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後記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後記

整整一個寒假沒有打理,眼前的這盆花真的開始傳透出一種愈濃愈烈的頹唐氣息來,花瓣東一片西一片地隨便耷拉著腦袋,有時還時不時地發出一聲聲有氣無力的呻吟……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感覺有一陣涼意直逼胸田,也許,我的花兒要落了……

帶著那份淡而不散的傷感,我走進了課文《爸爸的花兒落了》。《爸爸的花兒落了》這篇文章是林海音的小說《城南舊事》的最後一部分,它記敘了一位主人公經歷了許多的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時,終於體會到自己已經長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小孩子在得知爸爸的噩耗後,猶能如此,我又何以堪?我怎能僅讓傷感佔據我的心田,而眼看著花兒日益衰敗下去默然不動?這位小孩也許無法用自己的力量來挽回父親的生命,但他至少可以盡其可能地幫父親挽救和照料好那些曾經讓父親傾注許多心血和希望的花兒;這位小孩也許無法像父親那樣使花兒永遠保持豔麗和生機,但他至少可以盡其可能地讓父親心中的那棵寄予無限希望和愛的花兒開得如火如荼,讓父親在九泉之下也能感到欣慰與愉悅。而現在我眼前還沒有出現這樣的“也許無法”,我怎能不竭盡全力地來讓我眼前的這些花兒重煥新生?

於是,帶著這份沉重的責任感和義務感,帶著學生的幾篇大同小異的“我的爸爸在眾人眼中也許是平凡的,但在我眼中他卻是最偉大的.。他對我傾注了無盡的愛。/記得有一次……/記得還有一次……”等這樣的文章,我在課上作了這樣的教學設計和安排:讓學生理出文章中所有記敘有關父親的事件,從排列的事件順序中看出本文在謀篇佈局上的一個最大特點──插敘;然後又介紹了一篇同樣寫父親卻是用順敘手法寫的作品,在兩篇作品的比較中,讓學生體會到同樣的主題採取不同的結構安排、線索處理會起到絕然不同的效果。在與學生的共同探討中,得出記敘類的作品中的線索可以是以人物為線索,也可以是以實物為線索:可以是以時間為線索,也可以是以中心事件為線索;還可以是以人物情感變化為線索等結論。在有了理論指導的前提下,讓學生把自己想到的有關與父親相處的點點滴滴的往事珠子用你認為恰當的“線”(即“線索”)給巧妙地串聯起來,讓你的“簾子”(即“文章”)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受,而不是像先前一樣簡單地不假思索地拿起一個珠子就胡亂地與前面一個珠子串起來,因為這樣的話即使每個珠子再漂亮也無濟於事。於是,我在努力,學生也在同時努力著……

“老爸,曾經是一個合格的菸民,成天噴煙吐霧,走到哪兒都散不了,簡直比神仙還神仙。他從來就對“吸菸有害健康”這句話不屑於顧,他所信奉的是“飯後一支菸,好似活神仙。

煙是老爸的“諸葛亮”,不管碰到工作上什麼樣的難題,只要給他一支菸,不消半支菸的功夫,保管解決。但要是不給他煙,他傻愣在那兒是老半天也理不出半點思路來,那樣子簡直就是與紀曉嵐從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

可是,“諸葛亮”也有想不出的難題。那就是遇到我學習方面的問題時,老爸就開始束手無策了,任憑他抽上一包煙也無濟於事。後來他索性不管我了,繼續抽他的偶爾也會失靈的“諸葛亮”,沒想到後來……

……(翌日,燈光下我在爸爸的“灰霧”的籠罩和呵護下做作業,原本就有些感冒的我越咳越厲害,望著我的痛苦的神情和愈彎的背影,爸爸的手不由得顫抖了,他狠狠地扔掉了菸頭……)

現在,煙上的火光,弱了,幾近滅了;我心中的火光,亮了,幾近重生了……”

“我不知道我喜歡爸爸的什麼,從一些顯在的現象來看,他似乎從未關心過我──給我買衣服的是媽媽,做好飯等我回來的吃的是媽媽,在電話裡在平時噓寒問暖的是媽媽,到學校一次次去開家長會的還是媽媽!

爸爸,你的影子呢?

……(插入往日珠子及自己當時的所思所想)

爸爸,你看到我為你倒的咖啡涼了嗎?抑或是你就是那杯苦而濃的咖啡,把你的那份愛就像糖一樣沉澱在最下面,而我卻一直尚未察覺?……”

“爸爸種的瓜兒被雨衝落了,可他心中的瓜兒卻永不會被衝落!

瓜兒落了嗎?……

沒有!”

是的,課文中的爸爸的花兒落了,但我們相信也有能力讓現實中的瓜兒不落。不信,你瞧,我眼前的這盆花已經有花兒開始恢復原本應該屬於她們的顏色和美豔了,她們正靜悄悄地將自己的芳香向四處散發著……

當然,我還要繼續努力,因為我知道幾朵花的盛開遠不能說明真正的春天已經到來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