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該如何寫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應運而生的事物,它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最基本、最可行、最實用、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杜威在其著作《我們怎樣思維》中講到:“教師的成長和發展的第一步,就在於教師自身的反思”。葉瀾教授也曾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可見“教學反思”對促進教師改進教學策略,不斷提升自己教育教學水平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本人在近年來的教學常規檢查過程中,發現一些教師在進行教學反思時走入了誤區,在認識和行動上產生了偏差。一是敷衍應付,離題萬里。其內容要麼與課堂教學風馬牛不相及,辭不達意;要麼東拼西湊,從報紙、雜誌上摘抄一些內容,濫竽充數。二是隔靴搔癢,避重就輕。這類“反思”的慣用語是:“這堂課的教學效果很好,除少數學生外,大多數學生都掌握得還可以”或“本節課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除個別環節處,其餘都實現了教學目標”。這種表面化、不深刻的教學反思,從根本上忽視了對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以及學生成長與教育內容、方式、方法之間關係等諸多方面系統的、聯絡的予以從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的反思。三是模式固定,毫無生意。一部分教師把教學反思寫成流水帳式的教學總結。重點羅列幾個數字,找一、兩個事例,好話多說,缺點與不足蜻蜓點水一帶而過。雖洋洋千言,卻空乏無物。四是缺乏意識,得過且過。有的教師把教學反思當作額外任務,認為它就是應付常規檢查的派生物,因而口中有“反思”,心中無“反思”,反思只停留在紙面上而已,更不用說透過反思改進教學策略,增強教育教育效果,最後是天天反思還是原樣子。像以上這樣的“反思”無疑都流於一種形式,其本質是“反而不思”、“思而不深”、“行而上學”。它向我們彰顯了教育教學中迫切需要我們反思和糾正的問題——如何進行有效教學反思。
一、把握“反思”內涵,增強教學反思的預見性
我們知道:教學反思是以發展教師為直接目的,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宗旨,要求教師自覺地對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行為、教學過程、教學具準備與應用等進行理性化的審視與分析,用文字進行概括,警示自己,改進教學,並在新的教學實踐中尋求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因此,教學反思應具有批判性(即用批判的眼光去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創造性(即創造性地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自覺性(即用自主、自覺的態度去反思)、發展性(即透過有效反思使教師得到發展)。明白“教學反思”的內涵才能進行有效教學反思。
二、把握“反思”重點,增強教學反思的針對性
教師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學實踐。因此,在進行教學反思時,不能遊離於課堂教學之外。一般來說,要以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包括對教材編者的意圖、教材(教學內容)所體現的課程價值及教育功能理解是否透徹、到位?教學目標界定得是否準確、具體?教學重難點確定是否恰當?對教材的調整、挖掘是否科學合理等;教師教的反思包括教學策略是否科學、教學理念是否體現教材本質、教學方法是否合理、教學流程、預設是否最佳化、教學目標是否得以實現等;學生學的反思包括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參與度、學生的學習方式(方法)與教學內容聯絡得是否緊密,如自主探究、分組合作有無必要或是否有效,學生課堂學習效果、自我評價是否到位等為主要反思物件,否則反思就容易無的放矢。當然,每次反思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可以抓住教學活動中某一亮點(教學機智生成點)進行深入剖析,作認真反思,這樣日積月累同樣能促進自身的進步與專業的發展。
三、把握反思策略,增強教學反思的實效性
教學反思具有其特殊的規律性,是一種充滿藝術的再創造活動。我們的教學教育反思,就必須把握其規律性,科學合理靈活的運用反思藝術,增強其實踐效果。
一是與時俱進更新教學反思理論、觀念。教學反思不等於閉門造車,也不等於自我檢討,反思應該是在先進教育理論和觀念的引導進行深層次思維的過程。引入先進教育理論和新觀念,創新先進教育理論和新觀念,保證教學反思與時俱進,才能吸收和發展理論精髓,打破原有的定勢和平衡,啟用反思思維,拓寬反思思路,開啟反思智慧。否則,我們的反思只能是簡單的課堂回顧和淺層次的檢討,不能觸及靈魂,不能從根本上革新自己的思想觀念,那我們的`專業水平自然就無法上檔次。
二是勇於透過反思促進合作。教育教學中反思,一般可分為教師與學生合作引起的反思和教師與教師間合作形成的反思兩個層面。在實踐中,我們要在合作中反思,在反思中合作,並透過反思促進合作,以增強反思效果。比如在教學過程中,首先,在課前要對自己所設計的教學設計(預案)進行審視,看教學流程有無調整和補充的必要。其次,在課中要隨時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即反饋的教學資訊進行反思,並靈活機動地調整教學策略。再次,在課後要對整堂課作全面(或重點)反思,用自己的語言把教學過程中生成的體驗、體會進行概括,形成自己的見地。在與同事間互助指導式聽評課,或是日常生活中,把自己的困惑告訴同事、領導、專家,或是把自己寫成的反思案例交與同行進行分析和批判,使反思由個體行為變為個體與群體結合的反思行為。這樣相互學習,互相促進,在反思中共同成長。
三是利用“懸疑”設定目標促進反思。在預設教學時,要根據本節課程、單元課程、學期課程等目標及其重點、難點和學生的基本狀況,有計劃、有意識地確定課堂上所要解決的問題,帶著這一問題進課堂,與學生互動圍繞這些問題組織教學,直到把問題弄清楚、搞透徹。課後,再及時對這一問題解決的過程方法作反思來積累教學經驗,提升教學水平,並運用到下一節課乃至今後的教育教學之中。
四是形成良好習慣拓展深度反思。反思不能侷限於、終止於“課後記”、“教學隨筆”、“教學日記”,而是要用實際行動調動教學反思的積極性、主動性,用心去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自覺自主地去反省自己的教學理念和行為,用文字認真地把自己的反思所得到的感悟、感受、感想記錄下來,有意識地形成自己的概念和結論,用自己在反思中所產生的新觀點、實用的方法來指導自己教學,並在新一輪教學實踐中得到驗證。如此“行動——反思——再行動——再反思”,師生的素養從中才會有所提升,才能促進人的不斷髮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