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其他

《西遊記》名著讀後感

《西遊記》名著讀後感

關於《西遊記》的主題,總的來說,作者是透過對西天取經的前因後果及過程的敘述來揭露並批判封建社會腐朽黑暗的現實生活。又鑑於作者所處的時代和背景,使文章的主題又有一定的侷限性。

在小說中,最為突出的優點是作者敢於把他平日在社會上所見所聞的一些黑暗的封建社會現實,透過這部神話小說中反映出來,並進行辛辣的諷刺和嚴厲的批判。而對此的揭露和批判,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是對封建社會的統治階級的昏庸兇暴進行批判。如在第四十四回中,車遲國王因寵信三個妖道,殘酷壓迫國內的和尚。國王還御筆親題到:若有官職的,拿一個和尚,高升三級;無官職的,拿一個和尚,就賞白銀五十兩。這其實是作者斥罵當朝皇帝明世宗崇奉道教的昏庸無道。又如比丘國,國王因好色過度貪歡,導致精神疲倦,命在須叟,卻聽信國丈的讒言,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兒的心肝,煎湯服藥,服後有千年不老之功。更有第八十四回中,滅法國國王,曾因僧謗了他,所以許天願要殺一萬和尚做圓滿。此等,恰恰是對封建統治階級如實的'寫照。

第二,是反映人民社會的惡勢力。西天取經路上的許多天然險阻,及妖魔鬼怪正象徵封建社會惡貫滿盈的地方官吏及土豪劣紳。在三十三回中,平頂山金角、銀角大王兩妖魔,倚神通廣大,法術高強把山神、土地喚為奴僕,替他輪流當值。正像地方的土豪劣紳自倚財雄勢大,連官府衙門也受制於他們。而第四十回紅孩兒把土地、山神弄得少香沒紙,血食全無,一個個衣不蔽身,食不充口。充分顯示出社會惡勢力蠻橫兇殘本性。

第三.中央統治階級與地方社會惡勢力上下勾結在小說中也多有體現。在三十一回孫悟空上鬥牛宮追拿黃袍怪,得知此怪是天上二十八宿中奎木狼下界,後欲除妖,卻遭眾神勸阻,最後由玉帝從輕發落。更有比丘國丈是南極仙翁坐騎,當孫悟空正要打殺之際,南極仙翁出面制止,再由自己收服。在《西遊記》中許多害人妖魔往往與神仙、菩薩大有淵緣,每當孫悟空除妖之際,卻總有主人出現以收服為名,行袒護之實。這裡寫的神魔關係,深刻反映封建社會中統治階級上下勾結,並且慫恿幫兇爪牙壓迫人民的社會狀況。

第四,是對宗教的嘲弄和諷刺。尤其是對道教。如在四十四回中,孫悟空兄弟三人在三清殿上偷食貢品,把道教中至高無上的三清神像推倒在地,孫悟空還讓八戒把神像丟在所謂五穀輪迴的毛坑裡去。平時受萬人香火,並保佑萬民的神仙,在自己的貢品被偷吃,自己的神像被丟進毛坑,也不能自顧,是多麼的可笑!

以上是主題的進步性,下面看一下這部名著的消極之處。

第一,作者雖然深刻地揭露和批判封建社會腐朽黑暗的社會現實,但他並沒有推翻封建社會的意念。在他眼中,社會腐敗黑暗是昏君當朝,讒臣當道所致。而封建制度是合理的,若有明君主持,賢臣輔助,便會國運昌攏作者把西遊記發生時間定在唐朝初年貞觀之治時期,就有此意。文中唐太宗是一代明君,又有魏徵這樣的忠義之士輔助,自然天下太平,社會欣欣向榮。這便是作者心中理想的社會。再加第七回中,孫悟空對如來佛祖說: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表明作者最為激進的想法只是要把腐敗的王朝推翻,再建立另一個理想中的封建王朝,但始終跳不出封建社會的圈子。

第二,作者雖有嘲諷宗教之意,但他卻不否認宗教。如在四十七回,孫悟空曾對車遲國國王說:望你把三教歸一:也敬僧,也敬道,也養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還有,作者在文中也或多或少宣揚了因果報應。如第七十一回,觀音提到:朱紫國國王因幼年時射傷西方佛母孔雀所生二子,就教他拆鳳三年,身耽啾疾。再有第八十七回,鳳仙郡候因將朝貢玉帝的貢品推倒餵狗,故鳳仙郡遭遇三年乾旱之苦。表明作者對宗教是有一定程度的信奉的。

這些方面,均是主題侷限之處。

經上所述,《西遊記》之中所蘊含主題有積極進步的地方,亦有消極侷限的之處。但作為一部古典文學作品,其主要傾向是好的。因為它能正確反映當時的社會現實,更敢於去批判。對現在的社會也有一定的進步意義。所以說《西遊記》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古典文學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