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資訊科技

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分析論文

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分析論文

現代資訊科技,主要指計算機技術、數字音像技術等諸多方面。隨著教改形勢的發展,利用資訊科技的教學手段已基本走進課堂和學科有效結合,並受到廣大教師的一致青睞。恰當、有序地進行資訊科技與學科的整合,提高了課堂效率,變所講授的知識更生動形象,化難為易,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能真正地幫助教師實現“大容量、快節奏、高效率”的課堂教學效益。如何利用資訊科技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與效益,推動素質教育的實施,已成為廣大教師關注的問題,也成為了一種使命。

一、加大培訓力度,轉變觀念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創新新型人才,是新課改對廣大教師的新的要求。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必須具有創新型教師。創新型教師就必須改變以往的傳統教育模式,充分利用資訊科技手段,把資訊科技的資訊資源,教學方法、內容、過程有機結合起來,在處理好教師、學生、知識、技術手段四者之間的關係的基礎上,有機統一在一個時空平臺上,構建新型的教學模式突出以人為本,以學生髮展為根本,真正意義上實現資訊科技與學科的整合。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本身就應該且必須使自己精通多媒體裝置的使用。新的教學裝置,新的教學方式,要求教師必須加強培訓,引導教師進入資訊科技前沿,掌握紮實的基本功和基礎技能,參加上層業務部門組織的現代教育技術專業培訓。學校要定期組織教師參加培訓,有計劃、有組織、有落實、有評價。定期組織教師自制課件,並應用到教學之中。資訊科技的普遍應用,輻射到學校教學的所有學科。在學校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氛圍,為學校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增大課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可以大大增加課堂容量,增大資訊密度,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減輕師生的課內負擔。例如,講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時,可以先佈置學生在網上查閱資料,自己自學知識。學生應用了資訊科技手段學習知識特別感興趣,積極投入,精力集中,不受教師課堂模式的限制,更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掌握的知識更牢固。多媒體與教學內容結合融圖、文、聲、像於一體,是具有智慧化的雙向教學活動過程,有利於學生創新型思維的形成。學生在透過多媒體手段自學知識或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學生都會累積大量的知識,更有利於學生的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在學生感知的基礎上,老師在及時地指導學生進行進一步地觀察、分析、比較、掌握更紮實。資訊科技適時參與教學過程,優化了教學過程。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課堂活動,為學生創造了輕鬆、交叉、動態、開放的教學環境,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三、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整合的目的要鮮明、準確

學生學習知識技能的過程,也就是知識技能內化的過程,知識的內化是主體和客體雙向作用的結果。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形象、直觀的效果,解決難點,也就是整合要有目的性。通常教師會把一節課中學生難以理解、抽象的或是難以感知到的知識點設計用課件來展示盒體現,使聲像同步,動靜兼備,學生一看就懂,一聽就會,一說就通,教學難點就變成了學生最喜歡的“熱點”,從而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內化。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整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資訊科技的選用設計上,我們要依據學生學習的需求,提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使教學效果達到最最佳化。在教學軟體的設計過程中,一方面,充分發揮資訊科技的功能特點,將課本中抽象原理形象化,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努力使學生教學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過程,讓學生多動手、多種感官並用。這樣整合的課對於學生來說具有挑戰性和趣味性,學生親自感受到獲得成功的喜悅,以達到愉快的教學目的。

四、運用多媒體手段提高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對好的老師,興趣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好奇是人的天性,求知慾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在探索活動中經過培養而發展起來的,也是興趣賴以產生和形成的內部基礎。但是,好奇的興趣需要來自環境的外在刺激,特別是小學生心理不成熟,自我意識和自控能力較差,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如果在教學過程中,語用多媒體手段,動靜結合、虛實相生、聲形並茂,創設出一種為學生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例如,講《桂林山水》時出示《桂林山水》幻燈片,讓學生感受美景,感到對祖國山河的熱愛。然後,利用分解展示桂林的山,讓學生認真地觀看,學生能認真地觀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教師再利用小組討論,具體描述桂林山的特點,學生雖不能準確但也能大概明白。然後,教師再利用多媒體描寫桂林山的特點的具體段落,圖文並茂,彰顯了多媒體技術手段的`輔助作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

五、要恰當運用多媒體的輔助作用

在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的同時,必須注意到多媒體技術只能是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必要的技術輔助手段,而不能代替教學活動。多媒體選擇的恰當、合理是關鍵。首先,是吃透教材,明確什麼地方可整合資訊科技,使用什麼樣的資訊媒體,該媒體對教學過程起什麼樣的作用等。其次,是熟悉多媒體效能,努力使常用教育媒體的種類特點和善於實現的效果等常識,做到心中有數。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環節,決定了教學媒體運用的最佳時機也不同。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不能一味追求多媒體課件展示。計算機多媒體也只能起到為教師的教學服務的作用,它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師的課堂活動。多媒體顯示不能代替黑板。傳統的優秀板書是本節課內容的高度概括,學生學習後看板書便一目瞭然,瞭解掌握全文及重點、難點,而多媒體不能顯示該節課內,學生對本節課內容整體掌握程度較差。總之,基於現代資訊科技的教學,為我們提供了傳統教學無以比擬的教學環境。教師一定要站在教改的前沿,掌握多媒體技術手段,充分利用資訊科技和學科的有效整合,以教育資訊化推動教育現代化,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所需要的新世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