方人仍會撥出時間去幫助別人。聖誕節提供了很多傳揚“平安與世、善意與人”的機會,如一些教會的慈善機構大多數為聖誕節購物的人們而言,是一個熟悉的景象。
他們通常會站在購物中心和商店外面,為有需要的人募捐,收集玩具和衣服,作為窮苦家庭的聖誕禮物。“報佳音”是另外一種能夠將歡樂帶給左鄰右舍的傳統方式,尤其是針對那些老人和無法常出門的人,聖誕節的精神鼓勵人們在許多大大小小的事情上互相幫助。
仁愛之家(habitatforhumanity)則幫助窮苦的人們建蓋屬於他們自己的房子。成千上萬的西方人除了以金錢支援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之外,他們也獻出自己的時間在醫院、流浪者之家和學校做義工服務。
一個民族的節日就是一種文化的生日,這種文化的傳承,體現著一個民族的文化心理,在此生活被理想化和理想生活化的過程中,我們所有人在享受著西方年文化的浪漫、感恩與希望的同時,請不要忘記我們心靈的節日,以及春節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