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師

新幼兒園老師如何寫教學反思

新幼兒園老師如何寫教學反思

剛來幼兒園教學,不知道教學反思怎麼寫?以下是聘才網小編精心整理的相關文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歡迎閱讀!

新幼兒園老師如何寫教學反思

篇一

一、科學教育活動是幼兒認識周圍世界,獲取知識與經驗的重要途徑。在科學教育內容的選擇和設計上我注意到幾點:

①活動來源於孩子們的生活,用他們的生活經驗來促進目標的實施。並以目標為出發點和歸宿,內容要為實現目標服務;

②內容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新穎有趣,有利於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求知慾;

③各階段內容循序漸進,呈層次性,不同階段提出不同的要求。

二、科學教育的目標強調幼兒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作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我為幼兒提供足夠的豐富的操作材料,創設一種寬鬆融洽的氛圍,引導幼兒主動積極的參與活動,直接操作、反覆體驗,主動探索,透過玩一玩、說一說、記一記、想一想、找一找、做一做等多種形式,激發幼兒積極參與探究活動,感受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探究的樂趣。

三、科學活動組織要求教師有充足的知識儲備和對活動過程有足夠預測,這一點對我來是個很大的挑戰,儘管在組織活動前我準備了多種應變方案和策略,但在實際活動由於過度追求活動效果,當孩子在探索中出現了教師預測之外的新疑問時,我只給予了簡單的回應,錯失了一些教育的契機,因此覺得有不少的遺憾。

篇二

幼兒園課堂是幼兒學習知識,塑造性格,養成習慣的一片重要天地。如今的幼兒聰明、思維敏捷度高,但上課注意力易分散,也特別好動,如何在課堂教學中,用最短的時間,最小的人力物力消耗,取得最大的教學效果,是我們幼兒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本文在分析現今幼兒園課堂的基礎上,提出提高幼兒園課堂效率的幾點建議。

一、現今幼兒園課堂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

隨著新課程的變革,幼兒園的課堂教學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平臺。教師的教育觀念、自身綜合素質確實有了飛躍式的進步。課堂上,教師巧妙新穎的設計,富有個性的特色教學,師生間的有效互動讓人耳目一新。但在欣喜成果之時,我們要思考這樣的課堂,是否取得了應有的效果。據我的調查與分析,發現“絢麗多彩”的課堂卻往往偏離了教學的方向。

(一)華而不實,簡單拼湊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要注意各領域內容相互滲透,有機整合,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但有些老師為了貫徹整合的要旨,把凡是與主題活動有關的內容全拼湊到一堂課中,課堂每個環節的組織就像走過場一樣,給人蜻蜓點水之感。這種“整合”,忽視了一節課的容量和質量,導致課堂教學目標偏離,重難點難以體現,幼兒真正得到的東西少之又少。其實,整合不是簡單的拼湊,它不僅僅是課程形式的.融合,而是要將知識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整合得不著痕跡,如行雲流水一般,形成一個整體的課程,那樣才能促進幼兒整體、和諧地發展。

(二)放任自流,缺乏指導

如今,社會和教育專家都倡導自主學習,要求教師把學習的權利、學習方法交給幼兒,讓幼兒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主動獲取知識,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可不少教師便將之理解為學習內容由學生自己挑,學習方法學生自己選,結果走入了自主學習的誤區。事實上,幼兒的自主性固然重要,但“自主”不等於“自由”,不等於放任孩子。教學是個雙邊過程,沒有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穿針引線,那課堂就是沒有航標的船,隨波逐流。在教學中,教師既要尊重孩子的自主,又不能喪失自己的主導地位,要善於把握幼兒自主學習的局面,關鍵時刻該出手時就出手。點撥在卡殼處,引導在迷茫時,教師要當好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角色。那麼,真正的自主學習才會落到實處。

(三)一味奉承,褒貶不當

隨著教育觀念的轉變,“賞識”教育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課堂上教師們多鼓勵、多表揚和多肯定幼兒,幫助幼兒享受成功的喜悅,樹立深入學習的信心。但是我們也要讓幼兒們區分對錯,明白真理。讓他們有承受挫折失敗的勇氣。所以該褒則褒,該貶則貶,這樣的評價才會打動幼兒的心靈,才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才能使評價成為他們學習的不竭動力。

