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資訊科技

新課程背景下實現資訊科技高效課堂的有效途徑論文

新課程背景下實現資訊科技高效課堂的有效途徑論文

摘 要:國家教育部的"新課程改革"已經進行了幾年了,在這幾年中,新課改不斷深入,資訊科技課程越來越受重視。以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和掌握實際操作能力為核心,是資訊科技課程區別於其他課程的顯著特點。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完成教學大綱所提出的目標,使得學生掌握一門基本的技術?就要要求我們提高資訊科技課程的上課效率。如何實現高效的資訊科技課堂是當前需要討論的問題。

關鍵詞:資訊科技;高效課堂;課堂協議;任務驅動

1.當前的狀況

透過對不同學習階段的同學進行問卷調查分析及溝通交流,總結得出學生最喜歡上的可能就是資訊科技課,可目前的現狀卻不容樂觀。許多學生利用教師講課的時間玩遊戲;利用做練習的時間聊天;利用討論的時間說笑,甚至在沒有老師監管的情況下私自進行課堂教學內容以外的活動。透過這些現象可以看出,學生並沒有根據老師的課堂教學安排進行學習,其本人也並未融入課堂。因此,資訊科技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努力方向已經轉為應當如何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夠在教師指導下主動、高效而富有個性的學習,並努力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

2.實現資訊科技高效課堂的有效途徑

2.1保證良好的課堂紀律

無規矩不成方圓。授課環境使得資訊科技課堂暴露出來的問題相比於其他學科來說更加突出,因此,資訊科技課程的課堂紀律需要強調,也更加需要注意。在資訊科技課堂上,學生的自律能力更差,容易開小差或者說話,鬆散的課堂紀律對整個課程的學習和課堂風氣都是有阻礙的。因此,嚴明的紀律以及有力的執行是保證資訊科技高效課堂的重要途徑。

教師可以透過以下具體的做法來維持資訊科技課堂良好的紀律:首先,在學期初的第一次課堂上與學生簽訂"課堂協議"。在"協議"中以明文規定的形式向學生強調課堂紀律,宣讀協議後將其貼示在教室門上,且將"協議"內容作為電腦背景桌面,時刻提示學生注意和遵守協議內容。其次,將個別違反紀律的學生的座位納入便於教師監管的位置,或者直接減少其操作計算機的機會,以此達到警示的目的。最後,適當引導學生們關注課外知識,即在上課內容提前完成的時候,可以適當允許同學們自由活動,並將其關注課外知識的特點透過適當的方式加以引導。

2.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學生實際出發,找到學生感興趣同時又與本節課相關的內容作為切入點。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資訊科技日新月異,教師要善於利用當前科技的新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採用向學生展示計算機新應用程式的使用方法和效果,播放精彩的影片片段,向同學講述IT業界名人的創業經歷等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興趣。例如如何製作簡單的小動畫,講述比爾蓋茨的事蹟等等。另外,還可以採取資訊科技與其他學科整合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可以佈置學生將EXCEL表格和班級同學體檢結果結合起來,用PPT製作班級主題班會活動等等。同時,教師應充分掌握語言的藝術,用富有感染力和激勵性的語言使學生能夠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

2.3 分層教學的教學方法

分層教學是基於新課程"讓每位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理念,依據"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而提出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技術),體現了教育機會均等,促使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教育思想。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對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充分分析,瞭解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並根據學生之間的`受教育差異對不同的學生分層,讓他們在不同的層面上進行學習,而不僅僅是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學大綱和教學進度進行教學。由於資訊科技技術課程的可操作性,在課堂中,"因人而異,因材施教"這一教學原則就需要透過分層學習來儘可能得使每一位同學參與到課堂之中。對於少部分知識水平超前的同學,可以讓他們在班集體中充當小教師,在使他們鞏固加深原有知識的同時,也能使其參與到課堂中,帶動整個課堂的學習氛圍。將學生進行分組,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使得每個學習小組裡好、中、差三個層次的學生互相搭配,不同小組的水平大致平衡,不僅有利於小組內學生之間的互相幫助,還有利於小組間展開公平合理的競爭。這樣,不僅提高了課堂的效率,又鍛鍊了學生們的合作能力、競爭意識。分層教育的最終目標是使得各層次的同學水平基本趨於一致,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還可以透過層次的流動,激勵層次較差的同學力爭上游。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做到:在課堂上,練習要分層,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儘量同一時間裡都能完成老師佈置的學習任務。在學習輔導上,注意心理輔導工作,結合學生實際有針對地進行個別指導,對層次較差的同學重點培養和輔導,使他們不感到有壓力。在之後的作業及評價中,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採用不同的評價標準。 同時,將小組討論法、演示,講授法等教學方法與分層教學法進行結合,相互補充,達到資訊科技課程良好的教學效果。

2.4進行"任務驅動"教學

"任務驅動"是指教學全過程中以若干個具體任務為中心,透過完成任務的過程,介紹和學習基本知識和技能,讓學生在完成具體任務的過程中逐步接受新知識、新技術。資訊科技課程大致可以理論課和實踐課。理論課在教授理論和原理的時候,教師應從教學素材資源、教學組織、教學語言等方面入手,讓學生在多樣化的教學資源、形象直觀的教學課件、生動的教學語言中學習理論知識。在實踐課上,教師應避免重複理論課程中講過的知識,以學生練以習為主要內容。這一教學過程的實施可以透過給學生制定一定量的學習"任務"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行任務驅動教學,而這些任務是教師進行精心設計過的,和課程內容密切相關的。

例如,在學習使用EXCEL這一軟體的時候,可以設計幾個與課程目標相關的小任務,以達到讓學生學會函式計算的目的。還可以進行個人或小組之間的任務完成比賽,讓學生在輕鬆感興趣的環境中學習到相關的知識,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也鍛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5採取全面積極的評價措施

有競爭就有動力。教學評價在初中資訊科技課堂教學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在教學中如何進行教學評價也是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因素之一。教學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課堂教學評價應包括基礎知識技能的掌握、學生的自學、創新、學生的學習熱情等多個方面。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應用學生自評、互評、小組互評等方式,例如對有進步的組、個人或課堂表現突出的組、個人在"課堂表現成績冊"上給予加分,並且對學生課堂上的優勝者作品在校園"學習欄"中張貼,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又有助於課堂效率,從而真正實現高效課堂。

3.小結

綜上所述,要實現資訊科技高效課堂,只有保證良好的課堂紀律,教師從學生實際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最佳化資訊科技課堂教學評價,才能使得資訊科技課堂教學效率不斷提高。以上方法的實施,真正調動了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動力,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了思維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從而真正實現了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彭景龍. 淺談如何構建新課程標準下的資訊科技高效課堂[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 2010,(03) .

[2]王海玲. 提高課堂效率,實現資訊科技高效課堂[J]. 新課程(中學), 2010,(07) .

[3]鐘鳴. 資訊科技的高效課堂教學[J]. 中國資訊科技教育, 201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