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設計

《永久的悔》案例設計與教學反思

《永久的悔》案例設計與教學反思

(一)案例分析

教材分析

本文選自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2002年初審透過的、語文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八年級下冊《語文》。這是一篇現代記敘文。文章以樸素自然的語言回憶了過去的家庭生活,透過平凡小事來表達對母親深深的思念,表達了因為再也無法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而悔恨不已的心情。

教學思路

根據現代中學生嬌驕並重,不懂生活的艱難,不理解父母苦心、缺乏愛心以及農村中學生閱讀量少並本文的特點,我透過引、讀、思、品、寫六個環節來完成教學任務。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感情,理解父母的苦心,健全人格,懂得盡孝,懂得關愛他人,學會自主學習,培養合作、探究的精神,領略文章平實自然、在日常絮語中蘊含深情的語言風格。

教學流程

一、引(延伸課外,認識作者)

1、引導學生背誦孟郊的《遊子吟》,學生談對本詩的理解。之後引入同題材的《永久的悔》。

2、教師結合課文註解簡要介紹作者。季羨林:北京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著有《天竺新影》、《朗潤集》、《留德十年》、《牛棚雜憶》等。

二、讀(朗讀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自讀課文,用橫線畫出自己喜歡的詞語,標出生字生詞,查字典解決。教師巡視,隨時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

2、在順暢默讀課文的基礎上放聲朗讀,體會感情。

3、教師設問:讀這篇文章應該用什麼樣的感情來讀呢?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小結:痛苦、悔恨。

三、思(獨立思考,各抒己見)

思考下列問題,現場回答:

1、作者悔什麼?為什麼悔?悔的表現是什麼??

2、本文的結構層次如何劃分?

3、中間敘事部分作者不僅敘寫了母親受盡的苦難,更主要敘寫了什麼內容?為什麼這樣寫?

參考答案:

1、作者悔的是不該離開故鄉、離開母親。悔的原因是母親受盡了苦難。悔的具體表現是第十段。

2、本文的結構層次:

(1——2段)開篇設疑:點出永久的悔。

(3——9段)中間敘事:道明悔的緣由。

(10——11段)結尾點題:突出永久的悔。

3、中間敘事部分主要敘寫了家庭的基本情況以及自己幼年的生活的苦。寫家庭的苦及幼年生活的苦,目的是為了烘托母親的苦,烘托母親在苦境中給自己的'疼愛,從側面回答“悔”的原因。作者把自己幼年生活之苦寫得越充分,就越能表現母親生活得更苦,越能表現母愛的偉大,作者悔的程度也就越深。

四、(品味精彩,積累感悟)

1、輕聲朗讀課文,品味作者情感。

教師做示範,學生學習品賞。

例:在當時,對我來說,月餅可真是神奇的好東西……她根本一口也沒有吃。

這句寫出了我家生活的極度貧困,很難吃上月餅;也寫出了我那時的幼小,不懂事,沒有想到母親。表現了我的悔恨之情。

歸納妙點:

1、文章語言樸素自然,在平實中飽含深情,在字裡行間表達出對母親的思念,由此突出主題:及早盡孝。

2、全文以“永久的悔”為主線展開。開篇點明“永久的悔”,引出對往事的追憶——“悔”的由來,結尾扣題,進一步突出“永久的悔”。條理清晰,主題突出感人至深。

五、比(遷移性訓練,拓展視野,合作探究)

閱讀自讀課文中梁曉聲的同名文章,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兩篇文章的異同點。之後自由上臺填寫表格。