二、提高幼兒園課堂效率的幾點建議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要有效提高幼兒園的課堂教學效率,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就要嚴格把好備課關,把無效的教學因素控制得最少最低。

(一)制定正確的教學目標

目標發生偏差,要求定得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教學效率。教學目標的確定,一方面以課程標準和教材為依據,另一方面要結合幼兒的實際,教師只有充分考慮自己教學物件的知識基礎、認識能力和可能存在的疑難問題,才能更準確地把握教學的目標和重點。

(二)施行有效的教學方法

目標確定以後,方法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不能強求統一。有效的教學方法是能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即體現幼兒學習的主體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但應當明確,檢驗教師主導作用發揮得好與不好的標準是幼兒的學習主體性體現得如何。

(三)運用多樣的教學手段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教育裝置的更新,教學手段的運用日益顯示出其對課堂教學效率的影響力。當前,在繼續用好傳統的教學手段的同時,要積極推進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如計算機、多媒體、網路等,它們不僅能打破教學上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還能更有效的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更能讓幼兒自主的進行學習探討。

延伸閱讀:

教學反思是一種透過提高教師的自我察覺水平來推動教師專業成長,改善教師教學行為,促進教師能力發展,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有力手段和有效途徑。教師的成長等於經驗加反思。對於什麼是反思,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西方哲學通常把反思看作精神的自我活動與內省的方法。洛克認為經驗按其來源可分為感覺與反思(又譯反省),前者即外部經驗,後者即內部經驗;反思是心靈以自己的活動作為物件而反觀自照,是人們的思維活動和心理活動。也有人把反思定義為行為主體立足於自我之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為和情境的能力。筆者認為反思是個體在分析自我經驗、監控和評價自我行為的基礎上,依據某種標準對自己的經驗和行為所進行的批判性的思考。

為激發教師的研究意識,培養教師的反思能力,在教研活動中,我們倡導幼兒教師寫教學反思,要求課後小反思——一每週大反思——一主題總反思。針對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有效組織形成一條反思鏈,由淺入深,螺旋上升,在反思過程中加強課程研究,提高教學技藝。在實踐中,有的教師得益非淺,而有的教師無所適從。翻開教師的反思筆記,存在著空、浮、雜等現象,有些教師把教學反思看成是任務型、應付性的工作。

教學反思說到底是教師的一種自我意識、思維習慣、批評精神。有時,經驗反思是教師個人的一種緘默知識,慣於理性思考的人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內省和剖析,從而進行自我調控。那幼兒教師應該從哪些角度去反思,如何引導教師寫教學反思呢?

一、 實話實說——寫得、失

一節課下來,教學的狀況教師在不同程度上是心知肚明的,教學效果抑或超乎所想,抑或不盡人意。組織教學活動可因教師一個有趣的開頭而使課堂氣氛空前活躍;可因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而令故事情趣大增;可因一種新的教法而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或者因為講得多坐得多而使幼兒索然無味;也會因為一個環節的疏忽而開了小叉走了彎路。再者,“因”與“果”是相互作用的,不管得失成敗,教師皆應實話實說,將其記錄在案,以期在往後的工作中考慮更周到,操作更自如,不走彎路,少走彎路。

二、 及時反饋——寫師、生

教學過程是師生對話、互動的過程。教師的情緒,教師的舉手投足,教師對幼兒、對教材的理解以及對教法、學法、教具的運用直接作用於幼兒,影響課堂氣氛和活動質量。相反,幼兒的注意情況、參與程度、疲勞狀態、個性特徵和經驗差異等也反作用於教師。此二者同時存在,相互作用,彼此牽連,影響著教學的效果。因此,組織活動結束後教師應及時反饋,將師生雙向的表現與活動的質量作辨證的分析,以幫助教師在日後備課、上課時能對“師”與“生”的情況作更全面的把握。如公開課效果不好,教師往往會說“這些孩子沒配合好”,這裡面就要反思教師你,你瞭解孩子以及他對於學習相關內容的經驗和最近發展區嗎?活動中你是一相情願還是能顧及幼兒獨特的想法與感受呢?你的提問語言能夠讓幼兒明瞭你的要求和意思嗎?教師要學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求對策。

