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匠的兒子》的教後記
《鞋匠的兒子》一課的教學,我以“迴歸語文字色”為前提,力求內容簡約,程式簡化,方法簡便,呈現出本色語文的特質。我從虛,鬧,雜,碎,偏這五種現象審視了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了初步的探討和研究。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注重了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整個教學過程中,在設計上體現對學生自讀自悟學習能力的培養,如:讓學生在感受參議員態度變化時圈劃相關詞語;對林肯的三段演講詞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並進行課內外知識的拓展等。我覺得課堂的線條還是比較清晰,根據課後思考題:林肯演講前後,參議員對他的態度有什麼變化?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我在設計時就抓住了一明一暗兩條線索展開教學。以參議員心態變化作為切入點,以此為輔線,全面鋪開,展開教學,然後抓住林肯說的三段話為主線,重點理解,逐步提升,讓學生體會出林肯的偉大人格魅力。雖然林肯沒有成為偉大的鞋匠,但成為偉大的總統,他被認為最偉大的特質正是他永遠不忘自己是鞋匠的兒子,並引以為榮。如何透過林肯的演講去感受他偉大的人格魅力成了本文的重點。如何以林肯演講前後,參議員對他態度的變化反襯出林肯高大的人物形象則是難點。教學中,我讓學生反覆品讀演講詞,感悟人物形象來突破教學重、難點。課文主要抓住人物的語言描寫來突現人物的精神風貌,人格魅力。在教學中我牢牢抓住林肯的演講詞進行研讀感悟,讓學生透過語言文字的表面去感悟人物形象,去揣摩文字背後的意思。看似平淡普通的語句,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沒有華麗的辭藻,有的只是那樸實的話語,只有從中讀出人物的內心,才能讀出人物的.神來,真正讀出人物的魅力所在。在教學林肯說的第一段話時,你覺得這段話中最有分量的是哪句?最讓參議員笑不出來的是哪句?感悟三個“永遠”所包含的意思,體會出林肯對父親的感激、尊敬之情。在教學林肯說的第二段話時,我抓住一個轉折關係的句子“雖然我不是偉大的鞋匠,但我從小就跟父親學到了做鞋子的藝術。”讓學生反覆朗讀、感悟,這個轉折關係的句子,強調的是後半句,然後引導學生思考“林肯在父親那學到的僅僅是做鞋子的藝術嗎?”聯絡林肯說的第三段話去體會,學生從第三段話中就體會到,林肯在父親那學到的更是一種做人的藝術,一種寬宏大度、謙遜、勤勞儉樸,人人平等的做人藝術。最後讓學生連讀這三段話,進一步感受林肯偉大的人格魅力。
我覺得雖然我們的語文課堂中,“告訴”是必要的。常識性的東西,老師不妨簡化環節,採用“告訴”。但是,對文字意蘊的把握,對人物形象的感悟,對語言文字的感覺,卻不是老師能“告訴”的。孩子們需要一方舞臺,去實踐、去習得。我們老師要做的,就是如何設計引領性的環節,在教師、學生、文字之間,架起了橋樑。促進學生一次次閱讀文字,感受文字,然後跳出文字,用自己的生活經驗,情感積澱解讀文字,實現自我與文字的自覺對話。又在自我表達與相互交流中,完成對文字的再度解讀。人物的形象也就在一次次解讀中豐厚起來了。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我也存在著許多不足:細節的處理往往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既可以體現教師自身的能力,又是師生溝通的平臺。本課的重點就是分析感悟林肯的第一段話,在此段我花了大量的時間來引導學生。但當學生回答不出或不到位時,我自己有點著急了,缺乏耐心。還有,後進生跟不上上課的節奏,帶來課堂上學生髮言的面不廣。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更深入地研讀文字,課堂上還應特別注重環節的細化,多關注學困生,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我將努力改進以上不足,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讓反思不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