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服裝/紡織/皮革

紡織產業叢集區域經濟品牌效應研究

紡織產業叢集區域經濟品牌效應研究

1、 擬選課題國內、外的研究現狀、水平、存在問題、主要參考文獻:

1.1研究的背景

紡織產業在我國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早在原始社會時期,我國勤勞、智慧的勞動人民就已經掌握了利用大自然中的纖維原料,並創造出簡單的紡織工具對自然原料加以加工,形成了我國最初的紡織技術和印染技術,成為我國紡織行業發展的起源。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以及市場化的程序,我國的紡織行業的發展也日趨成熟和壯大。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為了追求經濟利益紛紛進入紡織產業,為紡織產業叢集的建立提供了企業基礎;另一方面,區域經濟在我國各地蓬勃發展,為紡織產業叢集的建立提供了經濟基礎。在這一背景下,紡織產業逐步形成了紡織產業叢集。

自紡織產業叢集發展並逐步形成規模以來,對我國紡織產業發展的促進起到了極大的積極作用。根據2010年釋出的《中國紡織產業叢集發展報告》,我國175個地方紡織產業叢集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已佔全國紡織經濟總量的40%以上,可見,紡織產業叢集在我國紡織產業中所佔的重要地位。

如今,紡織產業叢集的發展階段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即培育紡織產業叢集的區域品牌的階段。產業叢集與區域品牌存在的互動關係,使產業叢集成為區域品牌建立的產業基礎,同時也使區域品牌發揮品牌效應更進一步促進紡織產業叢集的發展。

1.2國外研究現狀

1.3國內研究現狀

1.4主要參考文獻

[1] 紡織產業叢集發展報告:175叢集佔經濟總量40%[EB/OL].[2010-11].

[2] 紡織行業現狀[EB/OL].[2014-5-10].

[3] Porter M E.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76(6):77-90.

[4] Philip Raines.The cluster approach and the dynamics of regional policy-making[A].Regional and industrial policy research paper[C].Gdansk,Poland:European Policies Research Centre.2001.1—30.

[5] Maryann P,Feldman,Johanna Francis,et a1.Creating a cluster while building a firm:entrepreneurs and formation of industrial clusters[J].Regional Studies,2005,2:129-141.

[6] Bjom Asheim,Jan Vang.What can regional systems of Innovation and learning regions offer developing regions?[C].Beijing:TsinghHa University Press,2004.

[7] Orjan Solvell,Goran Lindquist,Christian Ketels.The cluster initiative green book[R].Stockholm:Bromma tryck AB,2003.5.

[8] Paolo Guerrieri,Cado Pietrobelli.Industrial districts’evolution and technological regimes:Italy and Taiwan

[J].Technovation,2004,24(11):899-914.

[9] Dieter Ernst,Linsu Kim.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knowledge diffusion,and local capability formation[J].

Research Policy,2002,31:1417-1429.

[10] 陳柳欽. 產業叢集的創新、合作競爭和區域品牌效應分析[J].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8,1(6):70-75.

[11] 李大壘,仲偉周. 產業叢集品牌發展模式轉換的實證研究[J]. 商業經濟與管理, 2008,8:53-60.

[12] 林長富. 產業叢集與品牌發展的理論探析——以浙江省為例[J]. 生產力研究,2009,19:156-157.

[13] 任寶,李鵬飛,王緝慈. 產品品牌數量對產業叢集影響的實證研究——以中國服裝產業叢集為例[J]. 地域研究與開發,2007,3(26):6-10.

[14] 李丹. 產業叢集與品牌效應關係研究[D]. 2010,11-17.

2、 選題的目的、意義;

3、課題擬研究主要內容及預期目標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