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三年級語文《雨中》教學實錄

三年級語文《雨中》教學實錄

《雨中》的最大寫作特點就是用詞考究,耐人尋味。

師:下面請大家朗讀孩子們想辦法幫助姑娘的段落,畫出寫他們想辦法的三個近義詞,並聯系句子想一想作者為什麼這樣用?

(生自讀課文、圈畫詞語)

師:誰說說你是畫的哪三個近義詞。

生:我畫的三個詞語是“說”、“叫道”、“喊”。

師:你認為作者用得好嗎?為什麼?請聯絡課文認真思考,看這三個詞語能不能互換?

(生自讀思考)

師:三個詞語能調換位置嗎?為什麼?

生:我認為不能互換位置。因為從聽話的距離看,姑娘在身邊,只要說就能聽到,小朋友們在周圍,要大聲叫才能聽得到,而小夥子在遠處汽車的駕駛室裡,只有大聲喊才能聽到。

師:好,你從聽話者的距離分析,有道理。

生:我認為從說話的目的看也不能調換順序。第一句說話的目的是安慰,聲音要輕,所以用“說”:第二句說話的目的是號召,聲音要大些,所以用“叫道”;第三句說話的目的是警戒,所以聲音要更大,所以用“大聲喊”。

師:大家看看,幾個詞語,我們就品出了這麼豐富的內涵,可見我們讀書要把自己的心放到課文中去,反覆讀,反覆體會;作者寫這篇文章在用詞造句上也費了相當的工夫。這告訴我們寫文章一定要精心選擇詞語,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真實感人。

師:這一節該怎麼讀,才能把課文的內容表達出來呢?請大家自己讀讀,反覆體會。然後在四人小組內互讀評議。

(生自讀體會、互讀評議)

師:誰讀給大家聽聽。

(指名讀,並抓住“說”、“叫道”、“大聲喊”引導)

師:是誰叫他們這樣做的呢?如果你在場會怎麼想、怎麼說呢?

(生自由發言,教師相機引導略)

師;下面請大家默讀寫其他人的內容,想一想寫了那些人?你認為這些詞用得好嗎?為什麼?思考好了同桌互相討論。

師:誰告訴大家,這一節分別寫了哪些人?各用什麼詞來寫的?

生:寫了小夥於、老爺爺和過路的人,寫小夥子用“笑了、跳下、撿”,寫老爺爺用“走下、撿”,寫其他人用“來、撿”。

師:找到近義詞了嗎?能不能對調位置呢?為什麼?

生:近義詞是“跳下”、“走下”、“來”,位置不能對調。寫小夥子用“跳下”,從年齡看,一個是小夥子,—個是老爺爺:從汽車看,一個在卡車駕駛室裡下車必須跳,而小夥子年輕,也能夠跳,一個是小轎車,要下車只需走,而老爺爺年紀大也必須走。而行人較多,他們各有各的走法,一個“來”字都能包含進去。

師:說得太好了。可見,我們讀文章要抓住重點詞語反覆品味,寫文章要注意精心選用詞語。

案例解讀

由上面的教學片斷可以清楚地看出,學生對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考究不僅是有所感而是深有所感;不僅有所悟,而且深有所悟。這是為什麼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教者關於抓住重點詞語、聯絡情境,引導比較,分析探究,從而讓學生在情境的比較中感悟用詞的準確。這就注意了感悟的情境性、具體性和形象性。這是任何“用詞準確、生動形象”的抽象講解難以做到的。

講究衣著的人,不但注意到布料的品質,而且特別注意到花紋和色彩的適宜與和諧。如果在指導閱讀和表達時每遇一詞,每用一詞,就引導聯絡與之相近的一串詞,並辯別它們語音的強弱。範圍廣狹,程度的深淺,色彩的濃淡,從語言的微妙變化中體察情思的微妙變化,由語言的細微變化,由意義的細微差異區分意義的細微差異,由情思的微妙變化推敲語言的細微變化,由意義的細微差異區別詞語的細微差異。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敏銳的感受能力。而讓學生充分感知漢語言獨特的魅力。這是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而這種魅力只能讓學生去感受,去體味。灌輸不行,講解不行。只有把漢語言的內部規律以有效的方法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去感悟,去發現。在這方面,上述案例給了我們有益的提示。

“說”、“叫道”、“減”意義相近,並無大大的差別。而“跳下”、“走下”、“來”也是一組近義詞,為什麼不僅在同一篇文章中運用,而且是在描述相關聯絡的.情境之中運用呢?如果對這些不引導學生去推敲,不僅語言本身的奧妙學生難以領悟,而且作者運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奧妙就更難以去感受。這樣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就難以深切感受語言的美。在上述案例中,教者透過“說”、“叫道”、“喊”的位置互換比較,透過“跳下”、“走下”、“來”的位置互換體會,使學生在語境、語情、語技的聯絡中,具體而深入地理解了詞語對當時情境的準確敘述,對人物情感的準確傳達,對自我情感的準確表達。同時,學生還能明白,作者精心選用詞語是為了準確描述當時情境,準確展示人物內心,準確表露自我情感。

在閱讀教學中巧用比較,可有效地培養學生敏銳的感悟能力。而培養學生敏銳的感悟能力,就是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敏感,實際也就是培養他們對生活的敏銳。有了對語言的敏銳,就有了對生活的敏銳。而對生活有敏銳的感悟,也就能促進學生對語言的敏感。一旦學生有了對語言的教感,他們就能在社會生活中去更敏銳地觀察生活,洞察生活。理解生活,從生活的表面現象與生活的廣泛聯絡,理解生活的深刻底蘊,從生活的變化發現生活的諸多因素,進而改造生活,創造生活。可見,比較在語言感悟中作用是奇妙的。小學三年級語文《雨中》教學設計片斷賞析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