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元節和清明節有什麼區別嗎?
在我國民間有三大鬼節的說法,分別是清明節、中元節和寒衣節。雖然都合稱為鬼節,這三個節日也都與祭祀有關,但是這三個祭祀的節日彼此分工不同,清明主要修整墳墓,中元節祭祖燒紙錢,而寒衣節是給先人送衣服。中元節與清明節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哪裡呢?接下來為您詳細講解。
中元節與清明節的區別
中元節
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民間傳統節日,“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時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把祖先。
中元節是古代節日三元之一,正月十五上元節,慶賀正月元宵。七月十五中元節,祭祀先祖。十月十五下元節也是寒食節,紀念古代先賢每年七月十五的中元節,是我國主祭祀的傳統節日。它與寒食節、清明節合稱我國古代的三大鬼節,每年主要集中在在農曆的七月十五這天舉行祭祀活動,但時間並不是固定的,在我國的南方地區,人們也有在七月十四祭祀的傳統。也有一些地方從七月初就開始祭祖的儀式,在夜裡將祖先接引回家中,然後一日三頓茶飯的供奉直到七月結束。相傳,農曆的七月初一鬼門大開,閻羅王特許陰間的鬼魂會回到陽間接受後人的祭,而無人祭祀的孤魂野鬼就會飄蕩在人間尋找食物。民間信仰祖宗崇拜,相信在中元節期間祖先會返回陽間的家中看望子孫後代。因此,民間會在中元節,祭祀先人,超度亡魂。
清明節
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8天,節氣是按照陰曆制定的.,陰曆沒有閏年。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源於晉文公紀念忠臣介子推,以示不忘“清明”之志,於老百姓而言,是祭奠先人的一種的形式。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傳統活動為掃墓。
鬼節雖然也是為了紀念先人,但中元節與清明節有很大不同。
中元節的說法有兩種:
第一,這一天是審判眾鬼罪行的日子,人間舉辦各種法事,有助於消除眾鬼的罪孽,以使他們得以超度;
第二,這一天,鬼門開,眾鬼遊行,所以要準備好食物,以使祖先吃飽再走。
現在除了佛教、道教,民間已經較少大規模的慶祝中元節,只在山西等地方還有,而且鬼節的慶祝一定是在黃昏,太陽落山之後。結語:雖然中元節和清明節都是傳統的祭祀節日,但是清明主要修整墳墓,中元節祭祖燒紙錢,兩者分工不同。因此中元節和清明節的區別還是很好區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