三、 綜合分析——寫教、學

教學反思應該是說課的外延,它與說課互補,形成一個完整的“說課——備課——上課——寫教學反思”的基本程式。一節課過去了,教師要從教與學兩個方面來綜合分析。本內容幼兒的興趣和接受程度如何?教法應用如何?兒童的主動性有沒有得到發揮?提問的效度怎樣?理答和追問的方式、兒童的學習方式有效嗎?環境和材料的互動效果怎樣?幼兒的學習出現困難嗎?幼兒學到了什麼?有沒有達成預期的目標……。一個主題延續了一段時間,做完後教師同樣要綜合分析:透過這幾個活動,能不能完成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開展的具體活動哪些比較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經驗,效果反應好;哪些內容幼兒缺乏興趣、遠離生活經驗,效果不夠理想?主題展開中是如何在預設中進行有機生成的?教師如何對幼兒進行跟蹤觀察,激勵幼兒自主探索、多元表達?再者,也可進一步反思,在主題背景下如何兼顧領域平衡……教師應對實際的教學情況進行比較分析,找出問題的關鍵,把影響教與學的因素綜合出來,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日積月累,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

四、 找準要點——寫特點

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上一節好課不容易,一節課要面面俱到更不可能。一節課能有個特色,有個閃光點,能有一種值得借鑑的好做法,就得承認其成功。

五、 捕捉靈感——寫遐想

常有這樣的感覺:上課時原本沒有涉及的內容,因實際需要或隨機生成,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給活動帶來勃勃生機。課堂上的一些開放性提問能開啟幼兒想象的門窗,展現智慧的火花。一些童稚趣語、幽默問答,探究性的發現、競賽性的遊戲、展示性的表現或隨機生成的問題能夠拓展幼兒思維的空間,幫助幼兒遷移經驗,進一步豐富學習內容。如有個教師在組織大班幼兒關於“聲音”主題的活動時,讓幼兒說出大自然和生活中經常聽到的聲音極其作用,並區分哪些是好聽的,哪些是難聽的。當有的幼兒說到裝修房子的聲音很難聽時,有的幼兒辯解說:“裝修時聲音很難聽但住進新房子就舒服了,我們有時聽到不好聽的聲音要忍一忍”。教師及時捕捉到這一動態生成性資源,把它寫在課後反思本上,隨後開展了“讓我們有個好心情”的健康教育活動,幫助幼兒調整消極情緒,培養積極情感,發揮教學的教育性。有時,活動中節外生枝的小插曲也應記下來,以吸取教訓。

六、 深度反思——寫建議

在教完每堂課、組織完活動後,教師要靜下心來,思考一下這堂課的得與失,學習材料的提供、活動環境的支援、組織的方式方法,教學重點的把握、難點的分析,是否有新的生長點或者遺留點,根據自己的教學體會和幼兒反饋出的資訊,寫寫“修改建議”,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質疑或提出修改意見,也可以重點考慮某個環節應該怎樣處理才更有效,一步步明確問題,尋找對策,使自我反思達到一定的深度。

在此活動中,要培養幼兒的質疑精神,提出問題,進行實驗驗證。並要鼓勵幼兒敢於說出與別人不一樣的看法。作為活動組織者和引導者的教師,首先應掌握科學正確的原理,以免在活動中對幼兒的表現作出片面甚至錯誤的評價,誤導幼兒。其次教師要擯棄師道尊嚴的傳統觀念,創設寬鬆情境,這是讓孩子在活動中敢於提出問題,勇於發表意見的前提。同時,教師在活動中還應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觀察,有意識的提出一些能讓幼兒有不同想法的問題,多提一些類似:誰有不同的想法?誰還想來發表自己的意見?鼓勵並引導孩子積極的思維,這是培養孩子質疑能力的關鍵。

總而言之,反思是強調教師從自己的經歷中學習,鼓勵教師敢於挑自己的“刺”,是跟自己“過不去”,是主動澄清和質疑自己長期以來賴以生存的教學觀念和教學信念;反思是一種探究過程,“實踐的反思把經驗與理論的或哲學的探究結合起來了”,而這種探究是沒有終結的,反思者堅信:教學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寫教學反思,可以承前啟後,揚長避短,挖掘教師個性智慧。我們習慣於向書本學習,向他人學習。有時不妨珍視一下自己,在自己的經歷中提取有價值的東西。寫一點教學反思,與心靈對話,做個主體的人,自己的經歷是教師獲得專業發展的一種珍貴的教育資源,學會從自己的經歷中學習,只要長期堅持,必定能逐漸把我們的教學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