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家鄉孩子的信》教後記
本文中“溫暖”、“千斤重”、兩個“終於”比較重要,我是這樣組織教學的。
“溫暖”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溫暖有幾個意思嗎?
生:不知道。
師:趕快把詞典拿出來查一查。
學生查詞典,找到了“溫暖”的兩個義項:1、暖和。一般指天氣暖和,比喻義是指心裡暖和。2、使人感到溫暖。
生1:肯定不是指天氣暖和,是使人感到溫暖。
生2:是指心裡暖和。
師:使人感到溫暖是用在“溫暖了誰”的句子中,而課文中是帶來溫暖,想一想到底是哪個意思。這樣一講學生就理解了。我接著問,巴金爺爺為什麼要謝謝家鄉的孩子們,現在你知道原因了嗎?
生:因為家鄉孩子給巴金帶來了溫暖。
“千斤重”
師:同學們,你們的筆有千斤重嗎?用你們的手把筆掂量掂量。
生:很輕。
師:我們說這塊巨石有千斤重,這裡的“千斤重”和本課中的“千斤重”意思相同嗎?
生:不同。
師:既然不同,為什麼作者說手中的筆有千斤重。
生:因為作者有病,手沒有力氣,所以感覺有千斤重。
“終於”
師:同學們,“無論如何,我不能使家鄉的孩子失望,我終於拿起了筆。”一句中“終於”一詞能去掉嗎?你們自己讀讀,體會一下效果有什麼不同。
生1:我體會到了巴金爺爺拿筆十分困難,說明巴金很愛孩子們,不想讓孩子們失望。
生2:我體會到巴金在拿筆時試了一次又一次,但最後堅持著寫信。
這三個詞語的教學我採用了不同的方式,“溫暖”採用的是查工具書,“千斤重”用的是學生根據親身體驗理解,“終於”採用對比讀理解。正所謂教無定法,不同的方法效果也不同。所以說,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尋求不同的路徑去思考。
本課許多句子含義較深,我在教學時,注重方法的教學。例如教學“我願意再活一次,重新學習,重新工作,讓我的生命開花結果。”我的教學過程是這樣的:
師:這句話,你們是怎麼理解的?
生:老師,我不懂“讓我的`生命開花結果”的意思。
師:同學們,要理解這句話,必須先抓住“開花結果”這個詞。桃樹可以開花結果,生命又不是植物,怎麼會開花結果呢?
學生不知怎麼回答。
師:請你們讀讀下面的句子。生讀。
生:我知道了,讓生命開花結果就是巴金接下來所說的話“人活著------得不到”。
師:是呀,簡單的說,讓生命開花就是指為社會添光彩,為別人花費自己的愛、同情心、精力、時間。你看,有時候對於難理解的句子,只要聯絡上下文就能讀懂。板書:聯絡上下文
現在你們知道這句話的意思了嗎?
生:知道了,就是說作者想再活一次,就是為了給社會再添光彩。
師:是呀,你看理解了重點詞的意思,句子的意思就懂了。板書:抓重點詞
在這個教學片斷中,我並沒有直接告訴學生句子的含義,而是讓他們自己去想,透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經歷了發現的過程,並教給學生抓重點詞、聯絡上下文的方法。我想。理解這個句子不是主要目的,最主要的是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這種方法。
在教學的最後,我讓學生談談自己的啟示,學生大都從珍惜時間、生命意義、謙虛方面談。我並沒有讓學生就此停止,而是讓他們用具體事例說說。我的目的是告訴學生,談生命的意義,不能停留在口頭上,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學生生病了,你扶她到醫生那兒。在家裡幫父母做小事都是。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感覺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不高,就是那麼幾個人,大多數都是沉默。課堂氣氛沉悶,不知道是不是問題太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