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用比例解決問題》評課材料

《用比例解決問題》評課材料範文

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聽過課的體驗,有時候為了提升講課人的講課質量,還會要用到評課稿等相關的材料,一份優秀的評課稿可以大大提升講課人的講課質量,那麼下面是小編整理好的《用比例解決問題》評課材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用比例解決問題》評課材料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大家上午好!隨著我縣第三教研協作區集體活動的開展,我曾參加學習過多次,可以說每一次的學習,都讓我在教學經驗上成長一大步。今天來到二小學習兄弟學校的經驗,我深感榮幸。下面我就熊老師的這節課談一下自己的一些膚淺的看法和感受:

熊老師的這節課最主要的閃光點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畢業班的後期能大膽的使用“三疑三探”的教學模式,說明熊老師思想進步,善於學習新教法,很是難能可貴。

二、“三疑三探”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小組合作,讓學生自己去探究交流。在本節課中熊老師三次利用小組合作,讓學生去自學例5,探索新知,再後來的解決問題中能讓學生透過合作交流去解決問題,應用的恰當得體。

三、注重解題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在學習例5時,熊老師先組織學生用已經學過的算術方法解決問題,先讓學生對題中的數量關係有了明確的瞭解,進而引導學生用比例知識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能更容易的接受和理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解題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四、練習設計,緊扣例題。當學生順利的學會例5後,熊老師圍繞例題設計了大量的練習,練習題形式多樣、靈活。特別是後來的學生自己出題並解決,把課堂氣氛帶入了高潮。

但就本節課我也發現了一些不太完美的地方:

一、“三疑三探”的教學模式使用的太過生硬,僅僅在課堂開始幾分鐘聽到了老師問學生在看到課題後想知道什麼,就草草了事了。雖然後來老師小黑板出示了設疑自探,可是這裡的“疑”還是老師設的,學生只能順著老師的思路來走。

二、小組合作流於形式,雖然課堂中熊老師三次使用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可除了第一次多少讓我們看到了一些小組合作的味,後兩次的使用完全沒有小組合作的意義和作用。

三、課堂學校氣氛太過於沉寂,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校積極性。整節課中老師的身份還是相當於太陽,學生的身份還是地球,只能圍著老師的問題轉。沒能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學習的自主性。

四、課堂中應多加一些對學生的評價,對回答正確的學生應給予肯定和表揚,對回答錯誤的學生應給予指導和鼓勵。並且在評價時要做到有激勵性,發展性,讓學生對以後的學習充滿信心。

針對以上情況,我想對熊老師提出一些自己粗淺的建議:

一、在以後的教學中能做到真正的放手給學生,既然已經使用了“三疑三探”的'教學模式,就大膽的使用,哪怕是運用的還不成熟也沒關係,必定這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

二、在小組分工上還得下些功夫,要讓學生明白在小組合作時,他們應學什麼,怎麼學。這樣學生就不會漫無目的的在那乾巴巴的坐著不知所措了。

三、不要吝嗇自己的評價語言和鼓勵性的語言。特別是六年級的後期,學生已經轉入全面複習了,本來就很乏味,老師更應該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

以上是自己的一些拙見,如有不當之處望大家能諒解。同時我希望各位領導和同事們有好的方法和經驗能不吝賜教!

《用比例解決問題》評課材料 篇2

聽了熊老師的《用比例解決問題》這節課,我受益非淺,她能把三疑三探教學模式完整的展現給我們,我認為這節課有兩大亮點:

1、聯絡生活,習舊引新

教學開始,熊老師讓學生判斷兩種量成什麼比例關係,把學生原有的知識又重新展現出來,為本節的教學重點作了很好鋪墊。

2、“三疑三探”教學每一環節重點突出

在設疑自探這一環節,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然後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圍繞學習目標進行歸納和補充,形成的自探提示具有層次性、針對性和探究性。

在解疑合探環節,熊老師檢查學生自探情況,難以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讓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讓每個學生都參於其中,符合新課改要求,學生確實解決不了的問題,師生共同探究,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質疑再探環節,熊老師鼓勵學生敢於向老師、課本質疑,學生質疑的問題具有挑戰性、創新性,另外,熊老師能靈活處理課堂生成的新問題,收放有度。

在運用拓展環節,學生都能圍繞學習目標編一些基礎題或拓展題,熊老師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會做一些習題,並說出做題思路、解題方法,老師自己設計的練習題,緊扣例題,讓學生在熟悉的比例關係中,進一步掌握用比例解決問題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學習效果。

不足之處:在拓展環節中,把學生編的題應收集在一起,有選擇性的展示讓學生共同探討。

《用比例解決問題》評課材料 篇3

《用比例解決問題》這節課教學設計主要抓住比例解答應用題的特徵進行的。回顧本節課教學,有以下幾點感受頗深:

首先進行復習,一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什麼比例關係,二是如何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什麼比例,怎樣找出等量關係。為新課教學作好鋪墊。

新知的教學採用了以舊知引路——學生自主探索——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進行,注意給學生充分交流的機會與思考的空間。整節課的設計主要體現在“問”與 “練”字上,怎樣問,練什麼,怎麼練,我都做了認真的思考,深入研究,特別是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把學生放在首位,考慮學生已經會什麼,他們現在最需要什麼。學生透過什麼途徑來解決,是獨立思考還是合作交流等等問題。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因此,一節課自始至終讓學生參與體驗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學生根據老師的巧妙設問和富有啟發性的引導,透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很快就掌握了新課的內容。

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這堂課的教學也還存在著不少問題:

比如,對學生基礎估計太高,從學生回答問題看,複習時學生對判斷哪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什麼比例掌握不錯,但到了比例應用題裡,我圍繞比例應用題的特徵設問:題目中有三種量?哪種量是固定不變的?哪兩種量是變化的?變化的規律怎樣?它們成什麼比例?你能寫出等式嗎?一部分學生不會確定哪種量一定,怎樣找出等量關係掌握不好,語言表達不是很準確、完整。這點我備課時沒作為重點。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如果課堂上學生基本知識沒過關,課堂也就失去了色彩。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我有對學生不放心的心態。比如:在教學例6時,學生有了正比例應用題的基礎,對於反比例應用題我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但我總是擔心怕學生不會做,出一些思考題讓學生交流討論,然後再做題。這樣既禁錮了學生的思維,又耽誤了教學時間。另外,練習題的設計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不算很緊密,以後儘量設計一些能引起學生興趣,對學生有吸引力的題目,來激發學生興趣,提高練習的積極性,從而加深了學生對新課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