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音樂

大班音樂《詠鵝》說課稿

大班音樂《詠鵝》說課稿

一、設計思路:

詩歌是我國文化的瑰寶,在幼兒園課程中不乏詩歌教學,但孩子是否能真正理解詩歌中的內容,是否能真正體會詩歌的意境,我們不得而知。因為在此之前,我發現很多大班小朋友都會背《詠鵝》這首古詩,但幼兒對這首古詩所描繪的意境及所傳達的情感卻一無所知。

而音樂的力量是巨大的,孩子往往能夠體會音樂所傳達的如歡快、悲傷等情感。所有我選擇了詩歌與音樂相結合的大班音樂活動《詠鵝》。將語音教育與音樂教育及美術、表演融合在一起,既讓幼兒隨音樂吟誦了古詩詞,嘗試用卡農的方式來吟誦,又讓幼兒大膽的進行分組表演,富有創造性的表現了自我的感受。

二、作品分析:

《詠鵝》是唐代詩人駱賓王七歲時所作,讓我們體會到了童心、童趣。這首音樂作品採用五聲調式,傣族風格的曲調,輔以鑼鼓配器,表現孩子眼中鵝的可愛姿態。音域控制在六度以內,節拍是四四拍。四拍子曲子比兩拍子曲子速度稍慢些,符合五言詩的吟誦和歌唱特點。歌曲沒有大的跳進,曲調簡單、清新、優美,琅琅上口。適合大班孩子進行吟誦、演唱和表演。

音樂作品分為三個部分。音樂開始部分是古詩《鵝》的吟誦,中間是歌唱部分,最後是尾聲音樂。各部分旋律過渡自然,由開始的吟誦自然而然的過渡到歌唱部分,而最後的尾聲,沒有唱詞,很適合吟誦古詩以達到完整的效果。

三、活動目標:

根據綱要中提到的:"要引導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藝術活動的理解和感受。"這一要求,避免僅僅重視表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幼兒在活動中的情感體驗,結合大班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設計了三個方面的目標:

1、從音樂節拍入手,感受音樂與古詩詞的意境,願意與同伴一起參與音樂活動。(發展幼兒情感社會效能力的目標)

2、學習在音樂的伴奏中,有節奏的吟誦古詩詞。嘗試用卡農的方式來表現。(發展幼兒音樂能力的目標)

3、探索並嘗試根據古詩情景進行繪畫,表演,節奏配樂等活動。(拓展幼兒多元智慧方面的目標)

四、活動重點和難點:

重點:學習在音樂的伴奏中,有節奏的吟誦古詩詞。嘗試用卡農的方式來表現。

難點:學習在音樂的伴奏中,有節奏的吟誦古詩詞。嘗試用卡農的方式來表現。

在這節音樂中,我借鑑了"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當中的"卡農"的表現形式,對幼兒進行古詩詞"卡農"的吟誦。將幼兒分為兩個聲部來進行古詩的吟誦,還要合著音樂的節拍來吟誦。對於我自己來說,這是一次嘗試,對於孩子也是一個新鮮的活動。第一次接觸"卡農"。所以,我把"學習在音樂的伴奏中,有節奏的吟誦古詩詞。嘗試用卡農的方式來表現。"這一目標作為這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在活動的第二個環節"感受和感知"重點加以突破。

五、說活動過程:

這節音樂活動,我設計了三個環節。首先是匯入,聆聽。聽,是對音樂資訊的儲存,幼兒期是聽覺訓練的敏感期。在音樂活動的開始,請孩子聽《詠鵝》的伴奏,我在背景上畫上大白鵝。請幼兒自由講述大白鵝的'樣子,並用動作來模仿大白鵝的樣子、大白鵝游泳的樣子。

第二個環節是感受感知歌曲。繼續播放音樂,讓幼兒完整的初步感受音樂之後,進行古詩接龍的遊戲,帶領孩子感知音樂的節拍,也就是穩定拍。

在這一環節來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三種遊戲方法。

1、兩句兩句的接。帶幼兒拍手,以兩種節奏來接龍。

一種是古詩吟誦的節奏。

(1)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一種是歌曲演唱的節奏。

(2)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2、變換音色用高低音來吟誦,繼續感知節拍。

3、卡農的方法進行接龍。幼兒分為兩組,一組先說,說完詩的第一句後第二組在開始說。

在這三個遊戲的環節中,都要求幼兒要拍手,拍穩定的節拍來進行。

最後是活動的第三個環節:表現和表達。給幼兒創設自由寬鬆的環境,準備了三組活動:

一組表演:小朋友可以用上小道具(紅色的小鴨掌),根據每一句詩的內容來創編不同的動作來表演。

二組繪畫:根據音樂和詩詞來繪畫。

三組配樂:可以合著音樂來配樂。

鼓勵幼兒自由到自己喜歡的區域,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這節活動的理解和感受。活動結束後,可繼續開展拓展和延伸的活動。在班級區角活動中,繼續投放上述的材料,讓孩子繼續感受和表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