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文化

蒙古族的哈達的文化內涵是什麼

蒙古族的哈達的文化內涵是什麼

哈達,蒙古語稱“哈達噶”,發音上貼近藏語“卡達爾”,漢語意為禮巾。是藏、蒙古等民族禮儀往來必備的絲織禮品,而獻哈達是一種普遍而崇高的禮節。書載“哈達”是從薩迦法王、元朝國師八思巴流傳開來的。據說八思巴1260年被封為“大寶法王”後返回薩迦寺時,首開向衛藏地區各大寺院的菩薩、佛像及僧侶、官員敬獻、賜奉哈達之先例,由此便形成習俗並流傳開來。

哈達種類較多,其中白色最為常見。藏民族崇尚白色,認為白色是純潔、吉祥和繁榮的象徵,獻白色哈達可看作是藏民族崇白文化的一個重要表徵。此外還有淡藍、純藍、黃色及五彩哈達,五彩哈達是獻給菩薩或近親做彩箭用的。按佛教教義的解釋,這種哈達是菩薩的服裝,所以只在特定的時候用。

哈達的顏色為藍、白、紅、綠、黃,藍色喻為藍天,白色象徵白雲,綠色象徵江河水,紅色象徵空間護法神,黃色象徵大地。

十六世紀中葉,藏傳佛教隨著衛拉特蒙古各部的遷徙而流傳至如今的阿拉善、鄂爾多斯等地區。隨著蒙古族人民接受了藏傳佛教僧侶手中的哈達,並作為日常禮儀的必備物品世代相傳。但是由於民族信仰的差別,蒙、藏民族所崇尚的哈達顏色也略有不同。

一、蒙古族的尚藍傳統

千百年來,逐水草遊牧的蒙古民族在日常生活中,擁有廣泛使用哈達的禮儀習俗,蒙古民族崇尚的哈達是藍色的,這與其民族宗教信仰有關。自遠古時期開始,蒙古民族就崇拜大自然——信奉長生天,認為藍色的蒼穹的浩瀚無邊、純潔美麗、清新永恆,以威猛的神力呵護著草原上的萬物生靈。為此,蒙古民族無比敬慕蒼天之藍色。為了達到人與大自然完美和諧統一,蒙古民族年輕男性身著與蒼天相諧的藍色服裝;年輕女性身著與大地相諧的綠色衣裳。隨著年齡的增長,服裝的顏色由淺變深。並由此,形成了強烈的生態意識和道德觀:衡量一個人的品質、分析事物發展的原委、決策任何事情,總是以生態道德理念為尺度,來護衛大自然的原始狀態,對賴以生存的綠色植被珍愛如命。所以,他們自豪地把自己稱之為“藍色民族”

白色和黃色哈達原本不屬於蒙古民族。後來,隨著藏傳佛教在蒙古地區的全面滲透,白色哈達和黃色哈達也隨之出現在蒙古草原。但是,因為幾種哈達的使命和寓意不同,在使用方面有著根本的區別,白色哈達僅限於在喪葬場合使用,黃色哈達只是拜佛時使用,這兩種外來的哈達無法取代固有的藍色哈達。鄂爾多斯蒙古族也有少量使用銀灰、白、黃、藍等顏色的哈達的習慣。

二、敬獻哈達的禮儀

(一)敬獻哈達的不同場合及寓意

蒙古民族的藍色哈達不僅象徵純潔神聖、清新永恆的蒼穹,還寓意著淳樸善良、美好吉祥等豐富多彩的情感。同樣的哈達在不同的場合,也體現著不同的情感價值。

1.調解矛盾敬獻哈達:表示愧悔、致歉、諒解,如對方接受了哈達,意思是願意重歸於好,化干戈為玉帛,照常往來。

2.活佛和學者接受群眾的哈達時,順手將哈達回敬於對方的頸上,這意味著祈禱菩薩保佑,萬事如意。

3.會見客人敬獻哈達:會客方將哈達裹成一把,突然拋向空中,如同從空中飄來的`彩雲獻給客人,以表熱烈歡迎前來光臨,祝白晝吉祥夜吉祥,日照中天亦吉祥,日日夜夜呈吉祥,願得三寶賜吉祥等。

