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根據教育部頒佈的課程標準,教育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把育人放在首位,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品德是一個人最重要的素質。中學生正處在道德觀念和道德情感形成的關鍵時期,我們所處的社會正在轉型,各種思潮交匯融合,青少年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作為教師要為學生的發展著想,切實加強德育工作。在日常教學中應結合本學科的特點進行合理的德育教育,讓學生始終處在良好的德育教育之中。

那麼生物教師如何在教學中加強德育教育?下面我結合初中生物教學,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透過生物教學

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正確的人生觀

㈠、認識生命是由物質組成的。例如在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在人體內的作用,細胞就是由水、無機鹽、糖類、脂類、蛋白質等組成的,而細胞是構成人體的基本單位。透過進化論學習,讓學生理解生物的多樣性是自然選擇的結果,並不是“萬能的上帝”的巧妙安排。

㈡、認同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相統一的觀點。以魚為例,魚為什麼能生活在水中?因為魚在水中能解決呼吸和運動的問題,魚能用鰓呼吸、鰓的結構適於在水中呼吸,而肺只適於在空氣中呼吸,用鰭游泳,鰭的結構適合游泳,鳥為什麼能飛翔?因為鳥的前肢變成翼,胸肌發達,消化、呼吸、迴圈系統的功能都很強,為鳥類的飛行提供了足夠的能量。透過這些事例讓學生理解結構與功能的統一。其次,我也很注意強調生物與環境是相統一的,例如樺尺蛾體色的變化說明,只有體色與環境的顏色相近,才不易被天敵發現,才能生存下來,所以生物必須適應環境,只有適應環境才能生存。

㈢、認同生物是不斷進化的觀點。透過對達爾文的進化論和自然選擇學說的學習,瞭解生物是在不斷的進化發展的,高等生物都是由低等生物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逐漸進化來的。生物多樣性就是生物進化和自然選擇的結果,養成用發展和變化的的眼光看問題。

二、透過生物教學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的精神支柱。愛國主義精神是培養“四有”新人的最基本的要求。

(一)、瞭解我國生物學家的感人事蹟和他們的卓越貢獻,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當年童第周懷著一顆報國之心回國工作、現在陳章良放棄了國外優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環境也毅然回國效力,“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誓言“外國人能做到的`我們能做到,外國人不能做到的我們也能做到”。這樣的事蹟、這樣的豪言壯語怎能不讓人心潮澎湃。

(二)、瞭解我國的生物資源狀況和發展狀況,注重培養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增強振興祖國,改變祖國面貌的使命感與責任感。“認識生物的多樣性”一節中,介紹我國生物多樣性的情況,植物2700屬,3萬餘中,鳥類1183種,佔世界總數的13℅,特別是我國的一些珍稀動植物,如金絲猴、大熊貓、銀杏、白鰭豚等,瞭解我國的生態狀況和生態保護政策,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憂患意識,從而加強學生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三、透過生物教學對學生進行倫理教育

當今世界,生物科技的高速發展,一個個令人心動的生物科技發明和發現呈現在人們面前,如“轉基因生物”、“生物克隆技術”、“人類基因組圖譜”等等。這些新技術、新發現如果能夠很好的應用在工農業生產或人類醫療衛生事業上,將極大的促進生產力的提高和人類健康狀況的改善。但我們也應該認識到,這些技術如果被一些居心叵測的人掌握,就可能產生一些我們不想看到的結果,如“超級生物武器”、“克隆人”等,那就是人類的災難。抓住這個主題,教育學生人與人、人與社會應和諧相處,提倡人與人之間的友愛、平等、互助而不是仇恨、敵視和毀滅。透過生物課堂教學加強義務獻血、自願捐獻骨髓、尊重艾滋病人等方面的教育,教育學生要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自然界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自然界中的生物也是我們的朋友。只有合理的利用大自然提供給我們的資源並很好的保護我們生存的環境,才能與它和平共處,透過一些鮮活的例子,同學就逐漸認識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

四、運用生物教學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意識的教育

初中生物中有很多內容可以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教師要注意這方面的引導,例如在生態系統組成的學習中,可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人在生態系統中的地位,讓學生討論人與其他生物,人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係,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形成熱愛大自然,熱愛生命,愛護生物的情感,特別是“世界環境日”、“植樹節”、“愛鳥周”、“地球日”等,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和宣傳活動,也是一種行之有效地教育活動。

五、利用生物實驗教學,培養學生自信心與合作精神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實驗、觀察、標本的採集和製作等在生物教學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這些教學活動對於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發展他們的智力和培養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精神,提升學生自信心的有效途徑。例如在做《光對鼠婦分佈的影響》探究活動中,讓學生介紹捕捉鼠婦的過程,以及體會,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信心。再比如顯微鏡下觀察寫有“上”字的玻片,因為在已講解了顯微鏡用法之後,幾乎所有同學都能較快的找到物象,這時,我就多讓那些總不敢抬頭的同學講一講看到的現象,並在詳細描述之後,讓同學們給以掌聲的鼓勵,這樣使他們能夠在以後的生物課上越來越勇敢。幾乎所有的實驗過程,都需要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才能順利完成,這無疑加強了同學間的凝聚力,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實驗的成功會讓他們體驗團結協作的快樂。

總之,在生物教學中,只有我們始終奉行將德育放在首位,結合學科特點,堅持德育滲透,才能更好的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為祖國培養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