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的利弊分析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充套件人的智慧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工智慧的利弊分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圍棋博弈的人機大戰,以機器的獲勝而落下帷幕,而人工智慧的利弊,再度引發了爭議,有關人工智慧利弊分析的作文。但我想的更多的是,科技背後的那份漸行漸遠的人文情懷。
圍棋對弈,被列為琴棋書畫四大雅事之一。而今,當人類與一個冰冷的機器,只爭技術的優劣,只論智商的高下時,那份弈棋時的淡泊寧靜的心境,那份“閒敲棋子落燈花”的情懷,又該置於何地?
科技的發達,讓通訊變得便捷,於是,當下的我們很少再能寫出“多情自古傷離別”的優美詩句,很少能體會“家書抵萬金”的情誼萬鈞。
科技的進步,讓農耕變得機械化,於是,當下的我們很少能吟誦出“帶月荷鋤歸”的悠閒辭章,很少能感受“汗滴禾下土”的辛勞苦楚。
科技的演變,讓社交變得多元,於是,當下的我們很少再能唱出“對影成三人”的獨處情懷,很少能理解“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至情專一。
正如木心先生所說:“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科技帶給我們便利、快捷的同時,也將我們原本質樸、美好的那份生活味道、人文的情懷稀釋很多!
因此,讓科技擁有人文的情懷,迴歸如璞玉般的美好生活,才是正途。
我國古代,那些璨如星辰的科技巨擘,無一不是既有科技頭腦又有人文情懷。
東漢“科聖”張衡,“通五經,貫六藝,擬作《二京賦》,精思傅會,”文采斐然。但同時,他又“善機巧,尤致思於天文陰陽曆算”,發明渾天和地動兩儀器,且著有多部科學著作。
張衡的科技發明,就是插上了人文情懷的翅膀,才飛的更高更遠!
眾所周知,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不僅擁有超人的科學頭腦,還同時有極高的音樂修養,他擅長鋼琴和小提琴演奏。他曾坦言,是音樂這位歡樂女神為他驅散了憂鬱和喧囂,驅走了混亂和邪—惡。是音樂讓科學更美麗與和諧。
無獨有偶,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也曾說過:“在我對一件工作遇到困難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往往是蔣英的歌聲使我豁然開朗,得到啟示……我錢學森要強調的一點,就是文藝與科技的相互作用。”
可以窺見,古往今來,科學和人文,從來都是人類發展中相輔相成,不可或缺的兩大重要力量。如果人類是飛翔的鳥兒,那麼科技和人文就是一對,彼此依託的翅膀,缺了誰,都會產生不可預料的後果!
唯有科技的`理性,人類會變得堅硬、冷漠、可憎;唯有人文的歡樂,人類會變得軟弱、迷亂、醉生夢死。
讓科技擁有人文情懷,人類才會走得更遠、更久、更好!
放下手機,拿起書籍,在翰墨馨香、書冊函影中,與智慧交流;
關掉空調,走出戶外,在春花秋月、夏雨冬雪中,與自然對話;
停駐汽車,邁出腳步,在山川河流、花草樹木中,與大地親近。
弊:數字化時代的提筆忘字。人文情懷缺失,面對的是冷冰冰的機器和技術世界。
“提筆忘字”與漢字危機(此文只能間接說明人工智慧的弊端。只能從中看出人工智慧對文化的衝擊。)
數字化時代,文字記錄方式發生了革命性變革,鍵盤上敲字如飛常常代替了一筆一劃的漢字書寫。因為長期使用電腦,許多人只能大致記住漢字的形狀,提筆卻無法正確寫出具體部首和結構。最近一項調查顯示,兩千餘名受訪者中有逾八成的人承認寫字有困難。提筆忘字、頻寫錯別字,正成為一個令人憂心的文化現象。
應當承認,新技術的確給古老的漢字藝術帶來較大的衝擊。美國學者傑茜卡貝內就曾把電腦稱為“手寫體的詛咒”。因漢字象形表意的文字結構十分特殊,電腦輸入對漢字手寫的衝擊尤為嚴重。“五筆輸入法”把每一個漢字拆成最多四個部分,倒是讓人記住了漢字的基本架構,但寫起字來也難免有時會缺胳膊少腿,而太多習慣用“拼音輸入法”的人則連漢字的具體構造都記不祝在方便、快捷、高效的文字資訊化處理誘惑下,人們由習慣成依賴,由依賴成退讓,最後是能“敲字”的決不“寫字”。及至萬不得已情況下要用手寫時,才發現漢字的具體構成竟是如此模糊,寫出的字也醜得難以見人。
一項千百年來被人們運用自如的漢字手寫藝術,卻在電腦和網路普及應用的一二十年間就陷入尷尬境地,完全歸因於新技術的罪過乃是推脫我們的自身傳承文化的使命與責任。在這一場新技術衝擊的背後,我們或許早已忘記了漢字中還蘊藏著豐富的中華文化與藝術,早已鈍化了對具有獨特美感的漢字書法的審美能力,早已忽視了手書漢字也是傳承漢字文化極具生命力的方式,而僅僅把漢字視作表意符號和交流工具。結果便是,作為符號和工具的漢字,往往只是在實際運用這個層面上存在。
正如學者所言:“漢字是中華文明的標誌,又是傳承中華文化的工具。漢字書法不僅是人類所創造的最為抽象的藝術,而且是人類文明最為發達、最富有想象力,能夠全面揭示自然本質的一門藝術,一種文化現象。”數千年來,漢字被視作藝術品,更被看做人格的標記,“橫平豎直寫漢字”與“堂堂正正做真人”被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曾幾何時,能寫一手好字是競爭的資本,是一件值得驕傲與自豪的事情。無論時代怎樣嬗變,無論技術怎樣革新,漢字所承載的文化內涵不會改變,而作為後來者理當致力於文化的接續和弘揚,不能在各種衝擊面前喪失漢字文化的自尊、自重與自覺。
一個民族的文化是否得到光大,不是取決於它吸收了多少外來的精華,而是決定於這個民族優秀的文化是否得到很好地傳承。漢字是我們文化的根,是滋養我們現實生存發展的血液。在網路時代,我們不能“握著滑鼠忘了筆桿”,漢字不能淪為失落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