4.拜會尊長敬獻哈達:學生將哈達捧在雙手托起,身體微微前傾,恭敬尊長,然後繞頭後掛在自己的頸上,以表敬意,感謝師長的教誨。

5.婚禮節慶敬獻哈達:傳統的進門儀式十分講究的,從下馬、上車、進門、上樓到入廳每次都得唱一次頌歌,獻一條哈達。新娘入廳後,坐在新郎下首,迎親、送親的隊伍也入廳依次坐定,接著便獻“切瑪”,敬酒,給佛像唱敬酒歌,父母獻上哈達,再在柱頭上掛哈達。參加婚禮的人唱諧青,以示祝賀,主人獻哈達,感謝眾人,履行禮節後,新郎送新娘入洞房,其他人便盡情吃喝玩樂到天明。親朋友好都可陸續送哈達和禮物,祝頌恩愛夫妻,白頭到老。

6.送親朋友好遠行敬獻哈達:親朋好友遠行送別時敬獻一條哈達,祝福親友一路平安,萬事順風,心情愉快,我們的心就象哈達一樣純潔美麗,我們的感情就像哈達一樣心心相印,祝願親朋好友萬事如意,心想事成。

(二)敬獻哈達的方式

由於哈達所蘊含的深厚的宗教含義,敬獻哈達又有著嚴格的禮儀規範:將哈達順長對疊成四幅雙楞,把雙楞一邊整齊地對著被獻者。獻“哈達”的動作因人而異,一般來說,要用雙手捧哈達,高舉與肩平,然後再平伸向前,彎腰給對方,這時,哈達正與頭頂平,這表示對對方尊敬和最大的祝福--吉祥如意。對方以恭敬的姿態用雙手平接。

對尊者、長輩獻哈達時要雙手舉過頭,身體略向前傾,將哈達捧到座前或足下;對平輩或下屬,則可以系在他們的頸上。通常情況下,面對活佛、高僧、長輩要躬身俯首,雙手捧獻於其手中,或獻於案上,或透過代理人員轉獻,對方還會將哈達回掛在獻者的脖子上。對晚輩則要將哈達披掛於對方頸項。平輩間則略微躬身,將哈達獻到對方手中,這時受者也應躬身雙手承接,以表示恭敬和謝意。

三、哈達的種類和尺寸

方誌《蒙古·二卷》中雲所謂哈達者,帛也。或以綢、或以白、或藍,長短不一,長約一尺五寸或一尺二寸,兩端有拔絲,約半寸許,其長短視受者分級而定。

一般而言哈達可分為四種:特等的哈達或第一種哈達叫佐達尼莫德勒或納庫哈達,而納庫哈達又分為“吉祥八瑞”、“有寂安樂”、“巴(化)日呈祥”、“長壽哈達”等四種。其中“化日呈祥”哈達中央織有隱花吉祥結、妙蓮、寶傘、右旋海螺、金輪、勝利幛、寶瓶和金魚等八祥瑞圖,上下兩端為二龍戲珠;左右兩邊為相互連線,象徵堅固不摧,永恆在萬字符號和藏文偈句“白晝吉祥夜吉祥、日照中天亦吉祥、日日夜夜呈吉祥、願得三寶賜吉祥”字樣。這種哈達的規格為300釐米或600釐米長,66釐米寬左右。這種特製哈達一般敬獻給活佛和喇嘛等高僧。

第二種哈達叫阿喜哈達,長100~200釐米,上織有吉祥八瑞或菱形圖案,這種哈達一般敬獻給長輩、先生和父母。

第三種哈達叫素喜哈達,長66~99釐米,寬40釐米,哈達的兩端印織有吉祥字樣,一般在親朋好友互贈時用。

第四種哈達叫素達哈達,長99~132釐米,寬24釐米左右,質地不太好,紡得稀疏如網,用在大眾場合互相認識或交際時用。

由此可見,在蒙古族人民頂禮佛像、拜見尊長、迎來送往、致敬致賀、婚喪嫁娶等禮儀活動及日常生活中均有獻哈達的習慣,它也是蒙古族文化源遠流長的重要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